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谢子长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在谢子长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①
安启元

  今年1月19日是著名革命先烈、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谢子长同志诞辰10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传统,教育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一步推动当前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陕西省委、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座谈会,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努力实施“九五”计划,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97年将是不平凡的一年。香港回归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将成为本年度也是本世纪末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而载入史册,必将引起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极大关注。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在新年头一月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首都北京举行纪念座谈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通过缅怀和宣扬谢子长等革命先烈那种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斗争精神,必将鼓舞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推动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缅怀和弘扬先烈的革命业绩、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是一次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通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必将增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凝聚力,更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新的一年里夺取各项工作的更大胜利。
  这次会议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出席我们的会议,并将发表重要讲话。这不仅是对谢子长烈士的重视和尊敬,也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重视和尊敬,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光荣历史的尊重,是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
  出席今天座谈会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同志、政协全国委员副主席洪学智同志,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刘澜涛、汪锋同志;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余永波上将;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在京的陕西籍或曾在陕西工作过的老同志;谢子长同志的生前好友和亲属;陕西省委、延安市委和子长县委都派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共计200余人。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也派出记者现场采访。
  谢子长同志,1897年1月19日生于陕西安定县(即今子长县)枣树坪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投身于反帝、反封建、反对军阀割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底,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由北平回陕北进行革命活动,在陕北安定县建立了民团,与共产党员李象九一起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担任党在军阀井岳秀部队中的特支委员,率部驻防安定县,进行革命宣传,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和支持农民运动,担任农民运动主席团成员和农民运动协会促进会委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他在安定县主持召开县农协大会,公祭李大钊烈士,声讨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等新老军阀的反革命罪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他立即组织民众响应,于1927年10月12日,与唐澍、白明善、李象九等组织发动了著名的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起义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谢子长任副总指挥。
  1928年2月,谢子长受党的指派,到洛南国民党军队中做兵运工作,积极策划发动渭华起义。5月渭华起义爆发,谢子长任新成立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委员兼第三大队大队长,率部与敌激战。渭华起义失败后,他与刘志丹同志回陕北继续开展武装斗争。1929年2月,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并根据党的指示,先后去甘肃、宁夏开展兵运工作。
  1930年10月,陕北行动委员会成立,谢子长被任命为行动委员会总指挥。不久,他又前往平、津向北方局汇报工作。1931年春回陕,在陕甘边一带从事兵运工作。
  1931年10月,阎红彦、杨重远等领导的红军晋西游击队及陕北保运武装在甘肃庆阳同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武装会合。谢子长同志受命到庆阳整顿部队,并成立中共队委会,谢子长任书记。
  1932年1月,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不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仍任总指挥。在谢子长等同志的正确指挥下,陕甘游击队先后取得了阳坡头、照金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开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但在“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1932年4月18日,谢子长同志因反对“左”倾错误而被撤销了游击队总指挥职务。他被撤职后,继续积极地为党工作,主动请缨去甘肃靖远从事兵运工作。5月,他与焦维炽一起发动并领导了靖远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红军陕甘游击队第四支队。起义部队遭敌镇压而失败后,谢子长同志不馁不躁,收集失散士兵再次建立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一、二、三支队,子长同志担任总指挥,先后粉碎敌人三路进剿,取得了照金坟滩、柿坪等战斗的胜利。12月,陕甘游击队在陕北宜君县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但由于受到“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诬陷,他和刘志丹、阎红彦、杨重远等同志均被指控“犯有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他被“开除”部队,并受到“留党察看”处分,派往上海“受训”。
  1933年夏,谢子长在上海受训结束,被党中央派往张家口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吉鸿昌部工作。抗日同盟军被日、蒋破坏、镇压失败后,他回到北平。1934年1月,谢子长以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回到陕北,立即着手恢复和发展红军,积极开展武装斗争,相继创建了取陕北根据地的安定苏区。1934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谢子长兼任总指挥。7月中旬,谢子长率部攻克安定县城,下旬又移师南下,同刘志丹等同志率领的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会合。两支红军会合后,即展开了陕北根据地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8月26日,在反围剿战斗中,谢子长同志身负重伤,但仍坚持指挥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军事“围剿”。养伤期间,子长同志仍然关心着部队和根据地的建设,并向中央驻北方代表报告工作。他与刘志丹同志就如何组织第二次反“围剿”斗争,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的统一问题进行了研究。1935年2月5日,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成立,刘志丹、谢子长被推选为主要领导人。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同志因伤势恶化而逝世,终年38岁。
  谢子长同志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是忠诚而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军高级指挥员。他英年早逝,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为了纪念谢子长烈士,1935年中共西北工委决定将他的家乡安定县改为子长县。党中央和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1939年,毛泽东同志两次为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荣”,并亲笔题写了碑文。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为谢子长烈士修建了陵园,并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和公葬仪式。当时在延安的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刘伯承、贺龙、彭真等领导人都题了词。1988年重修子长陵后,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为子长陵题了词。
  谢子长同志早年投身革命,一生奋斗不息,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直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虽然过早地辞世,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立场坚定,意志坚强,斗争英勇,从不向困难低头,不管遇到多少失败与挫折,但总是愈挫愈勇,不断战斗,不断进取,直到胜利;他识大体,顾大局,时时处处以革命利益为重,从不计较个人的进退得失;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了党的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处处与群众打成一片,事事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实事求是,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不断变换斗争策略方法,成功地指挥了一系列战斗取得胜利,虽然多次被打为“右倾”,但始终不跟风,不为“左”倾错误所左右;他作风民主,生活朴素,始终保持老百姓本色。
  谢子长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的光辉业绩和优良品德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
  座谈会上刘华清副主席代表党中央作了重要讲话,对谢子长烈士的革命业绩作了高度评价,概括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并且明确提出了我们今天联系实际学习和发扬先烈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贺老(贺晋年)和马老(马文瑞)都是子长同志生前的战友,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谢子长烈士的光辉业绩与优良品德,很有教育意义。我们今天纪念谢子长烈士,就是要学习他坚定的马列主义信念,对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移地追求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执著追求真理的思想方法;学习他以革命利益为重,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为革命、为理想、为人民的利益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学习他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优良作风。纪念子长同志,就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传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注:
  ①此文为原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在中共陕西省委、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北京召开的纪念谢子长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主持词及生平介绍,本书有删节。
  

谢子长纪念文集/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