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八章 皖南事变后边去的经济政策/第三节 1941—1945年边区的经济政策/三

黄正林


  三、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进行了探索,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干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的革命,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超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现在还不应该破坏一般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制,要破坏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就叫做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的革命。”①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在根据地不是废除资本主义经济,而是鼓励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在根据地要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1939年1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党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一、边区的基本群众是中农阶级。因为过去的贫雇农现在都变成了中农,所以边区人口99%是中农,党的成分99%是中农。中农成长起来变成富农。二、我们对于资本主义采取调节的政策。包括发展中农的生产运动,办好消费合作社扶助中农生产,与富农竞争,成立商品合作社扶助小手工业者,废除苛捐杂税培植小商业者,发展国防工业与资本主义展开竞争,大胆地让资本主义去发展而不是压制资本主义,对于劳资关系也采取调节的政策。三、社会主义是必然道路,但现在还不成,所以可以让资本主义发展,不过要调节它的发展。②1940年3月4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联席会议上又说,苏联是社会主义,我们实行社会主义还不行。我们的头上有两块石头,一块是帝国主义,一块是封建势力。第一步是要把这两块石头拿掉。不要反资本主义,中国资本主义还不多,也许还要发展一下,所以不是反资本主义。③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论政策》一文中指出:“必须明白,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决不会变更的;过去十年土地革命时期的许多政策,现在不应当再简单地引用。尤其是土地革命的后期,由于不认识中国革命是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革命的长期性这两个基本特点而产生的许多过左的政策,例如以为第五次‘围剿’和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斗争是所谓革命和反革命两条道路的决战,在经济上消灭资产阶级(过左的劳动政策和税收政策)和富农(分坏田),在肉体上消灭地主(不分田),打击知识分子……”毛泽东认为这些错误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必须克服,“应该吸引愿来的外地资本家到我抗日根据地开办实业。应该奖励民营企业,而把政府经营的国营企业只当作整个企业的一部分。凡此都是为了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应该避免对任何有益企业的破坏。”④1941年4月19日,毛泽东在给《农村调查》一文写的《跋》语中指出:“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是应该发展的,但在目前的农村根据地内,主要的经济成分,还不是国营的,而是私营的,而是让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得着发展的机会,用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半封建制度。这是中国目前最革命的政策,反对和阻碍这个政策的施行,无疑义地是错误的。严肃地坚决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的纯洁性,和保护社会经济中有益的资本主义成分,并使其有一个适当的发展,是我们在抗日和建设民主共和国的时期不可缺一的任务。”⑤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的政治工作报告坚持说:“有些人怀疑中国共产党人不赞成发展个性,不赞成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不赞成保护私有财产,其实是不对的。……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制度和任务,则正是解除这些束缚和停止这种破坏,保证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能够自由发展那些不是‘操纵国计民生’而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我们共产党人根据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地知道,在中国的条件下,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认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太少了。”⑥
  毛泽东之所以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讲资本主义的问题,一方面要消除十年内战时期过“左”政策在党内的影响,让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因怕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阻碍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让国内外人士了解中共的政策,中共不仅允许在根据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且鼓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共其他领袖也论述了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张闻天指出:中国封建势力还强大,农村资本主义只是萌芽,工商业资本根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走过新式资本主义的第一步,才能走社会主义的第二步。”因此,“发展新式资本主义,是我们现时代的任务,也是我们当前的具体工作。”⑦刘少奇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发展工业,我们同时采用私营与公营这两个办法。我们应该帮助私人多办一些厂,因为生产出来的东西多了,对于我们的经济是有好处的。”⑧王稼祥也阐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经济政策是发展资本主义,他说:“在经济纲领上或者是民生主义上,情形是这样的:无产阶级的代表马列主义者明白分清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只有首先实行驱逐帝国主义、肃清封建制度的民族民主革命,才能过渡与转变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马列主义者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并不企图实行任何社会主义的经济纲领,但坚决主张彻底驱逐帝国主义经济势力与彻底肃清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纲领。民族民主革命愈彻底,则对于无产阶级愈有利。而激进的资产阶级的代表的思想是有民粹派的色彩,幻想中国避免资本主义,认为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便是社会主义,其实这仅是主观上的社会主义,而客观上正是促进资本主义长足的发展。”⑨在中共七大闭幕前夕,《解放日报》发表了《关于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社论,全面论述了中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主张,综合起来就是:我们是主张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这种发展,应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条件之下,并且在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要发展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在这样的基础上,广大发展资本主义,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是对于各阶层人民都有利的。”⑩这一社论的发表,表明了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定不移的经济政策。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62—563页。
  ②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第141页。
  ③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第145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62、768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93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58、1060—1061页。
  ⑦《张闻天文集》(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85、186页。
  ⑧《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05页。
  ⑨《王稼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9页。
  ⑩《解放日报》1945年6月21日。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