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四章 边区工业的初创/第二节 公营工业的初步建立/二

黄正林


  二、公营工业的初步建立
  边区公营工业的建立,沈鸿有着特殊的贡献。沈鸿,浙江人,自学成才,抗战前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小型机器厂。“抗战开始不久,他把一部分机器迁到武汉,想为抗战出力,向当局要工做,但没有人理睬和帮助他。随后,他终于找到了尽力抗战和能够发挥技术特长的地方——陕甘宁边区。1938年2月,经过了相当的困难和艰苦,他把十部机器同七个工人和学徒带到了延安,开始为八路军、为抗战服务。”在沈鸿到来之前,除了延长油厂有几部机器外,边区内没有其他机器,“他来后,就改变了这个情况。他带来的十部机器都是‘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于是以这十部机器为基础,开始制造出一些适合边区条件的、易于搬运的新母机,陆续又制造了各种机器,配备了许多工厂,帮助了边区工业的发展。”①有了机器,就可以建立工厂,制造产品。边区正是靠着沈鸿带来的这些机器,制造出了印刷厂的油印机、纸厂的造纸机、制药厂的压片机、纺织厂的各种机器。沈鸿在回忆边区工业初建时说:“1938年,边区开始了公营工业建设,各种工厂要建立起来。印刷、造纸、皮革、玻璃、肥皂、兵工、化学厂以及纺织厂都要机器设备,怎么办?我们边区机器厂就是给他们制造和改造设备的。化学工厂要做火药,做火药要用三酸,就是硫酸、硝酸、盐酸。三酸边区没有,到外边买吧,敌人又封锁,得自己生产。做三酸得有机器呀,他们要机器,我们就做,做不了就想办法,非搞出来不可。最后我们做出来了,火药生产出来了,子弹、手榴弹、迫击炮弹做出来了。制造机器,生产手榴弹和迫击炮弹得有铁呀,到外边买吗?国民党和日本鬼子封锁,还是得自己生产。炼铁要有炼铁炉,建什么样的炉子,我也不懂嘛!可是组织上让我和徐驰同志去担任炼铁工程师,群策群力,我们还是把铁炼出来了。”②因此,说沈鸿是边区工业建设的奠基人是不为过的。
  1938年,边区迈开了公营工业建设的步伐。经过三年的建设,到1940年年底,边区工业已经粗具规模,有纺织、印刷、肥皂、石油、煤矿、造纸、机械、制革等多个行业。这期间边区恢复和建立的工业主要有:
  机械工业。边区的机械工业是以1939年7月投产的农具厂为开端的。农具厂建厂时的设备有:化铁炉1座、打铁炉1座、沙箱300付、车床2部、钻床2部、钳工工具2付、木工工具全套、煤气机1座。③需要指出的是,边区的机械工业还是很简陋的,只能从事简单的机械加工和机械修理。1939年是农具厂成立的第一年,主要生产的产品有大铧6149个、小铧933个、镰刀301把、锄16把、钻4个等,并为印刷厂、纸厂、纺织厂修理机器。④在建厂过程中,还培养了一些技术员和技术工人。但由于设备、技术力量不足,边区的工业生产处于半机器半手工的状态,这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既表现出数量不足,又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
  石油工业。西北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储量,“陕省北部东自延长、延川、宜川,西自安塞、肤施、甘泉、鄜州、中部、宜君、同官以至三水一带,沿黄河西岸各支流及洛水流域皆属产油之区,惟延长油矿最著。”⑤延长油矿于1906年由清政府请日本技师开采,1914年成立中美油矿事业所,由美孚洋行运来采油、打井、炼油设备,因出油不高于1916年终止,后改为陕西省管。截止到内战前夕,有油井20口。经过内战期间的破坏,许多机器部件散落民间,使大多数油井无法生产。中共政权接管油井后,开始了恢复原油生产的工作。1937年边区政府建设厅投资10574元,对个别油井进行修复。⑥1938年,为了保障军需,延长石油厂移交给中共中央军委后勤部,任命陈振夏为厂长。在此期间油厂协同地方政府,“召集群众大会,动员群众,把在红军撤离时散失的机器零件,向乡、区、县政府报告回送归油厂,政府分别给以奖励。”部分零件开始被送归油厂,贸易局也帮助油厂从外边购回了一部分零件。⑦经过修复后,1939年有一个油井出油,到1940年,两年间共生产原油7409桶,汽油356桶,特甲油2853.5桶,白蜡油2140桶。⑧石油工业的恢复生产,解决了边区工业生产、照明等用油。
  纺织工业。边区公营纺织工业是从难民纺织厂开始的。难民纺织厂建于1938年8月,国际友人兰道尔先生捐款9300元,准备建设卫生材料厂,边区从这笔款中拿出3000元创办了难民纺织厂。建厂后,规模不断扩大,资金从建厂时的3000元发展到1940年底的25万元;⑨职工(包括工人、学徒、职员、杂务人员)由45人增加到1940年的204人;⑩设备主要有纺纱机102架、织布机12架、织袜机12架、弹毛机2架、撕毛机1架、织毛巾机3架;(11)1939年新增加织布机20架、织毯机1架、纺毛机15架、弹花机2架、毛巾机2架、织袜机2架,1940年又增加织布机22架、织毯机5架、纺毛机4架、弹花机3架、织袜机2架;(12)产品主要有各种布匹、毛巾、毛纱、毛袜、毛衣、围巾、线衣、毛被套、毛毡、线袜等,是边区最大的公营纺织工厂。
  除了难民纺织厂外,1938—1940年,八路军留守部队以及地方政府建立了一批纺织工厂,如359旅建立的大光纺织厂(1940年9月),陇东特委、专署和保安司令部合办的救亡工厂(1938年),庆阳县的利民工厂(1938年),三边分区的新塞工厂(1940年10月)等,这些构成了边区纺织业的基础。
  造纸工业。振华造纸厂是边区建立较早、规模较大的造纸工厂。振华纸厂原来是一个公私合营的小作坊,1937年创办,有6名工人,一个捞纸池子,原料主要是麻绳头和破布。(13)1938年5月,扩大为造纸厂,主要产品为大双纸,专供印刷厂打纸板之用。为了满足边区用纸,1939年再次扩建和改进造纸术,在安塞建立新厂,并且用稻草和杨木造纸实验取得成功。5月,新厂投产,月产纸200余刀。据8月份统计,该厂有资金4850元,工作人员7名,杂务人员3名,工人11名,学徒8人;主要设备有捞纸池4座,碾子1座,火墙1座,压纸机1台。(14)在边区被封锁后,振华纸厂成为边区纸业的主要生产厂家。
  化学工业。钱志道是边区化学工业的奠基人。钱志道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先后在浙江大学任教、南京中央化学研究所、太原理化研究所工作。1938年来到延安,和工程师沈鸿合作,设计制造出了边区化学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机器和工艺装置,对边区化学工业的创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抗战前期,边区创办的化学工业主要有肥皂、制药、皮革等。生产肥皂的企业主要有新华肥皂厂,1939年创办,由建设厅主管;大光肥皂厂,359旅创办。新华厂是边区生产肥皂的主要企业,1939年生产肥皂22405条,1940年产量为118703条。(15)基本上实现了边区对肥皂的需求。新华厂还生产牙粉、精盐、粉笔、墨水等。
  皮革业主要是1938年9月创建的兴华制革厂,归建设厅主管,1939年划归中央财经部管。主要任务是鞣制各种皮子以及生产各种皮革产品,如皮胶、毡类产品(包括门帘、鞋等)、各种军用品(包括皮带、枪带、背包等)、皮衣和体育用品(如篮球、棒球等)。(16)
  制药厂有光华制药厂、八路军制药厂、边区卫生材料厂。光华制药厂建立于1939年3月,主要任务是:“1、开发边区药材;2、精制各种药品;3、运用科学方法,把积有数千年临床经验的中医,做综合的研究与改进。”由一位青年华侨医生梁金生主持开发研究工作,建厂一年多,就“有显著成绩,计该厂共发明特效药品十四种,已制出药品六十万包,每包重五格兰姆,极受民众欢迎,解决[除]了前后方军民的一部分疾苦。”(17)八路军制药厂开始筹建于1938年10月,1939年投产,下设西药部、中药部、材料部、教育部,工作人员(包括工人、职员)38人。同年9月工作总结时,所取得的成就包括:胜利茶10400包,红白痢症丸4000包,行军散2000包,痧症丸3770包,妇科调经丸3200包,止咳散3650包,胃痛散2300包,补脑丸4000包,退热散4000包,保婴丹3000包,共计40320包。1940年前6个月又生产出13种药品,共计在20万包以上。(18)
  1940年,边区遭受的封锁越来越严重,西药来源近乎断绝,为了克服医药困难,边区决定“开发土产药材,使中药科学化,中药西药化,中药代替西药,以克服边区医药困难,推广边区医疗事业”。(19)2月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卫生材料厂,主持人为药学专家令狐野。主要任务是“采取中西药材,尤其土产药材加以化验制造,使中药提高到完全科学化,以发展边区医药事业及供给边区医药品器材之需要。”(20)所以,该厂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中药以西法精制的药丸,以及制造部分卫生器材,如药用纱布、防毒口罩、剪子刀子等。(21)
  煤炭工业。抗战前,边区已经建立了人工开采的小煤窑。1938年延安、淳耀开采的煤矿有三处,每井有工人30余名,日产量最多不超过万斤。(22)边区有着比较丰富的煤炭蕴藏量,但由于煤炭开采所需技术含量比较高,边区无法大量开采使用,居民和边区党政军机关的燃料、取暖仍然以木材、薪炭为主。
  在1940年以前建立的还有印刷、服装等工业。印刷工厂主要有中央印刷厂、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印刷厂,主要承担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创办的报刊、出版的书籍、教材等的印刷。服装工业主要有边区被服厂,主要供给边区机关、学校、部队的一部分服装和鞋子。总之,通过四年的努力,边区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业,初步建立起了边区公营工业的基础。尽管这些工厂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但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边区渡过困难和边区部分工业品达到自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①《模范工程师沈鸿同志》,《解放日报》1944年5月10日。
  ②《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卷》,第239页。
  ③《1939年工矿事业报告》1940年2月,《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348页。
  ④《1939年工矿事业报告》1940年2月,《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348页。
  ⑤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卷192,民国23年铅印本。
  ⑥高登榜:《油厂一年来的工作大略报告》1938年2月,《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318页。
  ⑦高登榜:《油厂一年来的工作大略报告》1938年2月,《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317页。
  ⑧《关于石油工业的材料》,《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322—323页。
  ⑨吴生秀:《本厂工作报告》1941年8月11日,《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160页。
  ⑩《难民工厂调查材料》1943年6月30日,《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162页。
  (11)《一年来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工作》1939年,《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15页。
  (12)吴生秀:《本厂工作报告》1941年8月11日,《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160页。
  (13)高亮:《我们的纸厂》,《解放日报》1942年6月23日。
  (14)《1939年度工矿事业报告》1940年2月10日,《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216页。
  (15)西北局研究室:《边区经济情况简述》1948年2月19日,《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216页。
  (16)李强、刘咸一:《军工八厂检查工作简明报告》1943年3月5日,《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256—261页。
  (17)《工合延安事务所给李富春同志的报告》估计1941年,《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279页。
  (18)希谦、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4—125页。
  (19)《边区民政》第八章,《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281—282页。
  (20)《陕甘宁边区卫生材料厂暂行章程》,《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282页。
  (21)《工合延安事务所给富春同志的报告》估计1941年,《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282页。
  (22)《一年来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工作》1939年,《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14页。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