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乡村的经济与社会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盐业/五

黄正林




  五、盐业在边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关于盐业在边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毛泽东指出:“盐是边区平衡出入口、稳定金融、调节物价的骨干。很大一部分人民赖盐以交换外货,相当大一部分军队及工作人员,赖盐以维持生活或补助生活,盐又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故盐对边区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①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盐业的发展增加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
  盐税是边区财政上的一笔很大的收入。盐税开征于1937年,是边区最早的税种,盐税不仅在工商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源。1937年至1945年边区盐税收入统计如下:②
  公盐代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宗。1941年开始,边区政府要求群众代运公盐,1941年6万驮,1942年12万驮,1943年10万驮,1944年8.5万驮。③为了运送公盐,边区政府开始征收公盐代金,1941年至1945年的公盐代金收入如下:④
  以上两表都反映了由于盐业得到了发展,盐税和公盐代金成为边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为解决财政困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盐业的发展,对打破经济封锁、稳定金融秩序和平抑物价起了重要作用。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边区实行全面的经济封锁,使边区所必需的物资如布匹、棉花、文具、纸张、机器工具、金属原料材料、军用品、西药等很难入口边区境内。在这种情况下,边区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盐业和向外运输食盐,盐在边区出口货物中占第一位。⑤特别是1942年9月,边区对食盐实行专卖和统销,使其成为对外贸易斗争的主要武器。通过食盐的出口,每年从国统区换回大量的西药、布匹、棉花、法币等,如从盐业公司成立到1942年10月,共换回法币4800万元,土布2万匹以上。⑥大量物资的入口和法币的换回,对解决边区必需品供给的不足,以及稳定金融和物价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盐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共计产盐200万驮以上,合1.5亿公斤以上,有一小部分解决了边区群众食用的问题,一大部分用于出口,出口食盐获得很丰厚的利润。在利润的分配上,一部分上交边区财政,其中最主要的部分为盐民、脚户及从事盐业生产经营者所有。如1943年上半年盐业公司获利3亿元,“除极少部分是财政收入外,可以说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落入边区群众手里,即是说在食盐一项可增加边区人民二、三万万元的收入。”⑦在边区直接从事盐业生产的盐民是边区发展盐业的最主要的获益者,如老池回民合作社1943年全年收入256.4万元,人均8.8万元,他们添置了新棉衣、新毛毯、两套单衣和其他生活用品,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⑧运盐是边区群众的主要副业,凡是积极从事盐业运输的农民,都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如延安运输队长刘永祥,原来是贫农,因运盐而致富,1943年,他家“有一百五十垧山地,二十垧川地,二十多间房子,九孔窑,六头大犍牛,八十只羊,一条毛驴,三匹马,雇五个长工,安两户难民,南区合作社有二百多万元股金”⑨,变成了一个新富农。总之,抗战时期,盐业生产、运输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载《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4期)
  ① 《毛泽东选集》卷5,第802页。
  ② 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史料摘编·财政》第6编,第367页。
  ③ 南汉宸:《边区财政工作》1944年8月,《史料摘编·财政》第6编,第373页。
  ④ 两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史料摘编·财政》第6编,第367、374页。
  ⑤ 西北财经办事处:《关于财政工作总结》1944年2月,《史料摘编·财政》第6编,第375页。
  ⑥ 边区贸易局:《食盐统销》1942年12月,《史料摘编·商业贸易》第4编,第137页。
  ⑦ 《盐业公司总结报告》1944年11月,《史料摘编·商业贸易》第4编,第197页。
  ⑧ 《两年来盐务工作总结》1943年9月,《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506页。
  ⑨ 边区劳动英雄大会材料:《延安运输队长刘永祥同志》1943年,《史料摘编·互助合作》第7编,第307页。
  

陕甘宁边区乡村的经济与社会/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