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柯仲平 > 史料文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从写作上帮助工农同志*
柯仲平
    (一九四二年十月)
  昨天,我到印厂工人文艺小组“乱弹琴”,“弹”的是怎样培养我们的工人文艺干部,印厂工人该怎样学习文艺写作。很可惜的,这几年来,“粗枝大叶”、“游击作风”还没有被克服,手头上很少材料,恐怕写出来也不免“夸夸其谈”。
  我常常感觉到,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哪怕你参加了十年八年的工人运动,你要写出工农的具体生活,代表工农的意志、心思、情感也还是很困难。把工农歪曲了,在我想是一种罪过。因此,我也常激励文化程度较高的工农同志写文章。我特别希望能产生出几个工人作家来。我认为,这样的作家,力量特别大。因为他们可以把劳苦大众的生活,写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深刻,给群众的教育作用更大。
  多数青年学生,都是因为读了革命的文艺作品,才开始参加革命的。如果这些革命作品中,有些是中国工农出身的作家写成的,我相信不只可能号召到更多的青年学生,一定能号召、能组织到更广大的群众。我举一个事实来证明:印厂工人赵鹤、沈镇衍两位同志(镇衍同志后来到华北工作,被日本的机关枪扫射死了!我们工人文艺小组给他追悼,纪念!)曾在雪苇同志的帮助下,写了一篇表现延安印厂工人生活的文章,初登在延安的报上,后来转载到胡风先生编的《七月》。这文章产生了什么效果?旁的我不说,今天和赵鹤同志一块工作的青年工人、特别爱好文艺的吴克真同志,据他说,他就是看到赵、沈两同志那篇文章,才下决心离开南京的工厂,跑到延安来的。另外一件事:印厂程海洲同志对我说,他原来是学生,因为在医院里养病,碰见赵鹤同志,受了赵鹤同志的感动,后来才到印厂工作。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推想列,若能培养出一批工农文艺干部来,影响将是怎样大!
  我们的工厂不只是生产的堡垒,同时还是文艺的堡垒。这些工人同志们都做得,一切当服从目前实际的战斗任务,因此,他们能使他们的文艺活动,不妨害生产,而且,能使这种活动成为提高生产的一种重要力量。在每一次革命的生产竞赛中,墙报上的文艺,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不独印厂这样干,我知道,如机器厂的刘亚洛同志,他们也是同样干着的。
  说到农民同志写文章,在这个边区,我们也有三百来个农民通讯员了。在《边区群众报》上面,也常有农民干部写文章,例如农民老干部崔田夫、白施彩他们。这些就是工农新文艺的萌芽,一定会随着革命的壮大而壮大起来。
  以往,知识分子给工农同志帮助写作的,实在太少了。我个人是好久以来不敢说帮助工农写作的话了,因为近年来有些青年学生寄作品叫我看、改,我给过回答的就太少。我常在组织事务里爬,这当然是一个原因;帮助人的精神不够,也是。帮助人写作,并不要自己有太高的本事,国民教育还可以采用“小先生制度”呢。
  给工农同志的文章做“理发员”,实际上也就是向工农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理发”的结果是什么?是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反省我自己一下,我曾经不怕一夜一夜的熬,先是拿他们的文章读了两三遍,再才帮他们一字一句的修改。有时候,为了修改一句话,一个词,我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想了好半天。如果我认为还有不太妥当的地方,有时,我就找写文章的工人同志来,问他:“你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写呢?”问他这,问他那,鼓励他,先要他自己想出修改的办法。到他找不出办法的时候,我才提出我的办法来和他商量。有时就能因我提出的办法,使他想出比我更好的办法来。对于印厂的文艺小组,我曾经这样做过,可惜做的次数太少了。我把他们交来的稿子都仔细看过,想过,能确定修改的,才修改。我用另外的纸头,把我对于每一篇文章的意见记下来,到我去参加小组会的时候,我才对他们说出我的意见。有时,我提出一些大家都有的优点缺点来谈,或是特别拿出一两篇较好的来引起大家讨论。因为这样做,特别在一九三八年的下半年,我们能够多发表几篇工人同志的作品。我在那时期的工作缺点是什么?我没有多多动员一些同志去帮助,去坚持这一种工作。没有人坚持帮助,工人的生产工作够吃力,特别是分不出固定的时间来搞写作,那么,除了很少数的几位能继续努力学看学写外,大部分每每都会停顿下来。现在,我相信帮助印厂工人的同志们是能避免我这缺点的。今后不只印厂,其他工作部门里的工农干部,目前可以学写的,我们能够帮助,一定要帮助。这类工作也不肯搞,那真对不起人了。
  再反省自己一下。我工作,热情多于科学。开辟了一些工作,都没有把它好好发展起来。写文艺作品的人,必须长期搞组织工作的话,象我这样的不科学,就真难免“两败俱伤”:组织工作没搞好,创作也搞不成!能够多一点科学精神,就会多一点“两全其美”。进步的工人同志,是特别富于科学精神的,他们能完成目前的生产任务,能把生产技术提高,还能学写作,并且能把生产的实际和写作,很适当地连贯起来。
  现在,把我向工人文艺小组谈过的,写出几点来,好叫学习写作的一般工农同志们做参考。
  一、除了做工时间,平均每天分出两个钟头来学习,读书报,写作。一定要养成学习写作的习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那不会有什么好的成绩。谁也不要把学习时间太少当作口实。这是一个很有害的口实!革命的任务,把工作时间规定得很严,我们首先是应该服从生产岗位上的战斗任务。谁也不要因为想学的心太热了,时间少就发生苦闷。我们工人是不拿时间去想“空头心事”的。已经做了好多年工的工人同志,想出工厂学习一时期的文艺,再回到工作上去,这也并不是十分坏的想法。假使环境许可的话,特别为工人办一个文艺学校,调工人来轮流学习,甚至有计划地从工人里培养出一些很好的职业著作家,这都是应该的。不过,工作更重要,今天,把一个字印到纸上去,就等于向敌人发出一粒子弹。今天,我们就爽性不在这个出厂学习的问题上面转念头。实事求是的办法是,善于掌握时间,养成写作习惯!
  二、关于体验实际生活,应该把“自流”的,“自然而然”的态度,提高到“有目的、有意识”的地步。就是说,只要你和同伴们一道工作,一道作战,时间久了,你就会自自然然地了解你的同伴。但是,如果你怀着一个要深刻了解同伴,帮助同伴,并且还要教育其他的劳苦群众的目的,那么,你体验到的生活内容一定就会更丰富,你在群众中的良好影响一定更深入。自己热心工作,同时又善于深深地观察着每一个同伴,看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每个运动中,有哪些具体的特点。从写作上讲,这就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内容的源泉。应该这样看:全部的创作过程,不只在你思想、拿笔这一段,还应包括着你在实际工作中体验、观察、思想的那一段。说那一段是极重要的准备阶段也可以。在各种情况下,看出同伴们的各种各样的特点,你就可以创造出典型来。如果典型这名词不大好理解,那就说“标本的实际例子”也差不多。如果你学文件,知道党性就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你就能体会到某种典型人物,就是这一种人们的特点、特性的集中表现。文艺上用的“典型”这一个名词,它实际的意义,就是我们常说的“集中”,乡村干部常说的“标本例子”。它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比如厂里的一些老工人吧,他们不爱在会场上多讲话,喜欢做工后就打打牌,得了工资就上小馆喝喝酒。但他们的工作一般的都做得很好。做工的时候,他们决不去再想旁的。只有书本上的文化理论学习,他们都不大起劲。刚从学生变成的工人,当然比较活跃。可是,有的老工人就讨厌他们爱说漂亮话。老工人在茅坑以外看到一堆屎,他也许就要这样说了:这一定是爱说漂亮话的人拉的,他嫌茅坑太脏,拉屎也要选一个漂亮的地方!老工人里的这一种典型人物,在生产运动中是怎样表现呢?我并不熟悉,因为提到典型,我这样举例,叫大家注意罢了。有目的、有意识地参加工作,体验更多更深刻的生活,这就是写作的第一阶段。但你切不要在大家都应该紧张工作的时候分很多时间想写作,这会妨害工作的。而且从写作上说,也没有这种必要。除写作而外,自己同旁人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行动,这才是体验生活的正确方法。
  三、最好的写作方法、技巧,首先就“发生”在实际生活的体验,正确的观察、正确的思想过程中;再就“发展”在写作的练习过程中。我们工人要反对主观主义的创作方法,因为主观主义的创作方法,那多半是先把外国的一个现成框子找好,或是先在自己的脑子里制成一个框子,由他主观的愿望去定下一个主题,选出一些材料,最后,就把材料塞进那个框子里去。这比机械地利用中国民间旧形式坏过一百倍。为什么?因为利用旧形式还能使一部分新内容去教育老百姓,而那可是和大众毫无关联的洋八股。生活本身就是自然形态的艺术,只要你有较丰富的生活体验,你就会从某些生活中看出值得写的某些作品的内容、主题,而且也就能预先看出作品的一个大概的结构、形式。怎样使自然形态的艺术变为观念形态的艺术,变为作者创造的艺术,这需要你思想、选择、剪裁。自己再结构、写,用心写。就是说,需要你好好实行创作上的“精兵简政”。为什么你们的铅字要用那种形式的架子来装它?想一想吧,不清楚铅字的长短、大小和用途的人,怎样也不能够设想出这种适合装铅字的家什。所以我要劝你们大胆一些,不要怕有人用“写作技术”四个字来吓你们,经常叫你们在这上面苦闷。从古以来,我们工人就是能在现有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下创造一切的。自然啦,不用说,我们还强调学习中外古今的好方法、好技术,要它们在我们的实际需要上归我们自己运用。不过,第一等重要的事情,是要会从自然形态的艺术中,不断地看出创作的新技巧。在练习写作中,把自己的新技巧经常锻炼。最好的方法、技术,就是能把正确选出的现实内容,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的那种方法、那种技术。我们常说,要正确地、具体地、生动地、历史地去表现、去写出现实内容,就是说要恰到好处地写。这必须练习。
  四、不要怕我们工人写出来的词句赶不上知识分子的。应该大胆地运用工农大众的日常语言表现一切。因为这才会变成活生生的词句,才会变成有高度艺术性的语文。古人的、西洋来的,只应选择最适用的来丰富我们的作品,但那不是最主要的。工农大众的语言,包括从文盲到毛主席的语言,这是一个有无限来源的语言的海洋。用起来,当然也该有选择、有提炼。
  五、常选择文艺界的一些同志做朋友。除了给你们规定的课程外,该按你们的需要各自交朋友。有时候随便冒出来的创作经验谈,特别能够启发人。在诚实的同志交情中,那是无话不吐的。好朋友给你把文章改了,你可以当面问他十遍二十遍,他不会责怪你。
  六、还要会自己批评自己写的文章,自己做自己的教师。写后应多看几遍,该删改的,改十次八次也得有那种耐心。内容很好的话,写十次二十次才写到满意,也决不是枉费精力。紧改,改不好,同朋友去谈谈吧,或者爽性放下几天,有空再去理它。这样做,下半月的我,就能做上半月的我的教师。朋友、批评家的意见,有时也不一定正确。他们说好的,不一定好,他们说坏的,也不一定坏。养成自己批评的习惯是必要的。
  七、工人创作是为同伴,为大众的。写成了,交给大众去评判,这是最好的一种办法。多找几个人看,印在纸上还不够,顶好是读给众人听。这办法是最容易认出优点缺点的。众人不接受的东西,你个人说好,那一定有问题。
  上面这些意见,是给文化程度较高的工人同志们讲的,并且只讲到文艺修养一方面。写文章,就不只写文艺作品了。我的意见,只可以用做参考。
  * 本文原载于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七日延安《解放日报》。
  

柯仲平诗文集四:文论/王琳,刘锦满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10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