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刘志丹 > 全文图书 > 刘志丹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会师陕北和刘志丹*
徐海东

  我军强渡泾水,经过数天的行军,便进入了陕甘根据地的边沿——绍山一带。这里是白区和红区交界的地方,部队翻山越岭走了3天,也没碰到一个村庄。背的干粮吃光了,全军两天没吃上东西,许多同志饿得昏倒在路上。这天下午,忽然发现了一个羊群,有500多只羊。一盘问,是羊贩子的。我们和贩羊的人商量一番,他便把羊卖给了我们。我们的部队就吃起羊肉来。没有盐,锅也少,有脸盆的用脸盆煮,没有脸盆的,把羊肉切成薄片片放在石板上烤;有的拿着羊腿放在火上烧。幸亏了这群羊,才使我们坚持到了陕甘根据地。
  开始进入了根据地,我们说话口音不对,有些群众不知我们是什么队伍,纷纷逃走。可是,当群众知道我们是红军时,就相继归来,分外亲切。消息传得很快,习仲勋、刘景范等同志先后找来了,并且召开了群众大会欢迎我们。来到陕甘根据地,我们好象到了家一样。
  和习仲勋同志会面后,我们又经过连续4天的行军,到达了永坪镇。在这里,我们和刘志丹同志会面了。志丹同志穿的十分朴素,沉静谦虚,看来,你想不出他会是黄埔四期的学生。他是陕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深受陕北人民和战士的爱戴,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刘”。我们见到他,真是高兴万分。他也象我们一样,正热切地盼望着党中央和毛主席。可是也不知道中央确实的消息。
  两军会合之后,红二十五军和陕甘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十五军团。党决定由我任军团长,程子华同志任政治委员,刘志丹同志任副军团长。
  1935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4周年,我们在永坪西南一个干部学校门前操场上,举行了红十五军团成立大会。两军合一,7000多人,真是人精马壮。周围几十里以外的群众,都赶来参加了大会;会场上红旗飘扬,遮天蔽日。许许多多的大字标语贴在临时搭起的席棚里,主席台的两旁贴着两张特别大的标语:
  “两军亲密团结,携手作战!”
  “迎接中央,迎接毛主席!”
  会上,党的负责同志和我们军团几个主要负责同志都讲了话。
  此时,敌人正开始发动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敌人的兵力,除了原来就在陕北的4个师外,东北军的7个师也跟在我们后面赶来。红十五军团成立的第二天,我们就商讨反“围剿”的作战计划。两军会合之后,战士们说:“一定要打个漂亮仗。”我们指挥部的同志们,也是这样想:一定要打响第一炮。
  我们在讨论作战对象的时候,有的同志提议先打驻米脂一带的井岳秀师,或者高桂滋师,出横山,与神木、府谷根据地打成一片,然后打出三边。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吃掉这两个部队,把握大一些。可是目前大兵压境,消灭这两个部队,对敌人的打击不重。还是先打东北军好,因为如果把东北军的主力搞垮一两个师,就会使陕北战局发生重大变化。
  据情报;东北军7个师分成两路,一路是王以哲率领的3个师,从陕西向我进攻,一一○师、一二九师已经到了延安;一一○师留一个营在甘泉,军长王以哲带军部和一○七师驻守洛川、鄜县;其余4个师在甘肃境内由军长董英斌带领,经合水向我进攻,我们决定:围攻甘泉,调动延安的敌人,拦路打它的埋伏。
  经过3天的急行军,我们绕过延安,到达了延安南90里的甘泉附近。部队在甘泉以西王家坪一带休息。我和志丹同志带着团以上的干部,来到了甘泉北15里的劳山附近。一看地形,非常理想:甘泉北,有一条通向延安的公路,路两旁是连绵起伏的山岭,把延(安)甘(泉)公路夹在当中,象是一条口袋,而且,两边山上树木茂密,便于埋伏。如果把敌人放进来,真如同把狐狸装在口袋里。
  决心下定了。但是,我们考虑到敌人刁滑,必须埋伏在他们意想不到的地区。    
  回来后,指挥部的同志详细地商讨了部署,决定派一部分小部队围攻甘泉,大部队在劳山附近打延安来的援兵。估计:我军第一天包围甘泉,第二天延安的敌人可能起身,那么,第三天上午即可进入埋伏地区。
  战斗按着计划开始了,围攻甘泉的第二天,我和志丹同志分头带领部队,进入了埋伏区。出发前,对参加埋伏的部队进行了严密的组织,又规定每人携带3天的干粮,进入埋伏地区后,不准生火,不准走动,指挥枪不响,任何人不得开枪。
  等到第三天上午,却不见敌人的影子,我心里好急,暗暗想:何立中(敌人一一○师师长)一向找着我们打,这回怎么耍滑头了,莫非走漏了风声!
  我们正在着急,派出去侦察的便衣喘吁吁地跑回指挥部,报告说:“来了,来了!”
  指挥部设在西山上一棵大树下。我从望远镜里看到了敌人的先头部队。原来估计,敌人要是两路行军,必有两个团钻进来,如果再追一下,可以搞到他两个多团。谁想,敌人一露头,是四路前进。看来,何立中太欺负人了!
  骄傲的敌人虽有防备,但他们把我军可能埋伏的地区估计错了,据后来抓住的一个参谋说,何立中骑在马上,过了他预计我们埋伏的地区后,向参谋长说:“我当共军会打我个埋伏呢!现在出了龙潭虎穴。”他正说这话的功夫,我军开枪了,道路两旁,机枪、手榴弹,立刻混响起来。几千敌人,象黄蜂窝挨了一棍,不知向哪里跑好,有一股敌人企图抢夺山头,被打垮了;有的企图往前突围,被军团部派出去的短枪团把路给堵住了。敌人开始顽抗,不肯缴枪,我们的战士连打带喊话:“缴枪吧,你们跑不出去了!”“放下武器一律宽待!”
  敌人这个部队里,有好多士兵了解我军的政策,在此情况下,纷纷缴了械。    
  这部分敌人,不愧是红军的“老朋友”,士兵们放下枪后,有的说:“我这是第二次向你们缴枪了!”有的说;“我是第三次缴枪了。”还有的发誓说;“我一枪没放。”他们象是纷纷表白自己的“功绩”。有的俘虏问我们战士:“你们怎么知道我们要来?”我们同志回答的很好:“我们指挥部特别邀请么!”
  战斗只有6个多钟头,一一○师大部被歼。3700多人做了俘虏,师长何立中和参谋长被打死。缴获的武器很多。
  战斗结束后,我们在劳山附近休整。七十八师师长杨森同志带队羊泉侦察,又在那里歼灭了一○七师一个营。
  这两仗,把敌人“围剿”的气焰打下去了。敌人改变了战术,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我军乘胜扩大战果,强攻榆林桥,又消灭了一○七师4个营。这个团是东北军的主力,团长高福源(外号叫高包脖子)。开始,从俘虏中就是查不出这个团长。后来有个同志看见俘虏中有一个穿的满漂亮,便有意诈他说;“你就是高福源!”这个俘虏连忙说:“我不是,我不是,我是理发工人。”说着嘴向旁边一歪,原来“高包脖子”就在旁边。
  打完这仗,我们得到了中央红军的确实消息,知道毛主席离我们不远了。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吴起镇。我们一面派人去迎接,同时对指挥部的同志说;“毛主席快到了,再打它一仗,作为见面礼!”
  四
  下一仗从哪里下手呢?一一○师搞掉了,一○七师搞垮了他5个营,米脂方面高桂滋、井岳秀两支部队放弃了瓦窑堡向北逃走了,附近敌人不多了。我们讨论了一番,决定把后方留下,部队立刻南下。    
  我们决定攻打张村驿——这是个小镇,敌人不多,周围4个围子有300多条枪,因对我们妨碍甚大,决定把它收拾掉。战斗刚开始,忽然从军团部后方跑来了7匹快马。军团政治委员程子华同志派人送来了信:毛主席今天下午到司令部来。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消息啊!天天盼,天天想,毛主席到底来了!
  我立刻命令部队暂时停止攻击。然后快马加鞭地往回奔。心急只嫌马跑得太慢。到底慢不慢?135里,当中还有两座山,3个钟头就赶到了。    
  已经是初冬了,赶到司令部时,我已是满身大汗。刚洗了一把脸,毛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来了。一块来的共4个人,都穿着朴素的灰棉衣,哪一位是毛主席?不认识。子华同志是中央来的,他介绍后,毛主席向我伸出手来,亲切地说:“是海东同志吧。你们辛苦了。”
  我用双手把毛主席的手握住,久久地望着他那可亲的面孔,不知说什么好。盼望了好久,总算见着了。
  毛主席问了部队的情况,也问到同志们吃的和穿的。我们回答之后,毛主席拿出一份三十万分之一的旧地图,问我们:
  “陕北的三次反“围剿”怎么样了?”
  我们把敌人的情况扼要地作了报告。毛主席看着地图,又问:    
  “你们准备下一步怎么打?”
  我们报告后,主席折起地图,亲切地说:    
  “好吧,先按你们的部署,把张村驿打下来,咱们再共同考虑下一步的行动。”
  我们跟主席一块吃完了饭,我临动身回前线的时候,主席向我说:“给你一部电台带着。”
  这几年,我们的交通联络都是原始工具,哪里用过电台?我向主席说:
  “我不会用它。”    
  “不要你自己动手,”主席笑着说:“需要联络,你向电台工作同志说,他们会使用它。”
  当晚,我离开主席回前方的时候,感到全身是力量。有中央首长的直接领导,对粉碎敌人的“围剿”更加充满了信心。
  回到前方,立刻将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到来的消息传达下去,转告了毛主席对大家的问候。部队的情绪沸腾起来。这个问:“毛主席什么时候来这里?”那个问:“哪天能看见毛主席?”我说:“咱们把张村驿打下,大家一块去见毛主席!”
  这几句话,比什么口号都有鼓动力。战士们喊着口号:“打下张村驿,去见毛主席!”一鼓作气爬上了张村驿两丈多高的围墙。接着把张村驿附近的据点都打开了,缴获了很多粮食。
  战斗结束后,我向毛主席发了电报,报告了胜利,这是我作红军指挥员以来发的第一封电报。当天,毛主席回了电报,向参战的同志问候。
  就在这次战斗之后,我们就和中央红军会师了,毛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彭德怀司令员指挥陕北会师的各路大军,在直罗镇歼灭了一○九师全部和一○六师一个团,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选自《星火燎原》(三)战士出版社1980年11月版。标题是本书编者加的。
  

刘志丹/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延安地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7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