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59、推行边币、禁用法币

雷云峰 张宏志


  (1938年6月—1945年5月)
  1937年边区银行成立,法币流行,辅币奇缺,买卖以邮票找零,甚为不便。经与国民党政府多次交涉,小票只给1/10。边区银行根据市面需要,于1938年6月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辅币流通。票面分为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后增发七角五分,共6种。开始仅发行10万元,1940年为了周转财政,调剂金融,到12月增发至310万元。
  1940年lO月,国民党停发每月60万元的八路军军饷,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国统区的物资,特别是布匹、棉花、纸张、药品、电讯器材、粮食等一律禁止流入边区,国外华侨与后方进步人士的援助捐款及公私款项亦不得进入;边区的土特产不许交换友区货物,市场上流通的法币有出无入,造成边区财经流通领域的极大困难。
  1941年1月28日,边区政府发行边币l,000余万元,禁止法币流通。2月18日,边区银行发行了1元、5元、10元的边币,收回“光华商店代价券”。
  禁止法币。为使人民免遭法币狂跌的损失;反对敌人利用法币套取我国外汇,甚至反转以港沪及沦陷各地所存大量法币抢购我后方物资,使后方通货膨胀、物资缺乏的阴谋;推行边币,是为了建立正常的金融制度,弥补停止法币后市场上流通的光华商店代价券之不足。
  边币的发行以盐、货物、营业等税收及边区取之不竭的食盐、粮食、皮毛、土特产等物质作保证,发行数额有一定限制。发行之初,边币与法币的比价是1:1,但在以后的发行中,几度比价下跌。物价飞涨、金融不稳,主要是因为日寇 和国民党顽固派在经济上对边区实行封锁禁运,在边区内利用特务破坏并用黑市捣乱,引诱食盐、土产走私,以及发行过快,物资外汇收入太少,边币不能独占市场等原因。
  为此,1941年7月2日,中共中央西北局作出动员人民拥护边币平抑物价的决定,强调了发行边币、禁止法币流通的重大意义。12月18日颁布《破坏金融法令惩罚条例》。1943年西北财经办事处又作出关于稳定金融物价的决定,其措施是:1.以农业为主,大力发展经济,保证收支平衡。如1941年8月,中共西北中央局决定发行300万元交军委帮助运盐;同年投资农业生产500万元,促使当年边区新开荒地60万亩,增加细粮40万石,减少了物资进口及对法币的需求量。2.扩大边币流通范围,统一法币管理。1940年12月至1941年1月,边区贸易局在边区各中心城市与边界口岸设立30多个货币交换所,兑换法币,调剂法币供求,便利对外贸易。并严禁机关、学校、部队兑换法币,所有法币兑给银行。3.发展贸易及信用合作社,解决物资需要;推行以物易物,求得入口收支平衡。如1943年春当群众换单衣时,市场布价一时高涨,公营商店即以低于市价拍卖一批布匹,解除了群众需求,平稳了物价的暴涨。4.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在发行上采取紧缩措施,回笼边币。1943年12月以后停止发行票子,停发3个月经费,以货物收回一定数量的边币,暂停各种放款,催收商业税及公盐代金等,以及限期商业处、光华商店等部门交回定额边币。
  由于边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及采取了上述得力措施,到1944年6月5日以后,金融物价基本稳定,高涨的边、法币比价降落了1/3至2/3,物价比1943年下半年下跌1/3。财政收支平衡,稍有盈余,边币信用提高,冲破了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长武、彬州、平凉、西峰、宁夏都成为边区物资进出的转运站。从边区外面进来大批特产、货物,边区的土特产盐、碱、煤油等顺利运出。银行存有1万两黄金的发行基金。
  1944年5月21日,西北财经办事处作出发行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的决议,仍由边区银行发行,票面额为50元和10元两种。目的在于打击法币,整理金融,活动市面,解决由于边币信用提高,流通范围日益扩大等原因引起的市场边币不够周转问题。开始,商业流通券与边币以1:20比价并行,后逐步以商业流通券收回边币。经过一段时间,商业流通券成为市面主要货币。由于两种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在市面上流通,授受作价诸多不便,为统一货币,经西北财经办事处决定,从1945年6月1日起商业流通券为边区本位币,回收边币。(张培林)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主编:雷云峰;副主编:张宏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