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一九三九年一月)—(二)—6

中央档案馆




  第六 创造与发展了国防教育的模范
  边区实行国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民文化政治水平,加强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使人民自愿的积极的为抗战建国事业而奋斗,培养抗战干部,供给抗战各方面的需要,教育新后代使成为将来新中国的优良建设者。
  国防教育的实施,虽然因为边区财政困难以及各种物质条件的困难而受到了限制,然而在全国范围内,边区是第一个创造与实行国防教育的,把教育从少数人的专有品中解放了出来,把教育和实际生活打成了一片,使教育成为了抗战的一个有力的武器。我们在这一工作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成绩,给与抗战以很大的贡献。
  边区是一块文化教育的荒地。学校稀少,知识分子若凤毛麟角,识字者亦极稀少。在某些县如盐池一百人中识字者有两人,再如华池等县则两百人中仅有一人。平均起来,识字的人只占全人口百分之一。至于小学,全边区过去也仅有一百二十个,并且主要是富有者的子弟。整个边区的中学生是屈指可数的。社会教育简直是绝无仅有的事。数年以来,文化教育的发展蒸蒸日上,以惊人的速度进步着。下面的统计表就是一个明证:
  其中有完全小学十六处,模范小学七十八处。二十七年度比之革命前增加六倍,比之二十六年春季亦增加了一倍以上。
  中等教育首先建立了鲁迅师范,在前年一年中已毕业了一百八十余名,分发到边区做小学教员;现在还有二百余学生,并添设高级班,以造就高小教员及教育行政干部。去年又新建立了边区中学,学生有二百人以上。在妇女教育方面设立了抗属学校,先后招收了三百以上的学生,给了他们文化政治上的基本训练。
  高等教育,在边区内没有抗大、陕公、鲁艺、卫生等各高级学校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学校等。不但边区的青年成年均能便利的去受高级教育,以求得军事、政治、艺术、卫生科学各方面的知识,参加抗战各方面的工作;同时给了全国数万个青年以求学的便利。
  至于社会教育方面,为了消灭文盲,实行了消灭文育的运动。现在社会教育的组织及参加的人数如下:
  冬学运动亦收到很大的成绩。例如二十六年冬季原定四〇〇校六〇〇〇学生;结果达到六〇〇校,一〇〇〇〇学生。此外有着极大教育意义的俱乐部、救亡室,亦在各个机关和农村建立起来了。平民教育馆和抗战剧团民众剧团亦在延安等处发展着。体育歌曲的发展,更有了不少的成绩,最近以来,电影亦在边区放映了。
  报纸的发行,边区亦成为普遍的,如延安出版的《新中华报》、《解放》、《团结》以及全国重要的报纸刊物如《大公报》、《新华日报》、《群众》、全民周刊等亦有很大数量的销行。从以上情形看来,边区的文化教育工作是在发展着,人民的文化水准是大大的提高了。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央档案馆.—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