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区农业大生产运动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四章 战天斗地 向大自然进军:第三节

张水良



  第三节 抗灾保收 人定胜天
  解放区军民,在抗战八年中,战天斗地,向大自然进军的另一条重要战线,是抗灾保收。
  在日本侵略者实行惨无人道的烧、杀、抢“三光政策”下,自然灾害接踵而来,华北地区尤剧。如晋冀鲁豫边区,当时有人曾这样说过:“根据地建立以来,几乎有一半时间在严重灾荒中,有水旱蝗雹疫五种,最严重的是1939年的大水灾,1942年1943年的旱灾与1944年的蝗灾。”①
  在这“洪水猛兽”、“骄阳炎日”和“天飞神虫”(蝗虫)等自然灾害面前,解放区军民也如同对待社会上的敌害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取得了辉煌成绩。抗战前曾在冀南流传一首浸透人们辛酸血泪的民谣②:
  “大水浪滔天,
  十年倒有九年淹,
  卖掉妮子好上捐。
  饿死黄牛打死狗,
  背着包袱走天边。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只知压榨民众,鱼肉人民,不理民事,不兴河工,“河床常高出两岸,干流少而狭,支流多而宽”,造成了冀南一带“十年倒有九年淹”,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灾重难。1939年晋冀鲁豫发生的大水,却是“百年来未见的灾难。”③但在共产党和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八路军、机关干部和人民同舟共命,一起战胜了洪水,渡过了难关,而且免除后患。请看《解放日报》1944年8月17日《一二九师与晋冀鲁豫边区》一文对此的一段记述:
  “筹粮救济,募集公债,以工代赈,沿河救灾。千百万的群众在水利委员会领导之下,在各个河流上出现了他们的行列。大地在他们的手下呻吟。敌人向滏阳河两岸‘扫荡’,大炮对准河岸密集射击,或者突然以大军包围挖河群众,汉奸在河工中造谣威胁破坏。但人民还是坚持下去了,甚至据点里的者百姓,也参加了这个运动。这年堵口、修堤、挖河、开沟洫总计约14万丈,费工240万。可使鸡泽、永年、任县、巨鹿、隆平(隆尧、平乡各一部分)宁南、新河、冀县、衡水、武邑、阜城、故城、景县、清河、曲周等17县不再经常被淹没在大海之中;并且可保住3万亩水田。这样巨大的工程,是冀南历史上所未有的。”
  在晋察冀边区,1939年的大水灾,人民在敌人疯狂“扫荡”之后,又来了一场“数十年来边区未有的大灾”。在党和民主政府的“战胜天灾,恢复耕地、恢复农业生产”的紧急战斗号召下,全体党政军民“用一切方法奋起救灾”。部队整团出动、机关全力以赴帮助农民抗灾生产。民主政府于1940年春贷款三百万元,赈济一百余万元,种子借贷4,767石(北岳20县)。人民军队和机关干部又自行节约,每日从自己定量粮食中,每人抽出二两小米,进行救济。供销合作社帮助灾民解决肥料、农具等生产资料的困难。据北岳区部分县的统计,这一年春耕期间,单耕畜和农具就补充了如下的数量(见表二十二)④:
  在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顽强斗争下,严重的灾荒,终于被克服了。据北岳区不完全的统计,水灾前21县原有滩地170,427亩,冲毁了147,626亩,修复了139,495亩。单部队就修滩110,000亩,春耕181,278亩,开渠150道(可浇地10万亩),掘井160眼。⑤
  于是,生产恢复了。阜平县的农民,“一看到沙河沿岸的麦秀稻秧,便念念不忘地说道:‘多亏教导团,不然三十年也修不起来。’”⑥
  在冀中区,大水灾中,敌寇又趁机决堤185处,因而这里的“救灾中心就是治水”。在抗灾斗争中,据统计,1940年全区军民总共修筑了如下数项的水利工程,即修险工59处,筑堤33条,(长528里),堵决口197处,浚河9道(长165里)。⑦而且,修筑的这些水利工程,“都是民国以来少有的大水利工程”。因此冀中区人民,不但克服了1939年的大水灾害,并且“得到1940年的丰收”。⑧
  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1944年的打蝗运动,“是一个极其伟大的群众运动,它打破了从来的历史记载,并且在科学上也有很大贡献”⑨。据截至七月底统计,全区蝗虫吃坏麦苗192,878亩,吃光101,441亩,吃光秋苗19,061亩,吃坏的麦苗减收30%。在这特大的虫害面前,“党政军民全体动手”,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打蝗运动。八路军更是全体出动,“从分区司令员以下参加者达9万人”,和人民一起,日夜奋战,给所谓“神虫”以全面、彻底的“清剿”。如驻在林北(豫北林县)的一团八路军,全部参加了捕蝗运动,“他们成为全县八万多人的讨蝗大队的劲旅。战士每天四点钟起床,天亮前赶到蝗区,天黑才回来,他们还组织夜袭组,由参谋长和总支书记亲自率领对蝗虫实行围攻和分区清剿。不分村界区界,不分白天晚上,蝗虫在那里发现,就在那里消灭它!”⑩在人民军队的积极带动和大力帮助下,太行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剿蝗运动”。参加打蝗的人数,“达到百余万,费工千万个,从挖卵十万斤到创造打蝗千八百万斤的空前记录。”由于大规模开展打蝗运动,从全区来说,蝗蝻成灾的地区是局部的,“绝大部分的庄稼是保护住了,我们的打蝗运动取得伟大的胜利。”(11)
  在晋察冀边区,打蝗运动,同样是收到了巨大的效果。1944年春刚发现蝗蝻的时候,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和边区生产委员会就紧急号召灭蝗,并提出:“人不消灭蝗虫,蝗虫就要吃人!”“放纵蝗虫就等于放纵敌人!”的口号。于是,广大群众象对敌作战一样立即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开到蝗灾最严重的“前线”去。北岳区阜平等14个县585,879人参加打蝗,各县党政军民领导干部亲自下手,部队机关停止工作,男女老少齐出动,组成一支庞大的打蝗队伍。不管谁家庄稼,蝗虫发生在那里,就把它消灭在那里,决不让其蔓延危害。这次打蝗运动,是解放区抗灾保收的一次大会战,大创举,大胜利,也是解放区农业生产的一次大会战,大创举,大胜利。正如《解放日报》给予所评价的:“对全国说是件空前的盛举,是生产方面一件破天荒的成就,值得大书特书。”(12)
  灾区群众,刚战胜了空前普遍空前严重的大蝗灾,渡过了难关,松了点口气,1945年又相继而来了水、旱、虫灾。在晋察冀边区,据材料记载:“这一年是边区水、旱、虫灾极为严重的一年。”到七月,各地才落透雨,旱情可想而知。“好多地区播种三四次,小麦早死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夏秋又遭数十年没有的大雹灾,受灾40多县,雹块大的有重二三十斤的,毁禾苗150万亩;秋天,反攻进军时候,忽然阴雨连绵,四十多县受灾,冲地56万亩,冀东被冲房屋6,000间;同时,蝗灾又发生于冀西冀中22县,损害田地12万亩;冀东因水、雹、蝗灾和地震,使100方亩土地失收,灾民50万;阜平全县10万人口,灾民就达25,000。”(13)
  在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并没有吓倒英勇顽强的晋察冀边区人民,他们在党和民主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八路军和机关干部的大力帮助下,同各种灾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1945年春,旱象刚露,该区总结过去抗灾保收的经验,立即开展党政军民一体防旱备荒工作,除一般办法外,民主政府并发动农民对庄稼用了以下办法防旱:“开展水利,那怕山涧点滴泉水也使用起来;担水点种浇苗,离水远的用牲口,大车弄水,反正三不闲——劳动力不闲,井不闲,家具不闲,一定要种上;干打雷、干耕干种,宁愿种子烂在地里,不摆在家里,种上了只要一下雨出苗就快;多锄,锄勾上带三分雨;温水或酒浸种籽,这样种子耐旱;集中一片地育苗,然后移植……”(14)群众之间开展了热烈的“和天灾作斗争”的竞赛;并广泛组织起来,互相帮助,互相支援,挑水的挑水,刨坑的刨坑,点种的点种,浇苗的浇苗,“浇一遍锄一遍,保证不荒一亩地。”
  还值得提出的是,在大旱的季节里,在特用作物的种植上,“也获有显著成绩”,如植棉,据统计,共有1,787,615亩,超过原计划将近40万亩(原计划1,400,000亩),花生、甘薯、麻类等作物面积,均增加不少,“这不但增加了工业原料,而且收获量每亩比种谷多一倍以上,大大增加了人民的收入。”(15)
  解放区党政军民团结一致的抗灾生产斗争及其取得的巨大成绩,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热烈赞扬和高度评价。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曾这样说到:“在中国解放区,敌人的摧残是异常严重的;水、旱、虫灾,也时常发生。但是解放区民主政府领导全体人民,有组织地克服了和正在克服着各种困难,灭蝗、治水、救灾的伟大群众运动,收到了史无前例的效果,使抗日战争能够长期地坚持下去。”(16)
  ① 《解放日报》1944年8月17日。疫灾是由于日寇野蛮烧杀和散播毒菌所带来的。
  ② 见《解放日报》1944年8月17日。
  ③ 原因是日寇挖决运河、潴龙河、滏阳河,加以淫雨迎绵,于是洪水泛滥。有的地方平地水深一丈四尺,田苗被淹没了,房屋被冲倒了,受灾人民300万(参阅《解放日报》1944年8月17日)。
  ④ 见《新华日报》1944年1月20日。
  ⑤ 见《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概况》,第33~34页。
  ⑥⑦ 见《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概况》,第33、34。
  ⑧ 见《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概况》,第33、34页。
  ⑨ 见《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473页。
  ⑩ 《解放日报》1944年7月31日。
  (11) 参阅《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480页。
  (12) 《太行剿蝗经验》,《解放日报》1944年6月20日。
  (13) 见《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355页。
  (14) 同上书,第364页。
  (15) 参阅《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349—350页。
  (16)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942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区农业大生产运动/张水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