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当前位置:首页>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苏井观>人物简介

★生平简介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苏井观
 

  一
  苏井观原名炳达,字静观。1905年诞生在河南省潢川县城关镇一户劳动人民家庭。父亲苏继和两个哥哥都是木匠,在北城西街开木匠铺。他们既无雇工,又无徒弟,只是父子三人做木工活维持全家生活。苏井观行三。他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家庭经济困难迫使苏井观到教会办的学校念书。后来,他痛恨外国传教士欺凌中国人民,与教会脱离了关系,考进了天津海军军医学校。1927年毕业后,放弃了当医官享受优厚待遇的机会,回到故乡把医疗技术奉献给乡亲们。
  在河南潢川,苏井观和徐典吾、曾香亭(以后由陆觉仁接替)三人合股经营了三友药房,一边开诊,一边卖药。这是当地第一家由中国人经办的医药企业,看病买药的人不少。
  当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艰苦地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革命斗争。潢川的地下党组织也积极开展活动。各地人民此起彼伏,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给了苏井观很大教育。1928年10月,正当地下党领导的潢川东乡大荒坡农民暴动失败,演川城乡被白色恐怖所笼罩的时候,苏井观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以医生职业做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春节前后,潢川党组织开展年关斗争,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进行宣传,国民党慌了手脚,加强了镇压措施,要逮捕苏井观。他下乡躲避到亲友家。3月间,潢川地下党派遣他前往鄂豫边苏区。
  二
  鄂豫边苏区是鄂豫边黄安麻城的农民,于1927年11月举行暴动之后建立起来的,医务人员极少。苏井观到来以后,就把全部精力投入了救治伤病员的工作。1930年春天,鄂豫边苏区与豫东南苏区和皖西连成一片成为鄂豫皖苏区,苏井观被调到林之翰同志创办的刘家园医院任院长。他招收和训练医务人员、建立医疗管理制度、建设手术室、改善伤病员伙食、领导全体同志治疗了大批伤病员。他的认真态度和医疗技术,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先后安排他担任皖西北总医院院长、红四方面军前方总医院院长等职。徐向前、陈昌浩、曾中生、王树声、王宏坤、陈赓等军、是首长有了伤病都找他诊治过。
  尽管兢兢业业工作,苏井观还是受到张国焘极“左”路线的伤害。1932年5月,前方总医院因工作人员不慎发生一个酒精桶爆炸事故,张国焘硬怀疑苏井观搞反革命破坏,撤销院长职务,关押五个月进行审查。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挺进四川时,苏井观才得到释放。他对党赤胆忠心,没有计较受到委屈,在随部队行军作战中,仍认真负责地进行医疗工作。
  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开创川陕根据地。苏井观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筹办卫生学校,担任校长,积极培养医务干部,同时兼任外科主任,带领学员治愈了大批伤病员。在这段时期,他不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医学知识,课余还带领学员打球、游泳、唱歌、演戏,来提高他们的身体和文化素质,造就了一批红色医务工作者。后来他担任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领导方面军全体医务人员支持部队粉碎四川军阀和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扩大和巩固川陕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渡过嘉陵江南下,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中央总卫生部与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合并,苏井观任总卫生部医政局长。1936年红四方面军成立卫生部,苏井观任部长。在这段时期,部队长途行军作战,三过雪山草地,苏井观领导全体医务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抢救、治疗、转运、安置大量伤病员。他自己不仅亲自给伤员做手术,有时还把马给伤病员骑,帮助担架队员抬伤员。
  1936年10月,苏井观带领红四方面军卫生部部分人员,随军西渡黄河,改组为西路军卫生部。他仍任部长。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祁连山麓近半年多的艰苦鏖战中,几乎天天有战斗,日日有伤亡。苏井观和全体医务人员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克尽医疗救护的职责。最后,他随李卓然、李先念、程世才等同志到达新疆。在那里,苏井观还组织卫生人员学习业务技术和从事医疗活动。
  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苏井观在陕甘宁边区从事卫生领导工作。他是1938年回到当时中国革命的心脏——延安的。开始,他担任过边区医院院长和八路军医院院长。1941年到1945年,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卫生部部长和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卫生部部长,1945年到1949年担任军委总卫生部部长,为陕甘宁边区和八路军、解放军的卫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延安拐峁八路军医院时期,他和全院同志,还有印度援华医疗队一起,为这个全军医疗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留守兵团卫生部和联防军卫生部,特别是军委总卫生部时期,他和政委以及副部长们一道生产,除了安排卫生干部配备和培训、药材器械采购和供应等等日常工作,还经常派机关干部下去协助工作。苏井观自己在解放战争时期也到晋绥军区,华北军区和华东军区等战区视察和指导过。
  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准备进攻延安。军委总卫生部把延安地区地方,军队、学校的医院改组成七十后方医院,组织了四个手术队随军在战地施行手术,还举办了战伤救护培训班,以培养和提高卫生干部战地救护的技术。这时候,副部长傅连暲带领大部分机关干部撤离延安,苏井观则留在陕北。在保卫延安的战斗中,他指导野战军卫生部的负责同志做好战场卫生救护的领导工作。1947年七八月间,西北野战军第一次攻打陕北重镇榆林,苏井观在黄河边组织卫生人员,把河西伤病员抢运到河东,几天几夜没有休息。后来他又随西北野战军前敌总指挥部在延川、延长、宜川,清涧一带迂回行军作战,指导战地救护。直到第二次打榆林后,他才随毛主席东渡黄河,回到当时党中央所在地晋西北。
  早在战争年代,苏井观就十分重视卫生防疫工作。他在担任军委总卫生部部长期间,总卫生部曾经联合联防军卫生部,抽调陕甘宁各部队的卫生队长、团、营军医三十多人,于1946年5月在延安柳树店中国医科大学旧址,开办了全军第一个公共卫生人员训练班。开学的时候,苏并观给大家讲了话,阐明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大家重视预防工作,学会预防技术,更好地保障战士健康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学员们在四个月时间里学习了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寄生虫学、传染病学,环境卫生学,医学统计学等课程,实习了临床化验、水质检验、消毒,杀灭传染媒介等技术,结业考试之后,学员们随军参战,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行军作战的卫生工作实际,巩固了学习成果。
  军委总卫生部还和晋绥军区卫生部一道,创办了我军第一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在1946年,军委总卫生部保健科就着手筹备试制生物制品。随着战争的发展,他们撤离延安到瓦窒堡,不久又长途跋涉,于1947年3月到达山西兴县。这时,晋绥军区卫生部又帮助增加了人员和设备。全所人员把窑洞和院于改建成实验室,同时编班学习,边学边干,他们克服困难,运用土办法,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终于生产出了血清、破伤风类毒素,伤寒三联菌苗,源源运往前方,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战争年代边区军民生活艰苦,卫生也差,影响了健康。苏井观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当时359旅在南泥湾垦荒,不少战士得了病。苏井观亲自前去了解,同时派医务人员去调查和治疗。有些部队不少战士生了虱子。虱子传染的疾病发病率也高,影响了部队战斗力。苏井观和傅连暲一再授意军委总卫生部的保健科研究解决的办法。保健科同志在1945年秋天设计制成了一套活动式灭虱器,并附有淋浴设备。他们用汽油桶做成锅炉,两旁各置一个折叠式灭虱木箱,里面可以悬挂被服。锅炉蒸汽通到木箱,温度达到摄氏95度,可以彻底消灭虱子和虱卵。他们还想出在灭虱的同时,快速治疗疥疮的办法。保健科同志带了这种设备和药物,在延安一带的机关、部队巡回灭虱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央警卫团的一个连队,在枣园一带开荒种地,秋收以后,进行练兵。训练中有一项200米越障碍、跳沟过独木桥的硬功夫,体力消耗很大,有的战士疾跑中突然倒地死亡。苏井观知道后非常重视,派卫生人员到连队蹲点,检查全连官兵身体,弄清死亡原因,提出对策。他还经常打电话询问工作进展,及时给予指示。卫生人员通过检查发现,有些战士因过度劳累导致心脏肥大,在剧烈运动中容易猝死。苏井观听了汇报,和傅连暲商量,向中央提出建议,战士在训练前要进行体检,心脏肥大者不参加200米硬功夫的训练。这条建议被采纳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苏井观对药学教育和医药工业也倾注了心血。为了解决敌人重重封锁中边区军民的医药需要,八路军在1939年就办了药厂。1942年在中国医科大学药科班的基础上开办了药科学校,药厂成了药校的附属工厂。苏井观十分关心药校和药厂的发展,给他们配备了得力干部和教师,派人到国民党统治区采购设备和图书,出席教学会议进行指导,做思想工作促进干部团结。对在整风时抢救运动中受到委屈的同志,个别谈话给予安慰和鼓励。他的这些做法,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使教育和生产不断发展。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各个解放区不断扩大并逐步连成一片,同时全国军民对药材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苏井观和傅连暲一起,在1948年冬召开了全国第一届药材工作会议,制定了统一的药材装备标准,讨论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途径,研究了干部培养使用规划。1949年冬,他们又召开了第二届药材工作会议。这两次会议,提高了全军药材工作水平,更加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也为建国后医药工业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
  全国解放前夕,苏井观受命到北平接管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卫生机构,筹组中央卫生部。1949年10月,他担任了中央卫生部副部长。此后他协助李德全部长和贺诚副部长,在建设城乡医疗机构,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发展医学教育,建设医药工业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期间,他担任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卫生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领导医药卫生界组织手术队、医疗队开赴朝鲜前线和我国东北,抢救和治疗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伤病员,同时安排全国各地医院接待治疗伤病员,支援战争直到迫使美国侵略者被迫接受停战。
  苏井观还领导过中国红十字会工作。1952年7月和1953年10月,他曾先后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和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分别出席在加拿大多多伦举行的国际红十字会议和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国际红十字协会执委会会议,发言揭露美国在朝鲜和中国进行细菌战,以及迫害和扣留中朝战俘的罪行,有力地配合了我国的外交斗争。
  五
  毛主席在1947年3月和苏井观谈话时,曾经赞扬他“能团结干部”。这的确是他的一大长处。他尊重同志,爱护干部。在战争时期,他曾经把马让给疲劳的警卫员骑,自己跟在后面走。有一次突围,他让两位卫生干部拽着他的马尾巴,带他们跑了一段路,一起摆脱了敌人。他对干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信任,生活上照顾,特别重视他们的培养提高。有学习的机会,总要克服困难,安排好工作,送干部去学习。所以在他手下工作过的同志,都感到幸运,十分敬重他。
  苏井观在50年代患高血压,后来又得了癌症,不幸于1964年5月离开人间,终年五十八岁。    
  由于他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和卫生事业的建树,也由于他对干部的关心爱护,一直到他辞世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好些同志在追忆和他共同战斗和工作往事的时候,都流露了深切怀念之情。  
  (周科尧)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