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乡村的经济与社会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妇女/一

黄正林


  毛泽东说,中国的男子,普遍要受到三种有系统权力的支配,即政权、族权、神权,“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①他在《寻乌调查》一文中又指出,妇女“是男子经济(封建经济以至初期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品。男子虽已脱离了农奴地位,女子却依然是男子的农奴或半农奴。她们没有政治地位,没有人身自由,她们的痛苦比一切人大。”⑨可见,中国妇女长期以来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最深,她们的地位最低下,生活最苦。所以,妇女解放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于妇女与社会进步,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③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领导下模范的、民主的、进步的抗日根据地,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妇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解放,基本上实现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所规定的目标。④关于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运动,学术界已做了某些研究。⑤本文则从边区的妇女工作、妇女的放足、妇女的婚姻、妇女的教育、妇女的社会劳动、妇女的参政意识和社会意识等几个方面对边区的乡村妇女进行研究。
  一、边区的妇女工作
  在土地革命时期,陕甘边区和陕北两个根据地的妇女工作就有了一定的发展,苏维埃政府专门成立了妇女委员会,在县、乡、村也建立了妇女组织,积极开展妇女运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加强了对边区妇女运动的领导。1936年9月2日,中央组织部颁布了《妇女代表会组织大纲》,指出,妇女代表会是广大妇女群众自己的革命组织,凡女工、农妇、女学生、女职员及一切革命的妇女,不论她的社会阶层,只要她是革命(的),都可参加到妇女代表会里来。由5—10个妇女选举一个代表组成乡级妇女代表会;有3个以上代表的村庄或邻近村庄选代表主任1人;乡妇女代表会每月开会一次。⑥乡村妇女组织的健全,为抗战时期边区妇女工作的开展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了边区妇女工作的新局面。1937年9月,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作出了《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指出:“一方面要立即改造与扩大乡妇女代表会组织,并充实它的工作,另一方面在乡以上新成立各界妇女联合会,它是不分阶级,不分党派的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决定》指出,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的主要任务是:“(一)团结边区各界妇女积极的参加一切抗战动员,在抗战的过程中,它肩负着推动组织西北各地妇女和参加抗战工作的责任。(二)动员各界妇女参加一切国防建设工作,如经济的、文化的、后方勤务等。(三)动员各界妇女参加一切政治的、经济的、肃奸的斗争。在男女平等的口号下,吸引广大妇女群众参加普选运动,拥护政府的各种法令及设施,保证土地革命中已得的一切利益。(四)领导妇女摧毁一切封建束缚,反对打骂,反对虐待,反对买卖婚姻,反对童养媳,提倡放脚运动。(五)领导妇女积极参加识字运动和国防教育,组织妇女识字班,唱歌班,动员青年妇女及儿童进学校。在友区中并须提出男女同校,添设女子学校等,以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与救亡知识。”⑦这一决定直接推动了边区各级妇女组织的建立和妇女运动的发展。1937年9月,边区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在筹委会的领导下,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边区大部分县、分区都建立了妇联组织,并按照民主原则推选了参加边区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
  1938年的“三八”妇女节,对边区的妇女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节日,这天,边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130多名妇女代表出席了大会。妇联筹委会副主任史秀云作了《边区妇女运动的任务》的报告,指出:“边区妇女运动的基本任务是:一方面是妇女运动和整个民族救亡运动统一起来,成为整个民族运动的一部分,配合各种救亡团体,坚决为保卫边区、西北、全中国而奋斗;另一方面要发动边区妇女群众积极紧急的抗战动员工作,使边区的妇女运动成为全国的先进地区,成为全国妇女运动的推动机。”⑧大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和《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章程》,大会宣布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成立。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是边区妇女运动史上的一次盛会,它标志着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央妇女委员会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边区各级妇联积极开展工作,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建立健全了各级妇女组织机构。在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后,根据《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简章》的原则,边区的各级妇女组织得到了建立和健全。边区共建立了5个分区办事处,19个县(市)妇联,179个区妇联,1065个乡妇女代表会,会员约27万人。⑨各级妇女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妇女组织的建立,使边区大多数妇女团结在妇联周围,为妇女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妇女联合会外,1937年,边区各县先后成立了妇女抗日救国会,主要工作是组织妇女积极支援抗战。为了动员延安及边区妇女积极投入争取民主自由的运动,有组织地参加促成宪政运动,由孟庆树、张琴秋、刘英、丁玲等90余人发起,1941年1月在延安成立了“延安妇女界宪政促进会”。这些妇女组织的成立,对推动边区妇女运动的发展都起了良好作用。
  边区是一块农村根据地,所以,妇女工作的重点在广大的农村。1939年,中央妇委发出《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认为“目前抗战,需要广大农村妇女有组织的帮助,比任何时候更为迫切。这样就给了动员农村妇女以必要的前提和有利的时机,使中国妇女运动大踏步地深入到有最广大妇女群众的农村去。”因此,《指示信》明确指出:“妇女工作的范围,不能长期停留在知识妇女方面;应该向广大劳动妇女——目前尤其是广大农村妇女中去进行艰苦繁杂的教育工作,动员和组织工作。必须认清:目前关于兵役问题、生产问题及帮助军队和反对敌寇汉奸等问题的有效解决,离开广大农村妇女的动员和组织是不可能的。”⑩根据这一指示,边区把妇女工作的重点始终放在农村,如建立和健全农村妇女组织,宣传边区的妇女政策,组织农村妇女进行生产和支援抗战,帮助农村妇女解决婚姻和家庭困难,组织冬学和妇女识字组等等,使农村的妇女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抗战期间,边区非常注重妇女干部的培养。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的妇女干部从事这一工作,因此,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妇女干部的培养。1939年,中央妇委指出:“动员和组织知识界的妇女及学生,培养和训练她们成为妇运的干部,使她们不仅成为在妇女知识分子中进行工作的主力,而且成为到女工、农妇及家庭妇女中去工作的桥梁和先锋。”“有计划地、大批地培养、提拔和爱护党和非党的妇女干部,是解决一切困难的枢纽。除了党的训练班应尽量吸收女党员外,应办专门的女干部训练班,特别注意训练女工、农妇的党员。”(11)为了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的妇女干部,1939年7月,在延安成立了专门培养妇女干部的高等学校“中国女子大学”,王明任校长。毛泽东在女大开学典礼上指出:“女大的成立,在政治上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是培养大批有理论武装的妇女干部,而且要培养大批做实际工作的妇女运动干部,准备到前线去,到农村、工厂中去,组织二万万二千五百万妇女来参加抗战。假如中国没有占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抗战是不会胜利的。”(12)因此,女子大学“以养成具有革命理论基础、革命工作方法、妇女运动专长和相当职业技能等抗战建国知识的妇女干部为目的。”(13)除了女子大学外,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延安大学等都承担着培养妇女干部的任务。这些学校为边区和全国培养了大批素质良好的妇女干部,在推动边区和全国妇女运动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
  开展农村妇女生活的调查是边区妇女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1941年8月1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中央妇委和西北局联合组成妇女生活调查团,深入边区乡村,考察农村妇女的生活。同时各地方妇联也组织干部下乡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农村妇女的生产状况、经济状况及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等。为了搞好调查研究,中央妇委委员区梦觉在《解放日报》(9月22日)上发表了《怎样在妇女运动中展开调查研究工作》的文章,对开展调查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次调查获得了关于边区农村妇女生活的大量的第一手真实可靠的资料,有些是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的。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了边区农村妇女生活和妇女工作的经验。(14)
  边区的妇女工作始终得到社会各界关怀和指导。中共中央多次给各级党委发出指示要求重视妇女工作,这些指示是边区各级政府开展妇女工作的指导方针。1941年,《中央为三八节工作给各级党委的指示》指出,必须把深入家庭保护妇女切实利益作为经常工作的中心,包括:“一、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工作(如家庭工业、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的各种生产)……;二、关心妇女生活痛苦(如反对缠足、早婚、虐待、买卖婚姻,关心疾病、生育、婚丧等困难问题);三、注意保护母亲、儿童(注意使孕妇、产妇得到休息,儿童得到适当的保育等);四、提高妇女文化教育(教新文字,办识字班,办各级妇女学校);五、动员妇女参加各级政府工作(积极参加各级人民代表机关的选举,使妇女参加各级政府工作等)。”(15)边区参议会也深切关注着边区的妇女工作。1939年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12项提案中,其中的一项是“提高妇女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提案,指出:“不发动占全国人口之半的妇女群众参加到抗战中来,最后胜利是困难的,因之,怎样从厨房、闺房中使妇女解放出来,提高妇女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是一件重要的工作。”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七个方面:“(一)鼓励妇女参政。各级参议会应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女参议,各机关应大量吸收妇女工作;(二)设立妇女训练班,给妇女以文化、政治、救护、卫生、生产等知识,并培养妇女干部及专门人材[才];(三)建立妇孺保健设备,教育妇女卫生知识;(四)明令禁止妇女缠足,贩卖妇女,抢婚等行为,保证一夫一妻制,废除一切歧视妇女的制度;(五)酌增女生及女工作人员津贴,优待产妇,解决妇女干部困难;(六)保育儿童,禁止打骂虐待,建设儿童防疫医疗之设置,加强保育院工作,解决医药困难,开办保姆训练班;(七)帮助抗属妇女开办纺织等工厂,推动妇女参加生产。”(16)在边区历届参议会上都有关于妇女问题的提案,这些提案对推动边区妇女工作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②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7—178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71页。
  ④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男女平等的原则,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提高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发挥妇女在经济上的积极性,保护女工、产妇、儿童,坚持自愿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
  ⑤ 秦燕:《陕甘宁边区妇女参加社会生产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探讨了妇女参加社会生产与自身解放的关系(《人文杂志》1992年第3期);郝琦:《试论陕甘宁边区妇女在抗战中的主要贡献》主要对边区妇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作了论述(《延安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⑥ 《延安市妇女运动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7页。
  ⑦ 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1937—1939)》(内部资料),1993年编,第46—47页。
  ⑧ 陕西省妇女联合会编:《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文献资料选编》(内部资料),1982年5月,第18页。
  ⑨ 《延安市妇女运动志》,第92页。
  ⑩ 《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文献资料选编》(内部资料),第43、49页。
  (11) 《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文献资料选编》(内部资料),第49、50页。
  (12) 《新中华报》1939年7月25日。
  (13) 王明:《在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国妇女》第1卷第3期,1939年。
  (14) 陕甘宁边三省区妇联:《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大事记述》(内部资料),1987年12月,第96—97页。
  (15)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604页。
  (16)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党校系统内部发行),1985年1月,第149—150页。
  

陕甘宁边区乡村的经济与社会/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