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扬 > 史料文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新的人民的文艺*
周扬
    伟大的开始
  要把毛主席一九四二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以来,最近七八年间解放区文艺的全部发展过程及其在各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作一简要而又概括的叙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文艺是如此年轻,充满了强烈无比的生命力,它又在广大群众的考验中积累了如此丰富的经验,以至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将这些经验加以全面的研究、总结和提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文艺座谈会以后,在解放区,文艺的面貌,文艺工作者的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这是真正新的人民的文艺。文艺与广大群众的关系也根本改变了。文艺已成为教育群众、教育干部的有效工具之一,文艺工作已成为一个对人民十分负责的工作。
  “五四”以来,以鲁迅为首的一切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为文艺与现实结合,与广大群众结合,曾作了不少苦心的探索和努力。在解放区,由于得到毛泽东同志正确的直接的指导,由于人民军队与人民政权的扶植,以及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改革的配合,革命文艺已开始真正与广大工农兵群众相结合。先驱者们的理想开始实现了。自然现在还仅仅是开始,但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解放区的文艺是真正新的人民的文艺,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说明。
  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语言、形式
  新的主题、新的人物象潮水一般地涌进了各种各样的文艺创作中。我就《中国人民文艺丛书》所选入的一七七篇作品(包括歌剧、话剧、小说、报告、叙事诗等)的主题,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
  写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包括群众的各种形式的对敌斗争)与人民军队(军队作风、军民关系等)的,一○一篇。
  写农村土地斗争及其他各种及封建斗争(包括减租、复仇清算、土地改革,以及反对封建迷信、文盲、不卫生、婚姻不自由等)的,四一篇。
  写工业农业生产的,一六篇。
  写历史题材(主要是陕北土地革命时期故事)的,七篇。
  其他(如写干部作风等),一二篇。
  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解放区文艺面貌的轮廓,也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大略轮廓与各个侧面。民族的、阶级的斗争与劳动生产成为了作品中压倒一切的主题,工农兵群众在作品中如在社会中一样取得了真正主人公的地位。知识分子一般地是作为整个人民解放事业中各方面的工作干部、作为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脑力劳动者被描写着。知识分子离开人民的斗争,沉溺于自己小圈子内的生活及个人情感的世界,这样的主题就显得渺小与没有意义了,在解放区的文艺作品中,就没有了地位。“五四”以来,描写觉醒的知识分子,描写他们对光明的追求、渴望,以至当先驱者的理想与广大群众的行动还没有结合时孤独的寂寞的心境的作品,无疑地是曾经起过一定的启蒙作用的。但现在,当中国人民已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奋斗了二十多年,他们在政治上已有了高度的觉悟性、组织性,正在从事于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行动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尽一切努力去接近他们,描写他们,而仍停留在知识分子所习惯的比较狭小的圈子,那么,我们就将不但严重地脱离群众,而且也将严重地违背历史的真实,违背现实主义的原则。
  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为与广大工农兵群众相结合,曾作了极大的努力。在火线上、在农村、工厂中,都有他们的足迹。他们积极地参加了战争,参加了土地改革、生产运动。他们经过了不少的磨练。在此特别值得表扬的是,许多部队文艺工作者直接参加战斗,与战士们完全打成一片,在火线上进行了战壕鼓动演唱,有的就在战场上流了最后一滴血,他们值得我们崇高的尊敬和永久的纪念。
  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参加了各种群众斗争和实际工作,并从斗争和工作中开始熟习了、体验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人民政府的各项政策,这就是解放区文艺所以获得健康成长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很自然地,我们的作品充满了火热的战斗的气氛。我们已经有了若干反映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与人民军队,反映农村各种斗争,反映劳动生产的比较成功的作品。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真正人民的战争,它取得了人民的全力支援和他们在各方面斗争的配合。这个战争的群众性质,在我们的许多作品中反映出来。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邵子南的《地雷阵》(以上小说),胡丹沸的《把眼光放远点》(话剧),马健翎的《血泪仇》、《穷人恨》(新秦腔),柯仲平的《无敌民兵》(歌剧),晋冀鲁豫文工团的《王克勤班》(歌剧),战斗剧社的《女英雄刘胡兰》(歌剧),洪林的《一支运粮队》(小说),记录了农民在反对日本侵略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斗争中的英雄事迹。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华山的《英雄的十月》,李文波的《袄袖上的血》,韩希梁的《飞兵在沂蒙山上》(以上小说、报告),战斗剧社的《九股山的英雄》(话剧),直接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战士的无比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心。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是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其次,王力的《晴天》,王希坚的《地覆天翻记》,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立波的《暴风骤雨》,马加的《江山村十日》(以上小说),李之华的《反翻把斗争》(话剧),都在一定规模和深度上反映了农村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的运动。贺敬之等的《白毛女》(歌剧),阮章竞的《赤叶河》(歌剧)及长诗《圈套》,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菡子的《纠纷》,孔厥的《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洪林的《李秀兰》,康濯的《我的两家房东》(以上小说),则是以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妇女为主人公,展开了农村反封建斗争的惨烈场面,同时描绘了解放后农村男女新生活的愉快光景。以劳动生产为主题的作品,可以举出曾流行一时的小秧歌剧《兄妹开荒》、《动员起来》,傅铎的《王秀鸾》(歌剧),欧阳山的《高乾大》,柳青的《神谷记》,草明的《原动力》(以上小说),陈其通的《炮弹是怎样造成的》(话剧),鲁煤等的《红旗歌》(话剧)及电影剧本《桥》。历史题材方面,有描写陕北土地革命故事的有名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李季),歌剧《周子山》及高朗亭的《雷老婆》等短篇。
  所有以上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如何在反对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的各式各样的斗争中,克服了困难,改造了自己,产生了各种英雄模范人物。我们的许多作品写了真人真事,例如《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李国瑞》、《女英雄刘胡兰》等等。这种情况正表现了新的人民时代的特点。我们是处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斗争和行动的时代,我们亲眼看见了人民中的各种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如此平凡,而又如此伟大,他们正凭着自己的血和汗英勇地勤恳地创造着历史的奇迹。对于他们,这些世界历史的真正主人,我们除了以全副的热情去歌颂去表扬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表示呢?即使我们仅仅描画了他们的轮廓,甚至不完全的轮廓,也将比让他们湮没无闻,不留片鳞半爪,要少受历史的责备。因此写真人真事是不应当笼统地去反对的。应当肯定:写真人真事是艺术创造的方法之一,只要选择的对象是适当的,而又经过一定艺术上的加工,是可以产生不但有教育意义而且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的。苏联的《夏伯阳》不就是很好的现成的例子吗?
  英雄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人民在改造历史的过程中,同时也改造了自己。工农兵群众不是没有缺点的,他们身上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旧社会所遗留的坏思想和坏习惯。但是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以及群众的批评帮助之下,许多有缺点的人把缺点克服了,本来是落后分子的,终于克服了自己的落后意识,成为一个新的英雄人物。我们的许多作品描写了群众如何在斗争中获得改造的艰苦的过程。在斗争中,也只有在斗争中,人的精神品质,我们民族的勤劳勇敢的优良性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描写妇女的作品来说,从《白毛女》、《赤叶河》中的女主人公到《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中的折聚英,《王秀鸾》一直到《女英雄刘胡兰》,在精神上不知经历了多少世纪呵!在这么一个长距离中,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多少血!描写部队中落后战士转变的作品,是特别具有教育意义的。它们反映了我们的部队所进行的阶级教育、民主教育的卓越成效,同时反过来又推动了部队的教育。杜烽的《李国瑞》(话剧),鲁易的《团结立功》(话剧),白桦的《杨勇立功》(歌剧),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都是在这一方面获得成功的作品。描写农村中二流子转变的,有马健翎的《大家欢喜》(歌剧)及其他许多同样题材的短剧。《红旗歌》则反映了在生产竞赛中工人的两种不同的劳动态度及工厂管理人员两种不同的工作作风,落后的工人终于在代表正确作风的管理人员的耐心教育与关心之下,改变了自己的旧的劳动态度,而成为生产中的新的积极分子。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最伟大的启蒙主义者鲁迅曾经痛切地鞭挞了我们民族的所谓“国民性”,这种“国民性”正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长期统治在人民身上所造成的一种落后精神状态。他批判地描写了中国人民性格的这个消极的、阴暗的、悲惨的方面,期望一种新的国民性的诞生。现在中国人民经过了三十年的斗争,已经开始挣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加在我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发展了中国民族固有的勤劳勇敢及其他一切的优良品性,新的国民性正在形成之中。我们的作品就反映着与推进着新的国民性的成长的过程。对人民的缺点,我们是有批评的,但我们是抱着如毛主席所指示的“保护人民,教育人民”的热情态度去批评的。我们不应当夸大人民的缺点,比起他们在战争与生产中的伟大贡献来,他们的缺点甚至是不算什么的,我们应当更多地在人民身上看到新的光明。这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新的群众的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特点,也是新的人民的文艺不同于过去一切文艺的特点。
  解放区文艺的内容是新的,而且也正因为内容是新的,在形式方面也自然和它相适应地有许多新的创造。这首先表现在语言方面。“五四”以来,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不止一次地提出过与讨论过“大众化”、“民族形式”等等的问题,但始终没有得到实际的彻底的解决。直到文艺座谈会以后,由于文艺工作者努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努力学习工农群众的语言,学习他们的萌芽状态的文艺,“大众化”、“民族形式”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解决,至少找到了解决的正确途径。解放区文艺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的语言做到了相当大众化的程度。语言是文艺作品的第一个因素,也是民族形式的第一个标志。赵树理的特出的成功,一方面固然是得力于他对于农村的深刻了解,他了解农村的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的复杂微妙,以及这些关系和斗争如何反映在干部身上,这就使他的作品具有了高度的思想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得力于他的语言,他的语言是真正从群众中来的,而又是经过加工、洗炼的,那么平易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在他的作品中艺术性和思想性取得了较高的结合。除了赵树理以外,许多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做过群众工作的文艺工作者,都在语言上有不少的创造。
  解放区文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和自己民族的、特别是民间的文艺传统保持了密切的血肉关系。小说方面,《李有才板话》;诗歌方面,《王贵与李香香》;戏剧方面,《白毛女》、《血泪仇》。这些在群众中比较最流行的作品都是如此。《白毛女》、《血泪仇》,为什么能够突破从来新剧的纪录,流行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深呢?其主要原因就在:它们在抗日民族战争时期尖锐地提出了阶级斗争的主题,赋与了这个主题以强烈的浪漫的色彩,同时选择了群众所熟习的所容易接受的形式。《白毛女》是在秧歌基础上,创造新型歌剧的一个最初的尝试。文艺座谈会以来,文艺工作者在搜集研究与改造各种民间形式上,都做了不少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收获是秧歌,我们在农村旧秧歌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新的人民的秧歌,它的影响现在已遍及全中国。此外,绘画方面,解放区的木刻、年画、连环画等,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如大家熟知的古元、彦涵、力群等人的木刻,华君武、蔡若虹的漫画。音乐方面,也产生了许多在群众中广泛流行的民歌风的歌曲。我们对待旧形式,已不再是简单的“旧瓶装新酒”,而是“推陈出新”,这是完全符合一个民族的文艺发展的正常规律的。鲁迅曾经说过:“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鲁迅的这个预言在解放区是已经初步实现了。现在没有人会说《李有才板话》、《王贵与李香香》是旧形式,秧歌是旧形式,相反地,它们正是我们所追求所探索的新形式。过去我们把封建阶级的文艺看成旧形式,是对的,但把资产阶级的文艺看成新形式,却错了。后一种看法是来源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而又反过来助长了这种心理;说得不客气,这是一种半殖民地思想的反映。对于人民的文艺来说,封建文艺的形式也好,资产阶级文艺的形式也好,都是旧形式。对于两者我们都不拒绝利用,但都要加以改造。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基础上,将它们改造成为人民服务的文艺,这就是我们对一切旧形式的根本态度。对民间形式,也是如此。
  解放区文艺从民间形式学习了许多东西,今后还要继续学习,这是没有疑问的。但这并不等于说除了民间形式以外,一切外来的形式都不要了,或者不重视了。不,完全不是这样。我们十分重视而且虚心接受中外遗产中一切优良的有用的传统,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经验。我们采用民间形式是不断地加以改造和发展的,例如,秧歌舞从模仿工农兵的新的动作而发展出“生产舞”、“进军舞”一类的新式舞蹈。任何外来的艺术形式,一经用来表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而且为群众所接受,那末,它们必然逐渐变形为自己民族的人民的艺术。工农兵群众和干部接受新东西的能力是很快、很大的。郭沫若的《屈原》,茅盾的《清明前后》、《腐蚀》,以及国统区许多优秀的有思想的作品,都在解放区获得了广大的读者,对他们起了教育的作用。
  解放区的文艺,由于反映了工农兵群众的斗争,又采取了群众熟习的形式,对群众和干部产生了最大的动员作用与教育作用。农民和战士看了《白毛女》、《血泪仇》,《刘胡兰》之后激起了阶级敌忾,燃起了复仇火焰,他们愤怒地叫出“为喜儿报仇”、“为王仁厚报仇”、“为刘胡兰报仇”的响亮口号,有的部队还组织了“刘胡兰复仇小组”。文艺与人民、与政治的关系是达到了如此密切地步,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不能不充分地考虑与重视观众读者的要求和反映,并且把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当作自己光荣的愉快的任务。
  工农兵群众的文艺活动
  解放区的文艺,除了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动以外,还有工农兵自己业余的文艺活动,解放区人民由于政治、经济上的翻身,文化上也开始翻身,因而广大的工农兵群众积极地参加了文艺活动,并表现出了惊人的创造能力。
  在人民解放军部队里面,继承着红军时代的优良传统,文艺成为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无论练兵、整训、行军、作战,战士们自己搞俱乐部、鼓动棚、墙报、火线传单、阵地画报和战壕演出等,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斗争,这些在战士当中已形成了广泛的群众性的运动。这里只随便举几个例子。在东北锦西阻击战中,四野某纵队从战士们创作的枪杆诗、火线传单、快板等等里面选印了七十一种,二万五千多份,战士们在战壕里抢着阅读,并且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检讨、挑战、比赛,又随时根据情况,创作更多新的快板诗歌来教育大家和鼓励斗志。二野某部队在淮海战役中,枪杆诗、战场传单也创作很多,仅他们选印出版的就有二十九首,近两万字,他们的诗传单并且经常与画结合,传单画成为战士们最心爱的东西,他们二十八团有个战士看了表扬英雄的画,便下决心。“我也要争取上小画报。”另一个战士在战场上中了敌人的燃烧弹,想起小画报上的画,马上滚在地下,果然火熄了,他说:“小画报救了我的命。”此外,在华北、华东、西北,战士诗和战士画同样活跃,作品数成千上万。陕甘宁出版的《战士诗选》就包括一百多首较好的诗歌。在战士创作的枪杆诗中,是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的,比如《打仗要打新一军》:
  砍树要砍根,
  打仗要打新一军。
  兵对兵,
  将对将,
  翻身的好汉,
  那有打不过抓来的兵?
  打垮新一军,
  杜聿明门牙去一根。
  三气周瑜周瑜死,
  三气杜聿明放悲声。
  生铁百炼成钢,
  军队百战无敌挡。
  敲掉蒋介石的老本钱,
  我军主力更坚强。
  这是何等的英稚气概,何等的充满信心!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够不打胜仗?下面再引两首:
  八二炮,你的年龄真不小,
  可是威信很不高。
  这次进攻的机会到,
  不能再落后了!
  ——《不能再落后了》
  我的七九枪,
  擦的亮堂堂,
  这次去反攻,
  拚命打老蒋。
  ——《我的七九枪》
  前一首诗中所说的八二炮,据说后来经过包括该诗作者在内的全班战士的精心耐苦研究,果然提高了效力,后一首诗的作者在战场上真的喊着“我的七九亮堂堂”,勇敢无比地向敌人冲去。艺术和战争是如此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连队的戏剧歌咏运动,一般地采取小型演唱的形式,效果也是很大的。兵演兵,本连人演本连事,演宪戏就拿戏上的事联系检讨自己,“就象拿镜子照自己的脸,有了灰就赶快洗掉;再查自己的思想,生了毛就赶快在大队里晒晒”(东北某部战士语)。就是这样,广大的连队文艺运动,在部队的文艺工作团与宣传队的帮助指导之下,随着人民解放军走遍广大的战场,表现了战士们丰富的创造性,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和无名的作家。
  在农村,农民的文艺运动,具有更广大的规模和影响。在老解放区,农村剧团是非常之普遍的,有的地方,甚至村村都有。他们的活动一般带有季节性,新年就是他们的艺术节。他们自编自演,他们写的大都是他们本村的事情,而且紧密配合着当前的中心工作,主人公就是他们自己。这些作品虽然大都以民间旧形式为基础,但都或多或少地经过了改造,成为多样的群众文艺的新形式。这是真正农民自己创造的戏剧,他们所产生的节目是数以千百计的。各地所已出版的农村剧团的剧本,只不过是挑选出来的极少一部分;有很多且是没有文字记录的。这些作品对发动农民斗争,推动农村生产,教育与改造农民自己,发生了直接的立即的效果。农民把新秧歌叫“斗争秧歌”,在土改运动中,把很多戏叫作“翻身戏”,这实在是很正确的称号!秧歌舞秧歌剧已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自然,农民不仅在戏剧,而且也在其他文艺形式上,都表现出他们的丰富创造力。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农民创作了无数的翻身诗歌,其中包含了不少的民间艺术的珍品。例如:
  集镇观(道士庙),
  好地方,
  松柏树长在石板上。
  揭开石板看,
  长在穷人脊背上。
  ——《揭开石板看》
  这是一首多么含意深长充满力量的诗!
  进了地主门,
  饭汤一大盆,
  勺子搅三搅,
  浪头打死人。
  窝窝长了翅,
  饼子生了鳞,
  使的碗不刷,
  筷子拉嘴唇。
  支钱不支给,
  说话吹打人,
  这样的日子没法混!
  ——《进了地主门》 
  为人莫借印子钱,
  一年借,
  十年还,
  剩个尾巴算不算?
  “不算!不算!”
  过上几年脸一变,
  又算你三万二万!
  ——《印子钱》
  这对地主高利贷者的讽刺又是多么痛快淋漓!
  我们不但搜集与发现了农民诗歌,并且也发现与培养了民间艺人,如说新书的,陕甘宁有韩起祥,华北有王尊三,他们都是说书的能手。各解放区都做了许多改造民间艺术与民间艺人的工作,例如华北冀鲁豫地区,训练了七百一十多个艺人,组织了各种研究会,到最近为止,两年来创作唱词、剧本、年画等六七十种。
  工人业余的文艺活动,由于过去我们没有大的城市,现在才开始不久,但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现在工人秧歌队已遍及各城市、工厂、铁路、矿山。天津解放不过半年,已有了四十左右的工厂文娱组织,多数厂有壁报,有不少的职工通讯员、职工画家,据统计直接参加文艺活动的约五千人左右。工人在创作上已开始显露了他们的才能。由于工人文化水平较高,政治觉悟较快,今后工人的文艺活动必将获得迅速的更大的开展。
  广大工农兵群众的参加文艺活动,给解放区文艺灌注了新的血液,新的生命。解放区文艺是由专业文艺工作者的活动与工农兵群众业余的文艺活动两个方面构成的。工农兵群众不但接受了新文艺,而且直接参加了新文艺创造的事业。工农群众蕴藏的革命精力,一经发挥出来,是吸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样地,他们在艺术创造上也能发挥出无穷的精力和才能。发动群众创作的积极性,就成为了普及工作的最重要的条件。专业文艺工作者一方面指导群众创作,一方面又从群众创作中吸取营养,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创作。对群众创作采取轻视或不关心的态度是错误的,这种态度在文艺座谈会以后有了基本的改变。但是另一方面,在指导群众文艺活动的时候,必须注意群众文艺活动的业余的特点,以不妨碍工农群众的生产(部队则是战斗)为第一条原则。我们的文艺既然是为政治服务,具体地说,就是为战争、为生产服务的,那末,文艺就应当推动战斗、生产,而决不应妨碍战斗、生产。因此,在农村必须注意季节性而不要过分地强调“经常性”,在工厂注意生产的集中性、纪律性,在部队注意战斗的环境和特点。有的农村、工厂剧团提出“演戏不误生产”作为团规的第一条,这是很对的。在文艺活动方式上,必须采取小型活动方式,而克服与防止铺张浪费演大戏的偏向。一时一刻不能忘记,开展群众文艺运动,主要是为了教育工农兵群众,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战斗意志和生产热情,决不是为群众文艺而群众文艺。文艺脱离了当前的政治任务与群众的需要,是既不能普及又不能提高的。
  旧剧的改革
  要发展新的人民的文艺,必须肃清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服务的文艺及其在新文艺中的影响,采取适当步骤和方法改造尚在民间流行的封建旧文艺。经过文艺座谈会以后,文艺上的“洋教条”是吃不开了,但是以旧戏为主的封建艺术,虽然经过了若干改革的努力,仍然有它很大的市场。旧剧是中国民族艺术重要遗产之一,和广大群众有密切联系,为群众所熟悉所爱好,同时旧剧一般地又是旧的反动的统治阶级用以欺骗麻醉劳动群众的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因此改造旧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想斗争。我们对于旧剧采取了从思想到形式逐步加以改革的方针。一方面,我们反对将旧剧看成单纯娱乐的工具,盲目地无批判地鼓吹旧剧,或者对旧剧的技术盲目崇拜,在“掌握旧技术”的口号下,实际拒绝对旧剧的改革;另一方面,也不主张对旧剧采取行政手段加以取缔,因为群众喜欢旧剧,是一个思想问题,而凡是关涉群众思想的问题是决不能依靠行政命令的办法所能解决的,同时也应看到,群众觉悟提高了,旧剧的市场自然而然地就会缩小。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首先对于旧剧目,应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为标准全部加以审定。对人民有害的剧本,必须加以限制,应向群众揭露它的反动内容,使旧戏班自动不演,群众自动不看。对人民有益的剧本,例如表现反抗封建压迫、反抗贪官污吏、歌颂民族气节、歌颂急公好义等等,这些都是旧剧遗产中的合理部分,必须加以发扬。旧剧把中国民族的历史通俗化了,但它是通过封建统治阶级的意识将历史歪曲了,颠倒了,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创作新的历史剧,使群众从旧剧中得来的一堆杂乱无章的历史知识,得到新的科学的照耀。几年来,我们创作了《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剧本,它们的价值,主要就在标示了京剧向新的历史剧发展的方向。
  当然,旧剧,特别是京剧以外的各种地方戏,经过改造之后,也一样能够表现现代的生活,而且应当向着这个方向发展。新秦腔,新越剧、新评戏都证明了这一点,并且表现了可观的成就。
  要改革旧剧,必须团结与改造旧艺人。在新的人民政权下,旧艺人的社会地位是大大提高了,他们中间的大部分都愿意改造自己,愿意取得新观点、新方法,从思想上艺术上提高自己。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新旧艺人不但结成了统一战线,而且这个新旧的界线将逐渐消除。
  为提高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而奋斗,创造无愧于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时代的作品!
  以上我把文艺座谈会以来解放区文艺的面貌作了一个轮廓式的叙述。必须承认,解放区的文艺工作是有成绩的。但能不能因此就自满起来呢?我们是丝毫没有可以自满的理由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还远落后于革命形势的发展与革命任务的需要。文艺战线比起军事战线所达到的水平来是相差很远很远的。
  现在全国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中国正迈入一个广泛地从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必须继续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积极参加人民解放斗争和新民主主义各方面的建设,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更多地更好地来反映这个斗争和建设。国家建设的过程基本上就是一个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的过程。过去因为我们工作重心在农村,我们的作品反映农村斗争、生产的,就占了最大的比重;反映工业生产和工人阶级的作品非常之少,到现在为止,较好的还只有《原动力》、《红旗歌》几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我们的作品必须着重地来反映这三个力量。解放区知识分子,经过整风和长期实际工作的锻炼,在思想、情感、作风各方面都有了根本的改变,他们已经相当地工农化了,我们的作品中应当反映他们的新的面貌。自然,文艺可以描写一切阶级、一切人物的活动,工农兵的生活和斗争也只有在与其他阶级的一定关系上才能被完全地表现出来。但是重点必须放在工农兵身上,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工农兵群众是解放战争与国家建设的主体的缘故。
  工农业生产建设的主题将获得新的重大的意义。但是建设也决不会和和平平地进行的,建设本身就是斗争。一方面,武装的敌人虽然打败了,但暗藏的敌人还在时时企图破坏我们,特别破坏我们的工业建设,我们必须加倍警惕;另一方面,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虽然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总目标上是大体一致的,但他们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却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文艺作品则必须揭发社会中一切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斗争。
  革命战争快要结束,反映人民解放战争,甚至反映抗日战争,是否已成为过去,不再需要了呢?不,时代的步子走得太快了,它已远远走在我们前头了,我们必须追上去。假如说在全国战争正在剧烈进行的时候,有资格记录这个伟大战争场面的作者,今天也许还在火线上战斗,他还顾不上写,那末,现在正是时候了,全中国人民迫切地希望看到描写这个战争的第一部、第二部以至许多部的伟大作品!它们将要不但写出指战员的勇敢,而且要写出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战术思想,要写出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如何在人民军队中贯彻,这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历史的最有价值的艺术的记载。
  我们的作品是有思想内容的,因为它们反映了人民的斗争、人民的思想、意志、情绪,但思想性还不够,必须提高一步。一切前进的文艺工作者必须站在象黑格尔所说的时代思想水平上;今天具体地说,就是站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上。只有如此,才能获得独立地观察、分析与综合各种生活现象的能力,也就是,艺术上概括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将多方面地、深刻地反映生活与明确地、坚持地宣传政策,两者统一起来,不致于为了宣传某一具体政策而歪曲了生活中的基本事实,或者为了生活的局部的细节的真实,而模糊了基本政策思想。只有如此,才能更有力地表观积极人物,表现群众中的英雄模范;克服过去写积极人物(或称正面人物)总不如写消极人物(或称反面人物)写得好的那种缺点。只有如此,才能不但反映群众中的情况和问题,而且反映领导上的情况和问题。反映与批评领导思想作风的,如象苏联《前线》那样的作品,我们是十分需要的。而要能够写出这种作品,就必须自己有较高思想水平,同时又熟悉各种领导干部(包括高级干部在内)的作风、思想、性格。文艺座谈会以后,文艺工作者深入到了工农群众中去,开始学会了描写工农群众,这是很大的收获,现在又还必须学会描写工农兵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切问题要从群众与领导两方面的角度去观察,这样我们就会看得更全面,因而作品的思想水平就必然会更高。
  为了创造富有思想性的作品,文艺工作者首先必须学习政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当前的各种基本政策。不懂得城市政策、农村政策,便无法正确地表现城乡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政策是根据各阶级在一定历史阶段中所处的不同地位,规定对于他们的不同待遇,适应广大人民需要,指导人民行动的东西。每个个人的命运,都被他所属阶级的地位,以及对待这一阶级的基本政策所左右的,同时也是被各个具体政策本身或执行的好坏所影响的。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社会中,人民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他们的行动不再是自发的、散漫的、盲目的,而是有意识的、有组织的、按照一定目标进行的;这就是说,他们的行动是被政策所指导的,人民通过根据他们的利益所制定的各种政策来主宰着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新的人民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旧时代的根本规律。因此,离开了政策观点,便不可能懂得新时代的人民生活中的根本规律。一个文艺工作者,只有站在正确的政策观点上,才能从反映各个人物的相互关系、他们的生活行为和思想动态、他们的命运中,反映出整个社会各阶级的关系和斗争、各个阶级的生活行为和思想动态、各个阶级的命运。作品的高度思想性主要就表现在对于社会各阶级的相互关系和斗争的深刻的揭露。一个文艺工作者,也只有站在正确的政策观点上,才能使自己避免单从偶然的感想、印象或者个人的趣味来摄取生活中的某些片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生活作歪曲的描写。“以感想代政策”,对文艺创作来说,也是有害的。
  当然,文艺作品对政策的宣传,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政策条文出发,必须着重反映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执行政策的各种不同的情况,各阶层群众对于政策的各种不同反映,群众接受我们党和政府的政策变为他们自己的政策的整个曲折复杂过程,只有这样,文艺才能真实地反映情况、发现问题。因此文艺工作者学习政策,一方面是将政策作为他观察与描写生活的立场、方法和观点,但同时他又必须直接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具体考察与亲自体验政策执行的情形,否则,不但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创作,而且也不可能对政策有真正的理解。同时,文艺工作者还必须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对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各种不同的具体政策作连贯起来的思索和理解,不致在宣传某一具体政策时发生偏差,而损害或降低艺术作品的思想性。
  作品的艺术水平也必须提高。必须承认现在解放区的作品还远没有达到形式上完成的程度,我们必须学习技术。但我们又必须反对与防止一切技术至上主义(例如技术与思想分开,盲目崇拜西洋技巧等等)、形式主义,必须确立人民文艺的新的美学的标准;凡是“新鲜活泼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形式,就是美的,反之就是丑的。
  现在摆在一切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无愧于这个伟大的人民革命时代的有思想的美的作品。
  仍然普及第一,不要忘记农村
  今天文艺工作,是提高为主呢?还是普及为主呢?这个问题必须明确地加以回答:就整个文艺运动来说,仍然是普及第一。这不只是因为全国胜利,新解放区扩大了,对那些地区的群众必须首先做普及工作,例如工厂文艺工作就必须用大力去进行;而且也因为老解放区普及工作的基础还不巩固,普及的面也还不够广大。现在我们整个工作的重心已由乡村移到城市,如果我们进了城市,就忘了农村,那原来打下的那点基础都可能垮台的。近两年来,农村旧剧的风行已是足够我们警惕的一种威胁。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早就说过:“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在最近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又说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因此,我们必须利用有了现代城市和交通的一切优越条件,采用各种方法,继续对农民进行普及的工作。继续深入地开展农村剧团及其他文艺的活动。老解放区农村戏剧运动是有较良好的基础的,必须对原有农村剧团加以整顿和充实,对旧子弟班加以改造。此外并应组织与改进说书。组织与发动群众创作,同时从上而下地供给他们以足够的可用的剧本和歌词。各地方剧团应建立与农村剧团的经常联系,采取典型培养、示范演出、定期轮训等方法帮助他们,把帮助与指导农村剧团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除了农村原有艺术活动以外,还应将各种新形式的艺术推广到农村去,例如我们的电影,在条件许可下就应在农村大量放映。
  在城市,我们必须开展工厂文艺的活动。我们进入城市的时候,向工人介绍了在农民艺术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秧歌,向工人宣传了农民如何受地主剥削,他们如何起来进行斗争,农民在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中作了多么重大的贡献,使工人阶级认识农民这个永久同盟军的重要。我们还要告诉工人,城市必须用一切方法帮助农民,不但供给他们工业日用品,而且还应供给他们精神食粮。我们在农村工作的同志,自然同时也必须向农民宣传工人阶级如何为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而流汗奋斗,要如何依靠工人阶级,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以及工人阶级为什么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阶级。我们必须用事实证明给农民看,城市是在帮助他们,设法满足他们物质与精神的需要。这样才可以促进与巩固工农的联盟,使城乡不但在经济上互相合作,而且在文化上也互相交流,并且通过农村合作社及一切其他方法继续帮助农民在文化上翻身,以最后打垮封建文化的阵地,这也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文艺革命的最终目标。
  一切文艺工作者,包括专家在内,必须时时将眼光放在工农兵群众的文艺活动上,注意研究群众文艺活动的情况与问题,把指导普及作为一切文艺工作者无可推脱的共同的责任。这个指导工作不能是零零星星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而必须是有计划、有系统的、用全力去做的,这样,才能满足普及的需要,也才能达到提高的目的。
  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剧及一切封建旧文艺
  旧剧(包括京剧及其他地方戏)不但在新解放城市中而且在老解放区的农村中,还有极大的势力,这是开展普及工作所不能忽视的。一切封建艺术,从旧剧到小人书,都必须改造。京津两地的经验证明,群众是欢迎演新内容的京剧与地方戏的,旧剧人也愿意而且正在积极排演新的节目。现在的问题是新剧本太少,因此,改革旧剧的中心关键就是供给足够的可用的新的剧本。为此,必须组织广大旧艺人和新的文学戏剧工作者亲自动手创作或修改剧本,人民政府和文艺领导机关,则对他们加以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在改革旧剧上,一方面要防止急躁态度,另一方面则必须反对不适当地强调旧剧(主要是京剧)艺术上的“完整性”,强调掌握技术的困难,因而不敢大胆突破旧剧形式的那种错误的保守观点。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之下,发动与依靠旧艺人的协同努力,旧剧改造的工作一定可以收到新的成果。
  建立科学的文艺批评,加强文艺工作的具体领导
  需要批评,已成为大家一致的呼声。现在的情况是十分缺少批评,特别是切实的、具体的、有思想的批评。文艺工作中批评的空气太稀薄了。广大读者由于缺乏正确批评的引导,对作品的选择就成为了自流的状态。许多年青作者出于缺乏正确批评的帮助,在写作上只好自己摸索,有时就要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弯路。文艺界的团结也由于缺乏必要的批评,有时就成为无原则的团结。我们必须在广泛的文艺界统一战线中进行必要的思想斗争。必须经常指出,在文艺上什么是我们所要提倡的,什么是我们所要反对的。批评必须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之具体应用,必须集中地表现广大工农群众及其干部的意见,必须经过批评来推动文艺工作者相互间的自我批评,必须通过批评来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批评是实现对文艺工作的思想领导的重要方法。
  为有效地推进解放区文艺工作,除了思想领导之外,还必须加强对文艺工作的组织领导,适当地解决文艺工作者在他们的工作中所碰到的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次大会后将成立全国文学艺术界的统一机构,这对广泛团结全国各方面的文艺工作者共同致力于新中国文艺的建设事业,将起重大的作用。我们相信,这次大会以后,新中国的人民的文艺必将有更大的开展,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放出万丈光芒来。
  * 本文是一九四九年七月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原载于《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周扬文集 第一卷/周扬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