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六章 边区交通运输和邮政事业/第三节 道路的修建与管理

黄正林


  1938年开始注意大车路的修筑,修通了延安至安塞的大车路,长32公里,1939年,又扩展至龙石头及茶房川。1940年修建了两条大道,一是延安至沟槽渠,长50公里,添设桥涵7个,一条是定(边)庆(阳)路及定庆路庆阳至西华池支线,共计330公里。1941年,完成定庆,庆临、延临、延靖及清涧等1000公里大车路的交通网。①
  1941年,边区对内对外运输日益繁忙,道路的修建对边区经济的发展和反封锁斗争日显重要,道路建设成为边区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边区政府对道路的修建与管理十分重视。2月7日,边区建设厅发出了《为完成广泛发展边区境内驮运的计划给各专员县长的指示信》,要求对“旧有驮运道的加宽、削平及修理和加辟新线等,各县均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形,切实讨论,拟定具体计划及工作进行步骤按期执行,并报告本厅,以便考察。”②
  为了加强道路的管理和护养,1941年1月,边区政府还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义务养路队暂行组织办法》,凡陕甘宁边区境内已筑成之汽车路,大车路,驮运道等,均组织义务养路队,负责各道路的养护维修,以保证交通运输的便利。义务养路队的职责是:“(一)清除崖边上的土;(二)填平路面的水坑、水渠和车轮轧成的壕沟;(三)填平洪水冲坏的路面或桥面的填土;(四)挖除河边或坡道上洪水堆积的污泥;(五)补修被洪水冲坏的桥基;(六)工程损坏后或过河处建设便道、便桥;(七)保证驮运道路面之宽度经常有五华尺;(八)铲除路旁荆棘。”该办法还规定了养路队的组成、分工、管理和调度等。③《义务养路队组织办法》的颁布,不仅规范了边区道路的管理和养护的制度,而且保障了边区交通网的畅通。1941年所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极大地推动了边区的道路建设。
  1942年至1944年边区开展了规模较大的修路运动,使边区形成了以延安为中心的公路和大道交通运输网络。公路里程由1937年的221公里发展到1943年的1680公里。④边区的驮运道路也有了较大发展,据1944年统计边区的驮运道路共计2730华里。⑤
  在边区道路修建中,边区民众发挥了重要作用。边区公路及大道的修建大多是动员民工完成的,如1940年在修筑延安至沟槽渠的大车道时,动员民工4200人工;定庆路西华池支线也是民工完成的;1941年共动员民工102360人工,修建公路396公里,大车路880公里。⑥1942年道路修建中,计划动员民工179500人工。⑦足见边区人民在道路修建中的作用之大。如果没有人民的全力支持,边区道路网的建设是不可能的。同时,边区政府在道路修建中合理使用民力(如不误农时),也给边区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深受人民的赞扬和拥护。在修建定延路时,乱石头川王沟门附近,志丹县五区二乡民工刻有“巩固边区,要经济发展;车路修通,开始运盐。”王沟门民工刻有“今年民国三十年,边区经济正困难。定延路长是九站,边区政府把令传:调工调民路修宽,计划三年要修完,发展运输把盐贩,克服困难渡难关”。绥米民工刻有“民国已过三十一,延安坐着毛主席,以德感化风俗厚,个个人民得幸福。”⑧从这些通俗的标语和民谣中足以看出,边区发展交通运输业也给人民带来了利益,深得人民的赞扬。
  ①《关于边区经济建设之报告》1941年10月4日,《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13—715页。
  ②《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20—721页。
  ③《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35—737页。
  ④《边区盐业统计表》1944年《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33页。
  ⑤《陕甘宁边区主要交通线统计》1944年,《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34—735页。
  ⑥《关于边区经济建设之报告》1941年10月4日,《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15—717页。
  ⑦《三十一年度交通运输工作计划》,《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23页。
  ⑧建人:《延定路的修成对运输的帮助》,《解放日报》1943年8月15日。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