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怀念徐特立同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红区教育的辛勤园丁
李伯钊
    一九二五年冬,我到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这所大学,是为东方各国培养革命干部而办的,但在校学生大多数来自于中国。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内有许多革命同志陆续来到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特别是董必武、何叔衡、林伯渠、吴玉章和徐特立等同志,都先后到了这所学校。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老战士,年纪又挺大了,但为了学习革命的理论和苏联革命的经验,接受党的派遣,不远万里而来,他们的虚心求学的精神,很令我们感动,使我们倍受鼓舞。
  中山大学很尊重这些老同志,为他们举办了特别班。他们初到莫斯科,俄文一字不识,正如他们自己说的:不能读,不能听,也不能说,做了聋子和瞎子。学习中的困难自然是极大的,但他们求学的意志很坚强,态度很谦虚,其中给我印象尤深的是徐特立同志。
  那时候,我们都知道徐老是湖南的老教育家,是毛泽东同志的先生。早在辛亥革命前,他就献身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曾断指血书,激烈地反对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湖南“马日事变”以后,革命处在困难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又投笔从戎,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军失败以后,他并不气馁,为了深研马列主义的理论,不顾年老,还到这里来做一个老学生,这能不令人感奋吗?本来徐老对汉学就很有研究,并曾留学法国多年,知识很渊博,但他没有任何骄傲和自矜的表现;相反,却有着一种甘当小学生的学习精神。他的门牙缺了,读起俄文字母来,发音很难准确;记忆上也有困难,今天熟读了,明日又忘了。但他从没有畏难的情绪,常常是一边在走廊上走动,一边咿咿哑哑地大声读着,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单词,都是一读就是几十遍甚至百多遍,直至完全记住了才止。由于他这样苦学,不多时间,也就有了显著的成绩。
  当时,在苏联正开展反对托派的斗争,我们所在的学校里,斗争也很激烈。特别班的几个老头,他们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且有斗争经验,在运动中非常活跃。我常见徐老有时和董老、何老等一起商讨斗争策略,有时撰写文章出壁报,忙到深夜。他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原则,揭露批判托派的错误言行,同时也严格地解剖自己,检查自己在思想上还有小资产阶级的意识。他这种严于律己、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一九三〇年,徐老从苏联回国,到苏区从事革命的教育工作。不久,我亦回国,于一九三一年夏天进入苏区,开始在瑞金的红军学校任教,后到《红色中华报》当编辑兼校对。那时候,徐老正创办列宁师范,很缺少教员,他见了我很高兴,态度慈祥而又恳切地说:“伯钊,我们列宁师范没有唱歌教员,你在这方面有专长,能兼任几个小时的课吗?”我那时工作也很忙的,但徐老是在莫斯科的同学,又是尊敬的老前辈,他的要求岂能不答应?我愉快地接受了他交给我的任务,因此有过一段和他一起工作的经历。
  列宁师范是徐老在艰苦的环境中创办的,十分简陋,没有讲台,没有课桌,也没有现成的教材。徐老担任校长,也要担任教员,还要摇铃扫地,管理伙食。晚上忙于编写教材,抄抄写写,每至深夜。那时的苏区缺少书报,徐老只能从国民党那里缴获来的书籍报纸中找些材料,作为编写教材的参考。然而,他编写出来的教材,仍是很适用的,政治性很强,而又理论联系实际,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能够满足学生们求知的欲望。
  列宁师范的学生,第一批是从红军中和各机关单位挑选来的,文化程度尚可。但以后的几批,是从县区农民中招收来的,文化水平就参差不齐了,甚至还有文盲,要从新文字教起,先行扫盲,这样给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徐老严肃认真,耐心细致,没有任何的畏难情绪。他各科教学都能胜任,进了课堂,就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讲解。学生如有不懂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说明,不嫌麻烦。我曾亲见他教《国际歌》,花了不少时间,一方面是学生程度不高,不能理解;另一方面是徐老讲话湖南口音浓重,缺了门牙讲话又不关风,学生有时听不清楚,其中“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一句歌词,就教了好多遍,他又讲又写又带读,累得满头大汗,终于教会了学生。我很为他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所感动,每星期都到列宁师范去上两次课,无论多么忙,都坚持完成教学任务。
  列宁师范师生在徐老的领导下,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每天太阳还未升起来,起床号就吹响了,大家都要踏着露水,到操场上进行早操。然后,又分散到晨雾缭绕的树林里,各自看书学习。上午,按照课程表上课;下午分成小组开讨论会,进行互助,消化所学的知识;晚上,八个十个共一盏小油灯,自修功课,完成习题。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徐老还要组织学生到附近区乡的列宁小学,进行实习批评,在实习中向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学习。平时列宁师范的师生,也要开展军事训练,一个个象士兵一样,要练习射击、刺杀、进攻、防御和救护。在军事训练的时候,徐老总是亲临现场,加以指导。
  学习生活是如此的紧张,物质生活却是异常艰苦。由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多次“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给红军和苏区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粮食不够吃,按人定量;布匹不够穿,每人发了一套灰布衣服,穿烂了,补了又补还要穿。尤其是食盐供应紧张,最困难的时候,一块银元只能买到七钱盐。徐老是中央苏区教育部负责人,又是列宁师范的校长,但生活上总是和学生同甘共苦,一点也不搞特殊。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我们吃饭的时候,常常还不见他来,一找原来他在伙房里帮着做学生的饭菜。他总要看到分配给学生吃的食盐下了锅才放心,因为那时分配给每个人的食盐是很少很少的,是不能克扣的。从这件小事情,也看到徐老是多么的爱护学生。
  徐老真是我们钦敬的辛勤园丁。他用心血培育的列宁师范,毕业了好几批学生,造就了许多合格的小学教师。他们分配在红色区域的各个列宁小学里,担负了革命根据地普及教育的艰巨任务。多少年过去了,徐老在列宁师范兢兢业业工作的情景,还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以后,在长征路上,我和这位可敬的老人编在一个连队。到了延安,我们又同住在杨家岭的一个山坡上。全国解放后,在北京我们也能常见到他老人家。数十年如一日,我始终看到他老保持着革命老英雄的本色,各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现在,不少熟悉和热爱徐老的同志已写了文章,我就不赘述了。
  一九七九年四月廿三日
  

怀念徐特立同志/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