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徐特立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和徐老在一起的时候
刘松涛
    我第一次见到徐老是一九四八年初春。那时,我在晋察冀边区政府教育处工作。因为解放战争在全国各个战场连续取得重大胜利,解放区迅速扩大,边区党政宣传教育领导机关,正准备接管新解放区的大量中小学,组织编辑新的中小学教材,我就是为了参加这项紧急工作从土改前线调回机关的。
  晋察冀边区政府驻在阜平县城东南的广安村。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边区政府教育处的几位同志,沿着胭脂河北岸的一条沙路去看望徐老。在温塘村西面一排石块垒成的房子里,见到了他老人家。徐老正带领着一支刚从延安来的干部队伍,在这里准备编审中小学教材。他老人家一听说我们是编辑中小学国语课本的,就招呼我们到他的办公室里坐下,亲切地询问编辑工作准备的情况,对编辑小学国语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宝贵的意见。从此以后,我和徐老见面的机会就多了。每逢假日,如果没有急办的事情,我们总要到他老人家那里去聆听他的教诲。
  石家庄解放后,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联成一片,华北人民政府在平山县城南成立。教育部住在县城西南的孟堡村,徐老和他领导的编辑研究人员已搬到平山县城附近,我们离徐老的住处更近了,便常常带着课本草稿去请他老人家提意见,有时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走去向他老人家请教。
  记得新编的八本初小国语课本出版后,工厂刚刚送来,我们马上就送给徐老,请求他老人家审查。徐老热情地指出课本的优点,鼓励我们,同时也认真地提出改进意见。不仅口头上谈了,还郑重地给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的两位负责人写来一封信。信中说:
  小学国语我和今吾同志曾一流览,认为有某些字句和少数课文虽有些不合处,并不关重要,至于全书是反映我们革命的活动,与过去一切课本有区别;但各册互相间及各课互相间的联系,以及国民需要最低限度的知识全面性和计划性,都和辛亥以来的国语教科书无甚差别,这一问题,在中国历史发展近百年来未能解决,目前我们急需解决,至于怎样解决,不是片语能尽,容后面谈。
  信写得很短,但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编辑中小学教科书的根本问题。所谈“国民需要最低限度的知识全面性和计划性”问题,也就是小学阶段教材的知识,究竟如何全面安排。这个问题,确实是“在中国历史发展近百年来未能解决”的大问题。今天,小学阶段的教材,如何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语文课本的基本训练到底应该怎样编写,才能学得踏实、节省时间?小学阶段其他课程,又如何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各科的比重如何安排?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惭愧的是徐老提出这个问题,已经三十余年了,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认真研究,得到圆满的解决。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成立,我在教育部的机关刊物《人民教育》编辑部工作。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问题,仍旧经常去向徐老请教。同时约请他老人家给《人民教育》和《小学教师》这两个刊物写文章。记得徐老前后曾给它们写过十多篇,最近,都已编在即将出版的《徐特立教育文集》里。使我特别难忘的是,在《小学教师》上开展“小学教师有没有前途”问题的讨论时,他老人家对我们的亲切指示。那是一九五三年,第一个国民经济建设五年计划刚刚公布的时候,当时在全国小学教师的思想上引起了很大震动,很多教师都想到工厂、矿山去参加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认为作小学教师使不上劲,没有前途,不安心搞教学工作,有的甚至把作小学教师说成是“给孩子抹鼻涕的事情”,“不能发挥一个革命青年的作用”。有一次,我们把这些情况向徐老汇报了,他老人家听了十分关心地对我们说,这个情况很重要。你们应该抓紧时机,把这件事作为一个题目,在全国小学教师中开展一次大辩论,号召大家都来写稿,发表意见,最后由《小学教师》编辑部加以总结,使近百万小学教师受一次既现实又深刻的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我们向部里汇报以后,马上就照徐老的指示,在《小学教师》上展开了“小学教师有没有前途”问题的讨论,不到半年收到全国各地广大小学教师近四万件来稿,不少地方的工农兵和干部也参加了,使小学教师和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受到一次十分深刻的教育。在讨论结束的时候,徐老还应我们的要求,写了《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前途问题》一文。
  徐龙迁居到西单附近的西堂子胡同以后,离教育部机关很近,我就常把出版的《人民教育》送到他家里。记得每次到了那里,总是看见他坐在书房里看书,或者聚精会神地在书眉上写着什么,走到他的身边,他才发觉。有一次,我和张凌光同志一起去,他就和我们谈起读书和研究学问来。徐老爽朗地笑着说:读书,研究学问,好比打仗一样,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攻坚”,第二是“掠野”。所谓“攻坚”,就是要象拿敌人的一座坚固的碉堡那样,狠攻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基础著作。要真正读进去,才能领会它的精神与实质,不拼命钻研是不行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不管是研究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他们的成就,都是狠下苦功夫,长期拼命钻研取得的。这一点是主要的。但是只“攻坚”还很不够,还必须更广泛地学习新的知识,了解当前社会上各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这就是“掠野”,以此来扩大我们学习的广度。就和打仗一样,只攻占一些孤立的据点不行,还必须占领更广阔的土地,才可能真正站得住脚,使我们的阵地得到巩固。徐老对读书研究学问的这些见解,对我们很有启发。
  徐老是我国几位亲自参加长征的教育工作者之一。全国解放后,他老人家仍旧保持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生活上异常朴素,整年穿的是一身普通的干部制服,吃的是普通的饭食和蔬菜,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在七十多岁的时候,还经常去游泳。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中央机关对徐老生活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雨季快来了,就派人检查房屋是否需要修缮;冬天快来了,就派人检查暖气;生活上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也常常派人来询问。但徐老却经常教育家里的人,除了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外,概不麻烦机关或别人。徐老这种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记得一九六一年冬天,徐老参加一次会议之后,暂住在钓鱼台的一座小楼里休息。一个星期天下午,张凌光同志和我去看他老人家,多日不见,我们谈得很久。临别时,他老人家突然弯下腰从一个柜子里拿出两个苹果,递过来一定让我们吃。当时正是我国经济暂时困难时期。这些苹果,是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为了保证徐老的健康,特殊照顾他老人家的,我们怎么能够吃呢?他老人家非让我们吃不可,不吃不放我们走。现在想起那时的情景,心里还感到热乎乎的。
  一九六八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战士、我们敬爱的徐特立同志与世长辞了。在林彪、“四人帮”这伙豺狼当道的日子里,许多老同志、老干部被关在牛棚里,遭受各种残酷的迫害,不仅不可能参加徐老的追悼会,甚至几年后还不知道徐老逝世的消息。我就是一九七二年从教育部干校回来后,才从过去熟识的同志的嘴里听到的。打倒了“四人帮”,我们这些长期受折磨受迫害的教育工作者才重见了天日,重新站立起来。现在,我们应当为社会主义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不懈的工作,以此告慰徐老于九泉。
  徐老,您老人家安息吧!
  一九七九年四月
  

怀念徐特立同志/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