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中共七大轶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个县出了17位七大代表

李 蓉


  在收集和查找七大代表资料时,无意间发现,陕西省清涧县出了17名七大代表,他们是:白治民、白栋材、白如冰、白茜、白国英、王俊、高峰、白向银、唐洪澄、惠中权、李景林、李合邦、白成铭、康步云、白炳炘、刘英勇、惠枫林,其中白治民等5人还是同一个村的。这在全国都不多见。
  七大代表为什么会如此集中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查阅这些代表的资料,发现他们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大都知识分子出身。他们在读书期间,接触马列主义,受到党的教育,参加学生运动,有一定的文化;(2)参加革命和入党时间早。他们参加党团组织的时间大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经受过较长时间的革命斗争考验;(3)革命斗争经验比较丰富。他们中许多人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并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逐渐成长为革命骨干和领导干部。(4)大多出身农民家庭,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出席七大时大多二三十岁,富有活力和朝气。这样看来,一批七大代表来自一个县并不奇怪,这和陕甘宁地区是革命老区,党的工作开展较早,革命影响较大分不开。
  白治民,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8年8月生,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乡袁家沟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出席七大时任陕甘宁边区绥德地方委员会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白栋材,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6年1月生,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乡袁家沟村人。1927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共青团区委书记。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七大时任中共中央党校第五部主任。
  白如冰,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2年3月11日生,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乡袁家沟村人。农民家庭出身。在清涧县第二高级小学读书时,受到革命思想熏陶。1925年参加学生运动。高小毕业后任乡村小学教员。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出席七大时任中共晋绥分局生产运动委员会(兼群众运动)副书记、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白茜,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女,1918年4月15日出生,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人。1934年春参加革命,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七大时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
  白国英,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女,1918年3月17日生,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人。普通农民家庭出身。1930年开始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1934年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陕甘宁边区妇联巡视团团长等职。
  王俊,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1年11月生,陕西省清涧县楼湾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出席七大时担任中共关中地委统战部副部长。
  高峰,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4年8月生,陕西省清涧县人。出身富有农民家庭。1927年在清涧县第三高级小学读书时,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组织学生运动,宣传革命思想。1928年高小毕业后回乡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3年7月参加革命,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七大时任中共三边地委副书记。
  白向银,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7年3月生,陕西省清涧县后山里人。1933年参加革命。1934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出席七大时任中共华池县委书记。
  唐洪澄,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08年7月生,陕西省清涧县大马家山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4月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七大时担任陕甘宁边区民政厅副厅长。
  惠中权,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6年12月生,陕西省清涧县后将军沟人。贫农家庭出身。1929年考入清涧县第一高级小学。受中共地下组织影响,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33年夏毕业回村任小学教员。193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1月在西北高干会上被表彰为模范县委书记。1943年1月14日,毛泽东书赠“实事求是 不尚空谈”题词。参加七大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卫生署署长。
  李景林,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09年10月生,陕西省清涧县石盘乡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起上小学。1925年入绥德县城东门第一高级小学读书,参加同乡读书会、陕北青年社,学习和接受马列主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出席七大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副秘书长。
  李合邦,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3年2月生,陕西省清涧县石盘乡铁里沟村人。农民家庭出身。1924年起上私塾和小学。1928年考入绥德县南区枣林坪镇高级小学,受教师中共产党员的影响和教育,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绥德地委副书记、书记。
  白成铭,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8年10月生,陕西省清涧县老舍窠人。出身农民家庭。1934年6月至10月任共青团(少共)清涧中三区委书记。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七大时任中共绥西地方委员会书记、塞北区工作员会委员,作为晋绥代表团出席七大。
  康步云,中共七大正式代表。陕西省清涧县人。曾参加红25军、红15军团工作,抗战爆发后,先在八路军第115师,后调到新四军工作,曾任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民运部部长。作为华中代表团的代表参加七大。
  白炳忻,中共七大候补代表。1906年3月生,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乡袁家沟人。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先后担任县委书记、县长,陕甘宁边区运输公司经理、运输盐业总公司政治委员等职。
  刘英勇,中共七大候补代表。1915年5月生,陕西省清涧县南山里村(今属解家沟镇)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在清涧县第二高级小学上学时,参加办农民夜校和抵抗苛捐杂税的斗争。193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西北局组织科科长。
  惠枫林,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女,1911年9月生,祖籍陕西省清涧县城西王家湾,父亲逃荒迁居瓦窑堡(今子长县)冯定屯。出身贫苦家庭,15岁给破落地主家当童养媳。1935年1月参加革命,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陕甘宁边区妇联会常委、组织部部长、中共西北局总支委员。
  其中,白栋材、白治民、白向银,还是清涧县第二高级小学的同班同学。他们从来没有想到,3个同班同学能够一起出席党的七大。他们的校友,还有白国英、刘英勇等,也是七大代表。
  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乡袁家沟村,出了6位七大代表,而且都姓白,这就是:白栋才、白治民、白炳炘、白向银、白茜、白国英。白治民和七大候补代表白炳炘,开会时还编在一个小组里。其中,白国英和白茜两位女代表,不仅同村,而且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都是1934年11月由崔田富、郭洪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当时,白茜所在的村,一起参加革命工作的就有9姐妹。白国英、白茜是她们的代表和佼佼者。
  七大代表白国英曾回忆她刚参加革命的情景。她说,1934年参加革命时,在家乡做妇女工作,年底任中共清涧县委妇女委员。她和同志们宣传动员妇女破除封建束缚,剪发,放脚,组织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变工;教育妇女不光是围着锅台转,还要参加学习、识字、生产劳动等等。1935年,陕北红区每个区都有3名妇女干部,她被调到了瓦窑堡区工作。
  记得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陆续到达陕北,她们组织群众去欢迎,那时天已转冷,中央红军的战士们光着脚穿着草鞋,身上穿得也很薄。1936年初红四方面军到陕北时更苦,穿得破破烂烂,有的还穿着短裤。她们就组织动员群众拿出自己的衣服送给他们穿,帮他们站岗、放哨,组织发动妇女组成洗衣队,缝衣队,做军鞋等工作。同时,动员青壮年积极参军扩红。
  为了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她们到定边去工作。那里很穷,有的地方连水都没有,吃水困难,脸都洗不上。一天走七八十里路,一走就是五六天,吃饭是到老百姓家,喝上一碗清米汤,一碗里边没有几颗米,这也就满足了。记得,她们中的一个女同志解下腿上的绑带给老百姓,换了一碗炒面。她们每人吃上一点,又走了几十里路,翻了好几座山。女同志来月经时没什么东西垫,就向老乡要点烂棉花,破旧布,破毡子等垫上。行路多腿上磨出了血,仍然工作,同志们在一起乐呵呵的。这算是比较好的。有时行军转移途中碰到大雨,雨水和血水一起顺着裤腿向下流。有时晚上休息,睡在麦秸秆中,脱下裤子让血流到草上,这样裤子可以干净点,第二天继续行路……
  我想用白国英的经历,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当选的七大代表中老区的同志多,不是因为他们在陕甘宁边区,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更是因为他们对革命对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仅陕西清涧县籍的代表就有17人,全国恐怕没有哪个县可以和与之媲美。如果加上在清涧工作过的七大代表,人数就更多。出席七大时任中共清涧县委书记、清涧县副县长的贺秉章,是陕西省子洲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久经考验和锻炼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
  也许因为都是革命老区的缘故,陕西绥德县籍的七大代表也不少。
  霍维德,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02年12月生,陕西省绥德县义合镇雷家沟村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24年12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出席七大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副厅长兼粮食局局长、禁烟督察处处长等职。
  黄静波,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9年生,陕西省绥德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3年1月曾获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议奖励,作为在边区经济建设中有成绩的22名干部之一,获毛泽东亲笔书写的“坚决执行党的路线”的奖状。出席七大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局局长。
  范子文,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09年生,陕西省绥德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绥德县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陕甘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陕北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是受到表扬奖励的22名领导干部之一,毛泽东亲自为其题写“机关生产的模范”的奖状。出席七大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处处长。
  崔田夫,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02年11月生,陕西省绥德县人。青年时当雇工。1925年秋接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1934年冬任中共陕北特委书记。出席七大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党务委员会书记、陕甘宁边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陕甘宁边区总工会主任。
  崔田民,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2年11月生,陕西省绥德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5年2月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曾任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政治部主任。1945年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安子文,中共七大候补代表。1909年9月生,陕西省绥德县双湖峪镇人。米脂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开始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出席七大时任中共中央党校第二部副主任。
  王季龙,中共七大候补代表。1917年生,陕西省绥德县王家川人。穷苦农民出身。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任共青团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七大时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回民支队支队长。
  刘国梁,中共七大候补代表。1910年生,陕西省绥德县人。曾用名刘国良。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考入陕西省立延安第八中学。1929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晋热察挺进军第九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
  设在陕西绥德的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培养和走出了至少8位七大代表。除了前面提到的白如冰、唐洪澄、刘国梁曾在这所学校学习,至少还有以下几位:
  贾拓夫,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2年11月生,陕西省神木县人。1926年考入陕西绥德第四师范学校学习并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代表陕西省委到中央革命根据地报告工作。参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席七大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兼秘书长。
  贺晋年,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0年10月生,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早年在陕西绥德第四师范学校学习。19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红军游击队。1942年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旅长、三边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是1943年1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受到表扬奖励的22名领导干部之一,毛泽东亲笔为其题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出席七大时还任中共三边地委书记。
  张达志,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1年4月生,陕西省葭县(今佳县)人。1927年春赴绥德,考入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5年起任陕北红军师政治委员。出席七大时任八路军第120师警备第6团政治委员。
  李赤然,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4年生,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在陕西绥德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爱国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出席七大时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5团政治委员。
  张德生,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09年10月生,陕西省榆林县人。1926年春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开始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2月任中共陕南特委宣传部部长。8月赴上海向中共上海中央局汇报工作。10月赴川北给红四方面军送中共中央文件。1935年2月任中共川陕省委领导的汉中道委宣传部部长。3月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席七大时任中共关中地委书记。
  除了在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当学生的,还在在此校工作的,如中共七大正式代表霍维德,他为掩护中共绥德地委的工作,曾在第四师范学校当工友。由此可见,这所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功不可没。
  陕甘宁代表团中还有不少代表都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他们和当地群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东方红》歌曲的传唱,就和1937年在佳县当县长的七大代表白炳忻有关。白炳忻回忆说,平时他很喜欢下乡接触下面的干部和农民。有一次,在一个村上,有人告诉他,这里有个人叫李有源,用信天游的调子改编了一首叫《东方红》的歌曲,歌颂了毛主席,歌颂了共产党。白炳忻听了这首歌,感到这首歌用陕北民歌信天游改唱,意义非常重大,很有时代感和号召力,就记下了这个人和这首歌。大约到年底的时候,县里召开工作大会,为了给大会增添气氛,为了表达边区人民的心声,白炳忻安排李有源在大会上演唱《东方红》。当唱完这首歌时,会场上产生了意料不到的强烈反响,与会代表深受鼓舞,老百姓也在田间、地头唱着《东方红》。从此,《东方红》也从佳县流传到陕甘宁边区。
  还有来自延安的七大代表吴满有,陕甘宁边区的农业劳动模范,以后曾给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当了一年的“老师”;还有来自宝塔山下、延安蟠龙区五乡(王家坪)的支部书记、特等劳动英雄申长林;著名的延安县联社主任兼南区总社主任刘建章,著名的模范工人赵占魁,中共延安县委书记、毛泽东亲笔为其题词:“善于领导群众”的王丕年,等等。他们都是当年陕甘宁边区的先进人物,是共产党员的突出代表。
  

中共七大轶事/李 蓉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