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扬 > 史料文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谈文艺问题*
周扬
    这次座谈会开得很好,交换文艺工作的经验,讨论了当前文艺运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意见。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中央局作了关于开展文艺创作、乡村文艺运动、部队文艺工作的三个决定,这是这次会议的重大收获。在这次会上,听了同志们的发言,我也学习了许多东西。现在就大家所提出和讨论的问题,发表一点意见,同时也是对上述决定作一些解释,供同志们参考。
  这些决定的总的精神是什么呢?
  就是要:进一步发动与组织文艺界的力量,反映伟大爱国自卫战争,反映有空前历史意义的土地改革,反映大生产运动,表扬群众的新英雄主义,使文艺无愧于这个新的群众的时代。
  就是要:进一步发动与帮助工农兵积极参加文艺的创造,自己反映自己的生活和斗争,使新生的工农兵文艺得到丰满茂盛的发展。
  总之,就是要:文艺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文艺工作者与工农兵更好地结合,进一步贯彻毛主席的文艺方针。
  边区文艺工作者,抗战后就在敌后艰苦斗争环境中做了许多的工作,有不少的贡献。特别是毛主席主持的“文艺座谈会”以后,由于文艺工作者的人生观艺术观得到改造,实践了文艺与工农兵结合的方针,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同时由于在群众文艺运动中正确地提出与执行了《穷人乐》方向,乡村文艺活动有极大的开展,边区文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比起九年来边区丰富的斗争历史与当前丰富生动的实际,文艺创造上的反映仍然是显得薄弱的。进一步开展文艺创作就有十分的必要。
  文艺工作的中心问题就是创作问题。
  “文艺座谈会”以后,文艺创作的各个部门,不论戏剧、音乐,小说、诗歌、木刻、绘画,都出现了新型的作品。它们在内容上反映了工农兵的生活和斗争,形式上采取了工农兵熟悉喜爱的形式。这种作品的产生是经过了一个相当时候的酝酿过程的。这就是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工农兵群众的思想情感逐渐溶合的过程。这种作品是产生得还不够多的,简直可以说,还太少了。干部与群众要求文艺忠实地反映他们的事情,表现他们的思想情感。这种要求是迫切的,正当的。文艺工作者能及时地胜任愉快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吗?在他们的要求前面,能够逃避责任或敷衍了事吗?文艺工作者在整风后对自己作品要求更高了,对人民的责任感更加强了,因此在创作上也就更加慎重了。同时不少文艺工作者做了行政的工作。另一方面,对创作鼓励不够,出版文艺作品较少,也是创作活动不够旺盛的原因。
  这次会上,许多同志认为今天应当从各方面来鼓励创作,要来一个创作运动,这是很需要的。有的同志甚至尖锐地说一个作者创作上有些毛病不一定算是错误,只有搁笔不写才是错误的,我想这种精神是很好的。文艺工作者已经并且正在继续经过各种努力与群众实际斗争结合,这给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积极的写吧!时代太伟大了,我们需要写!群众斗争中的英勇事迹太多了,我们需要写!一个新的人民文艺的时代正待我们创造,我们需要写!
  中央局关于开展文艺创作的决定,就给大家出了题目,号召大家写!
  主题是确定的,文艺工作者应当而且只能写与工农兵群众的斗争有关的主题。文艺工作者所熟悉、所感到兴味的事物必须与工农兵群众所熟悉、所感到兴味的事物相一致。文艺工作者必须真实地反映群众的要求和情绪,而且站在一定的政策思想水平上回答群众从实际斗争中提出的问题。文艺反映政治,服务政治,主要就是把群众在斗争中及执行政策中的丰富经验加以吸收、消化,生动地描写出来,使这些经验反过来再普及到群众当中去,并且借文艺之力,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所谓“主题是从作家经验而产生的思想”,这就是说作品不能从概念出发,而对于一个革命作家来说,他的经验又必须同时是群众的经验。如果要没有经验过群众所经验的,就必须到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中去学习与了解他们的经验。作者愈深入到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中去,他对主题的选择与处理也就愈自由且自然而然合乎政策,不致捉襟见肘,显出勉强和拘束的状态。文艺工作者观察生活、批判生活的能力也只有在群众实际斗争中才能正确的养成和发展。
  郑红羽同志所谈抗敌剧社的入伍经验是很好的。他提供了文艺工作者思想情感改造的生动例证。部队文艺工作者与战士一起生活一起战斗中,自然产生了爱兵的思想。爱兵,也就能爱兵之所爱,恨兵之所恨。从战斗中更体验了战士的伟大,感到自己渺小。这种思想情感的变化是很重要的;这正是深入连队的一个具体结果。
  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群众的生活与斗争,在今天仍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写真人真事,是“文艺座谈会”以后文艺创作上的一个新现象,是文艺工作者走向工农兵,工农兵走向文艺的良好捷径。群众创作相当大一部分是写真人真事的。《穷人乐》以及许多作品都是如此。真人真事、有模特儿,比较容易表现。而且本地的人物事件,大家熟悉,感到亲切,因而也易于收到教育的效果。文艺工作者写真人真事的作品,较早的,如《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是为大家所称道的,英模会上文艺工作者写的英雄传,其中也有不少的佳作。边区的《李国瑞》在写真人真事的作品中应当占有一个最突出的地位。它反映了真正士兵的生活和情感,又写了部队领导思想作风的问题,语言又是很成功的,这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剧本。
  也许有人要问:写真人真事,即使写得再象,岂不也只象高尔基所说的“一幅失掉社会教育意义的照像”吗?文艺上创造典型的任务能够放弃吗?创作缺少想象,那还成吗?这些问题,我想是不成问题的。我们写的真人真事大半是群众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和英雄模范事迹,他们本身就是新社会中的典型,就带有教育的意义。当然,写了英雄模范,也不等于就创造了文艺上的典型。大家都知道,要创造一个新人物的典型,作者必须熟悉许多新的人物,把他们最本质的特点概括在一个人物身上。文艺工作者一般地与工农兵群众还不过是开始结合,他们创造典型还比较困难。而写群众中实在的人物正可作他创造典型的准备。写真人真事,不能有想象吗?事实并不是如此,是容许而且需要想象的。作品中想象的贫乏基本上是由作者生活的贫乏而来的。一个文艺工作者,当他还不熟悉工农兵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他的思想情感还没有与工农兵的思想情感打成一片的时候,那就不管他写什么,是真人真事也罢,不是也罢,他的想象的翅膀总是飞不起来的,要飞就会飞回到小资产阶级的空想去,结果除了迷失方向以外,再不会有别的。我的意思,并不是特别着重写真人真事,而只是一般地着重写新的人物和事实。文艺工作者必须学会描写新的人物。
  新的内容要求新的形式来表现;而技术就是赋予内容以一定形式求得内容与形式和谐的一套方法、一套手段。内容决定形式、思想指导技术,这是确定的、没有问题的,但是形式对于内容也发生一定的影响,我们不能轻视形式、轻视技术。“文艺座谈会”以后创作活动上的主要特点,就是内容为工农兵,形式向民间学习。我们在民间形式的学习上是有很大收获的。现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利用旧形式”了,而是对民间形式表示真正的尊重,认真的学习,并且开始对它加以科学的改造,从这基础上创造新的民族形式出来。文艺上的民族新形式正在生长与发展的伟大过程中。今天各种形式,新旧交错,杂然并陈,有的是新生的,有的是过渡的,新生的有的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但许多还是幼芽,其中也有不一定能成长的。我们面前是一片新生气象。所有这些形式,只要是群众所喜欢所能够接受的,都应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的机会。让群众去选择吧!群众一定会挑选出最适合于他们的,因而也是最应合于我们民族的东西,而一切不适合的东西,最后必然要受到淘汰。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以十分注意的态度去寻找与发现群众所熟悉所喜欢的形式,细心去研究它们,加以分析综合,提高一步。在这里,技术就作为科学方法被使用。学习技术是需要的。我们所反对的:一是那种单纯技术观点,认为技术无须受思想指导,有了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二是技术上的保守主义,把技术固定化、神秘化,不敢突破一步,没有创造精神。学习民间形式,也不是单纯着眼于形式,主要还是学习群众表现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的方法。同时学习民间形式,是为了改造与提高民间形式。学习民间形式中,学习民间语言是特别重要的。
  主题、题材、语言、形式等等问题解决了,创作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而这一切问题都不是在书斋中能够解决的,只有积极参加群众的斗争,同时积极反映他们的斗争,实践、创作,再实践、再创作,这样再三反复,才能解决。
  文艺工作者除了自己的创作的任务外,另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工农兵自己的文艺活动,与他们合作,向他们学习。边区的群众文艺运动,它的规模与深度都是惊人的。中央局关于开展乡艺、部艺的决定中已作了正确的估计。根据去年底的统计,冀晋村剧团就有一千三百八十一个;冀中村剧团也是很活跃的,数字没有统计,据估计也在一千以上。在村剧团中出现了象柴庄那样模范的剧团。它的创作道路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特别值得学习。群众创作,冀晋出版的已有十二种(这当然只是从群众创作中挑选出来的极小极小一部分)。在土地改革中,涌观了象安国护持寺那样的翻身剧团;群众创作了许多翻身民歌,我看过一些,非常之好,应当加以搜集、介绍、出版。说新书的也有不少,陕甘宁有个韩起祥,我们这里也有个王尊三,他的作品是很多的。今春美术工作者与武强民间画匠合作创作了十一种年画,销售达四十万份以上,这可以说是美术运动上的创举。边区乡村文艺运动所以有这样大的发展,固然是由于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翻了身,但同时也是由于领导上提出并贯彻了《穷人乐》方向得来的。正如乡艺决定中所说的:“《穷人乐》的方向是毛主席文艺方针在群众文艺运动上的具体实践”。劳动群众在文艺上表现了他们丰富的创造性,《穷人乐》的方向就是积极地肯定与充分发扬这个创造性。连队文艺活动也是活跃的,战士们把自己的生活和斗争反映在墙报、歌咏、快板、绘画、戏剧上。《穷人乐》的方向应在连队中也得到贯彻。工厂文艺活动较少,工友们都希望文艺工作者去帮助他们,他们说文艺为工农兵,把一个“工”字丢掉了,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边区文艺工作者在乡艺部艺工作上已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大家研究,我在这里仅谈谈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文艺创作上向群众学习的问题,一是从群众的需要与自愿出发的问题。《穷人乐》的成功就是虚心向群众学习得来的。群众有卓越的创造才能。我们必须信任他们的才能。群众有自己的文艺传统,又受过新文艺的影响,自己多少有一些文艺的经验,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经验。特别是群众固有的文艺形式,我们必须特别予以重视。边区民间形式的储藏听说是丰富得很的。这是人民的财产呀,民间艺人常常就是这些财产的不被注意的所有者、保存者。为了学习和创造,我们访民间艺人做师傅吧!为了建立乡村文艺工作上的统一战线,团结民间艺人为新社会服务,并改造他们,我们也需要与他们很好合作呀!只有当群众学生,才能当群众的先生,这句话在这里不是一样适用吗?对民间艺人,采取排斥或轻视的态度,是不对的。当然,在文艺创作上向群众学习,不只学习他们旧的经验,同时要学习他们的新的经验。而且旧的民间艺人经过改造之后也就变成新的民间艺人了,赵玉山就是一个典型。群众的创作虽还是萌芽状态的,却正充满了生命力,必须十分爱护培植它们,在修改与润色它们的时候,必须注意,保存与发挥它们原有的农民文艺的特色。文艺工作者应该多多的从它们吸收健康的养料,而不是以知识分子或小市民的所谓情调去渲染它们,结果将它们糟蹋,学习民间文艺对新文艺建设有极重要的作用。
  在群众文艺活动上,我们又必须坚持“群众的需要与自愿”的原则。一切应从群众的需要与自愿出发,而不应以文艺工作者的主观愿望、热情、兴趣出发。应当充分顾及我们今天的环境与条件:一是大规模战争,二是农村分散,三是文艺活动是业余性质,不脱离生产。这三点就规定了:乡艺活动一般应有季节性,以本村活动为主,创作上多采用小形式,村剧团消费由自己生产解决。村剧团开销大小,常常可以左右群众对剧团的态度。村剧团是为群众服务的,不应加重群众负担。一切铺张浪费脱离群众的作风气习都必须克服。这些问题,在乡艺的决定中,己规定得很明确,我不必多说了。总之,边区群众文艺运动已经有了广大的基础,不管条件如何困难,它一定能够坚持与发展的。我们必须以更艰苦的努力来进行工作。文化工作特别需要耐心、毅力与持久精神。
  我们正处在全国性革命斗争的大风暴的前夜,让我们更深入在战争中、到群众实际斗争中去吧!用我们的笔,并且也用群众自己的笔和口,把这个伟大的时代从各方面,用各种形式反映出来吧!
  * 这是作者在晋察冀边区文艺座谈会上的一个发言,原载一九四七年五月十日《晋察冀日报》增刊。
  

周扬文集 第一卷/周扬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