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怀念徐特立同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中国字变了
宁谟·韦尔斯
    年老的徐特立是苏维埃政府的教育委员。一个有趣的六十岁的老人,生着异常而幽默的眼睛,带着红色的太阳晒黑的脸儿,不受约束的童式头发,一小束髭须,因年龄而稍弯曲的阔肩膀,徐特立本人便是中国教育从文言进步到新文化的一个活的记录。善战的湖南人之一的他,十六岁便开始教古书。在上海和日本读书之后,他回长沙当了八年的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接着于四十三岁到巴黎,艰苦地在巴黎大学读了三年书。里昂大学一年。一九二八年他到莫斯科去在中山大学读了二年,随即进入江西中央苏维埃。
  他正勇敢地在西北那些荒芜的孤村中开办普及的教育,对于文字的拉丁化是一个最热心的人。
  “你以为中国继续应用旧字,实施民众教育是可能的么?”我问他。
  “我以为在我们目前经济的情形下,是不可能的,农民、工人无法入学。他们必须个别学习和互相学习。定县千字课制所以不易作为农村民众教育的根基,这是一个原因。中国穷苦的人必须他们自己教育自己。他们应该写得出他们一切口说的话,——所以一千个字是无论如何不够的。
  “我们所有拉丁化字母,在三个月内,教会一个人读书,写字。能在二年之内使他精通,他所因而阅读报纸和普通的社会政治读物。用旧字来获得这同样的结局,至少在教室里读书十年。”
  “现在有多少人能运用新文字?”我问。
  “这个我们没有统计,但依我估计,单在共产党和红军军官里面至少有二万人能读写新文字。当然,懂新文字的人里面,原来不识旧字的,比我们开始教新文字以前已经识的,要来的多。
  “我们现在有一个大规模的新文字的计划。我们正在出版新文字的歌,因为它容易读得多,今年夏天我们派出一百个巡游教师,他们将到农村和工场去上用新文字的功课。去年冬天,我们有一所教农民新文字的夜校。”
  “你们哪时开始教拉丁化中文的?”我问。
  “一九三二年林伯渠在海参崴教书时,对于苏联所用的拉丁化方法,特别研究了一下。他在一九三三年回江西中央苏维埃。然而那时我们有稳定的境况,能够不费力地办起普通学校,所以我们并没有着重新文字。例如:在我们江西模范县兴国,四十五岁以下,人人会写旧字,现在红军中江西来的兵,旧字个个都写得好。所有的宣传标语都是普通的士兵,而非军官写的。接着在一九三四年,‘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我们的工作停顿了,所以我们直到现在才真正在新文字战线上动员着。”
  (选自《续西行漫记》)
  

怀念徐特立同志/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