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五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位不识字的劳动诗人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


  ——孙万福
  周扬
  孙万福是曲子县的一位劳动英雄,我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是从《解放日报》上。报上载着:在毛主席接见十七位劳动英雄的一个座谈会上,一位老英雄从椅子上站起来走近毛主席,用两只手紧紧地抱住毛主席的肩膀,他沾着口沫的胡须,因兴奋而有些擅动,他说:“大翻身哪!有了吃有了穿,账也还了,地也赎了,牛羊也有了,这都是您给的,没有你,我们这些穷汉爬在地下一辈子也站不起来。”这位老英雄就是孙万福。他的热情的动作,他的简单而又热情的言语,道出了千千万万人民的对于旧社会的仇恨,和对于自己的领袖的无比的爱和拥护。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场面,一首多美的诗!这件事情本身是如此地富有典型意义,一幅人民和自己领袖的关系的正确的图画,我并没有十分注意孙万福这个人。后来,一位我所十分尊敬的同志偶然和我谈到孙万福,他告诉我这个老头是一个很有诗意的人,他的讲话就象诗一样,简直是很出色的朗诵呵!比某些职业的朗诵诗人还高明呢。我接着读到了报上发表的《孙万福讲农作法》,我就不但被这位务了四十年庄稼的老农的丰富知识和经验所震惊,而且也被那虽经别人笔述但仍可以见出原来情调和风格的他的语言的魅力所吸引了。我更加相信了那位同志的话。我非常想见一见这个老头。
  在延大欢迎劳动英雄的会上,我这才亲眼看到他,亲耳听到他的讲话了,这使得我好欢喜和兴奋!和别的劳动英雄并没有两样,他的讲话是简单明白的,句句充满了对于劳动的喜悦,集体的关心,对旧社会的仇恨,对革命,对自己的领袖的信念和忠诚,这些正是所有劳动英雄的共同的思想,情绪,共同的语言。孙万福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在他更善于把这些思想和情绪化为生动活泼的,带有丰富色彩的语言,不但个别的句子带有诗意,而且通篇带有诗的结构和风格的语言。他没有念过书,也不认识一个字,完全凭着他的好记性,他时常在话里使用着一些成语,形象和比喻,而且有时使用得那样恰当,使旧的成语获得了新的内容和生命。这些成语很多是原来有韻的,同时他又加进一些他自己创作的押韻的句子,但是不管有韻没有韻,他讲出来都纯然是自然的节奏,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他和吴满有两个都是健谈家。两个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孙万福已经六十多岁了),而且都是在旧社会里受过深重的苦难和磨折来的,但他们两人都显得一样年青,朝气勃勃的,全身心沉浸在乐观里。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农民的坚忍的生活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吴满有以他的诙谐使我们感到轻松愉快,孙万福却以他的热情传染了我们,给了我们一种鼓舞。假如把吴满有比做一个美妙的散文家,孙万福就可真算得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了。
  在会后,我得到了和孙万福谈话的充分机会,我想探索一下他的诗的世界,我就对他说:“你的讲话有好些句简直就象诗一样,你一定会做诗,你现在就做几首诗给我们听好吗?”他很高兴地答应了我,他说我念你们写吧,一口气就做了几首诗,我现在一字不改地照抄在下面:
  一
  咱们劳动英雄来开会,
  看了生产展览品,
  延安的头一景。
  咱们毛主席号召——
  蟠龙卧虎高山顶;
  高楼万丈从地起。
  咱们劳动英雄回家,
  个个心里喜。
  二
  咱们毛主席比如一个太阳,
  比如东海上来一盆花,
  照到咱们边区人民是一家。
  比如空中过来一块金,
  边区人民瞅到一条心。
  三
  劳动英雄积草囤粮,
  朱总司令贺副司令统军养马。
  先运粮,后行兵,
  各个军队都是二十几岁的小英雄。
  背枪上马,才是人强马壮,才能作战,
  打日本鬼子,打顽固分子,才能打胜仗。
  四
  半辈子福——务树木,
  眼前的福——压粪土。
  七十二行——庄稼为强;
  一籽归地,万籽归仓。
  劳动英雄,秋夏二令,
  做的大大地乐他一场。
  打下来先完这一点儿救国公粮,
  剩下的余粮吃起来比人家都香。
  五
  (他×××比如一个妖蛇,
  他入乌江,
  乌江岸上放毫光。
  他的死水怕杓来舀,
  江静水乾他自己亡。
  读者呵,请你细读,的确是一个不识字的诗人做下的诗,真正老百姓的诗!这里面有对于人民领袖的歌颂,和对于人民压迫者的咒骂,有劳动者赞扬,战斗的号召。他的歌颂和赞扬,不是抽象的、空洞的。他用太阳来比喻毛主席,又拿花和金子来形容刚升起的太阳的可爱,你不能因为他把花和东海,金子和空中连在一起,就根据修辞学的迂腐观点来责备他的阴喻的混乱,这些譬喻的形象正是很好地传达了人民对于自己领袖的亲切的爱,“它照到咱们边区人民是一家”,“边区人民瞅到一条心”这个他诗中的重要意思我们不能看漏了。他又用了“蟠龙卧虎高山顶”这样的句子来歌颂领袖,但却仅接了一句“高楼万丈平地起”,就更明确地表示出了革命的领袖与群众的关系,描出了无产阶级领袖的特点。“劳动英雄积草囤粮”,说出了生产与战斗的任务的不可分开。“打下来先完这一点儿救国公粮,剩下的余粮吃起来比人家都香”,表现了老百姓与自己政府的关系,以及他们对于政府的拥护的热忱。孙万福唱出来的就是这样的战斗的政治的诗歌,你看他每一句都歌唱得多么正确,他的确是道道地地的人民的观点。但是孙万福是一个劳动英雄,一个庄稼汉,对于他,劳动比诗歌不知要紧多少倍。我的简短的介绍也就在此停住吧,让我为他祝福,祝福他健康,祝福他明年的更好的收成,第一是在粮食上,第二,如果他愿意,也在诗上。
  (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解放日报》)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五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