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54、文艺活动的开展

雷云峰 张宏志


  (1937年—1945年)
  边区文艺活动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前为第一阶段;1942年5月以后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在边区政府成立以前,文艺上只有陕北民歌、陇东道情,秧歌、社火等民间传统活动。边区政府成立以后,据不完全统计,各种宣传画、漫画、木刻、壁画等创作达3,500件之多;长短篇小说创作150余种,作家90余人;戏剧(活报、杂耍、两三幕大戏)创作约百余种;音乐(小调歌曲、大合唱)创作多300多首。民歌、街头词、秧歌、社火创作活动比比皆是。反映以抗战为主的现实内容,各种文艺形式的大胆尝试(木刻、年画、秧歌)和利用,边区群众,尤其是延安的干部和群众鉴赏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少量达到以至超过全国水平的文艺作品,表明了文艺质量的提高。著名作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就是1939年在延安创作的。
  第二阶段是文艺创作质量的提高。在文艺思想上,基本解决了为什么人服务、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歌颂光明和暴露黑暗、党员作家首先是党员还是作家等问题。在深入群众上,“到农村去,到工厂、到部队中去,成为群众的一分子!”已成为文艺界的行动。在对旧形式的改造上,平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的改编,使旧剧开了新生面,毛泽东称它为“戏剧革命的划时代的开端”。
  歌剧《白毛女》、歌曲《南泥湾》、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等优秀作品都出现于这一时期。鲁艺的窗花,版画家古元、彦涵的版画1945年被美国艺术协会《艺术杂志》刊用,40多幅木刻在美国各地轮流展出。
  反映革命斗争和边区新生活的秧歌剧《红军万岁》、《牛永贵挂彩》、《刘连长开荒》、《巫神和名医》,社火《人财两旺》等都产生在这一时期。当时创作的新年画《大战平型关》、《丰衣足食》、《识1千字》均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主编:雷云峰;副主编:张宏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