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55、边区工业的大发展

雷云峰 张宏志


  (1938年——1943年)
  边区以往“地瘠民贫”,工业又非常落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仅有一个40多名工人的修械所和一些小手工作坊及盐池炭窑,可以说一切日用品全赖外边输入。
  1938年,边区政府首先创办了难民纺织厂、振华造纸厂,兴华制革厂、被服厂、农具工厂及八路军制药厂,为边区工业的发展起了倡导作用。1939年工业品的输入受到限制,中共中央提出“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号召。边区政府于“五一”劳动节举行了工业展览会,以资激励发展工业。并先后设立了新华化学厂及光华制药厂,在延安十里铺还开始探采厚层煤矿。1940年中共中央提出“半自给”的政策与“集中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动员了党、政、军、民、学,为边区主要工业必需品的生产自给而奋斗。他们纷纷筹设工厂;朱总司令提倡纺线运动,部分发展了纺织事业。1941年中共中央提出“由半自给过渡到全自给”的政策,工业发展遂呈突飞猛进之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学校新办大小工厂即达27处之多,给下一年的巩固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一时期(1938年—1941年——编者)的建设是带着盲目性的,在许多人员的头脑中缺乏清醒的了解,只知道现在,不知道将来,只知道分散经营,不知道统一领导,充分地表现了一种无政府状态。”1942年,建设厅确定《巩固现有公营工厂,发展农村手工业》的方针,开始清除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增加自觉性,实行统一的有计划的经营,政府对工业的投资达170万元。
  1943年是边区工业大发展的一年。首先是纺织工业:全边区现有公营纺织工厂23家,工徒1,357人,织机449架,共产土布32,988匹。与1942年2.2万余匹比较增加49.7%,与1941年1.8万余匹比较,增加83%,而与1938年1,200余匹比较,增加数竟达274.62%。当时的需要量是4万—5万匹(民用除外),差不多已快达到自给目的了。纺织工业的发展,从难民工厂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趋势。该厂历年产量如下:1938年是1,120匹;l939年2,329匹;1940年2,494匹;1941年5,016匹;1942年5,598匹;1943年为7,524匹。1943年与1942年比较,增加33.9%,与1938年比较,那就增加得更多了。这样,保证了边区部队的被服供应,真正作到了“丰衣”。这是因为边区政府实行了毛泽东的指示:一、采取了保护土布的政策。二、普遍提倡妇纺。据不完全统计,1943年边区妇纺数为133,457人,纺车122,550辆,共纺纱835,704.2斤,少部分留作自用,大部分送进工厂,保证了各厂纱线原料供给。
  其次是造纸业:全边区现有公营造纸工厂11处,工徒294人,池子77个。1943年共产纸5,671,397令,与1942年4,983.38令比较,增加13.8%,与1941年2,174,271令比较,增加106.9%,而与1940年833.32令比较,则增加552.2%,已够全部印刷之用。就振华分厂来看,1941年35.8令,1942年1,494.1令,1943年20,891令。1943年与1942年比较,增加39.8%,与1941年比较,则增加595.5%。
  再次是化学工业:全边区有两个肥皂厂,三个陶瓷厂,一个石油厂,一个火柴厂,一个制药厂,两个皮革厂。拿新华化学厂来说,1942年每月平均工徒数为84.48,年产肥皂310,659条;1943年每月平均工徒为41.17,较1942年减少51.14%,年产肥皂482,855条。较1942年增加55.3%。其全年任务为37万条,超过130.5%。与任务比较,超过数已有可观;与1942年实际产量比较,进展数更属惊人。火柴是边区的新兴事业,磷的问题解决后,已在大量制造,可全部自给了。其他各业,亦有进展。
  此外,全边区公营工业尚有被服厂12个,炼铁工厂2个,工具厂8个,印刷厂4个,木工厂7个,煤炭业、盐业、榨油业与其他一些小作坊尚未计算在内。所有这些企业程度虽有不同,但其向上发展的趋势则是一样的。
  公营工厂是边区工业的骨干,它的产品主要供给边区部队和党政机关的需要。
  与公营工业相伴发展的,则是各种生产合作社——由手工生产者合作或由合作社投资成立的生产事业与私营的手工厂以及家庭手工纺织业,它们相互辅助而不是相互牵制,形成边区工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生产合作社、私营工厂及家庭手工业是边区工业的助手,它的产品主要供给人民的需要。
  六年来,边区政府使一个毫无工业基础、经济上完全依赖外面的落后地区变成了一个工业上半自给的地区了。布匹已能供给全边区需要的三分之一以上;纸张已能自给全边区的一半,石油、肥皂不但已自给,且尚有余力接济临近地区和前方的需要;工农业所需工具,大部分已能自造;火柴有了,玻璃有了,铁也快有了。
  边区政府所以取得这样显著的成绩,首先是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重视,如1944年5月毛泽东说:“我们边区是个大学校,其中有一门课叫做工业。这次职工代表大会便是个工业的短期训练班。如果我们共产党员不关心工业,不关心经济,也不懂别的什么有益的工作,对这些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只会作一些抽象的‘革命工作’,这种革命家是毫无价值的,我们应该反对这种空头革命家,学习使中国工业化的各种技术知识。”
  其次,1943年4月间政府召开了厂长联席会议,既检讨了曾经存在于各厂的缺点甚至错误,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了克服与改革的办法。例如建立经济核算制,提出“当天帐目,当天核对,当天过完”等口号,开始解决供销间的矛盾现象与工厂管理、组织上的不合理现象。一方面确定工厂改为政府供给机关,解除产品上的销路疑虑与人力上的浪费。以便埋头生产;另一方面供销统一,减少了采购人员。过去仅是难民、边区工厂的采购机关即达7个之多,人员48个,现在政府系统各工厂只有一个供销处,各县由合作社代办,人员减少至25个,工厂机关化的倾向已经纠正。
  第三,边区政府对手业实行奖励和扶持的办法,在过去两次工业展览会上,奖励了有发明有创造的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仅1943年奖励了妇女劳动英雄150人,这些办法鼓舞着农村纺妇、工厂职工、技师和科学工作者的劳动热情。并经常增加资本分别投放于各种自给工业。在政府的领导下,边区对于工业的投资总计已在一万万元以上,光政府系统(分区除外)1943年一年投资额即达一千万元,而对于家庭纺织的投资(二百万元),对于农村妇纺的投资(十余万斤棉花)以及对个别私营工厂的投资尚未计算在内,这些办法刺激着工业的向前发展。
  第四,因为赵占魁运动的开展,边区政府能从实践中处理好工厂与工人合作问题、工资制度问题、工会工作与坚持赵占魁运动的问题、工厂管理问题、工厂副业问题、工厂会计问题、技术改进问题、供销问题等,边区工业将有更巩固的阵地往前发展。(雷云峰)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主编:雷云峰;副主编:张宏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