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当前位置:首页>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靳来川>人物简介

★生平简介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靳来川
 

  靳来川1912年2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获嘉县大清营村一个贫农家里。幼时读过两年私塾。由于生活所迫,他11岁随其兄到焦作煤矿当童工,13岁到郑州做泥瓦工;1929年7月,流落开封,后投入冯玉祥部队二十六路军,在军医处学习护士及司药,毕业后被分配到七十四旅卫生队任护士兼司药。
  1931年宁都暴动,他参加了红军。部队改编后,靳来川被分配到红十五军卫生部任司药主任。1932年4月入团,他曾参加了粉碎敌人第三、四、五次对江西苏区“围剿”的战役。在江西赣州战役,福州、泽州、广东水口、江西、福县、沙县等主要战役中,他都积极参加了抢救伤病员的工作。1933年4月,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靳来川光荣地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他被任命为三军团兵站医院三所所长。该所设在最前线,广昌战役,高虎脑、万年亭战役中,伤员多达数千名,都要经过三所的医疗处理,才能再向后方转运。在他带领下,全所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战场救治转运任务。1934年9月靳来川奉命调到三军团四师十一团任卫生队长。同年10月从瑞金出发,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三军团与敌人进行过百余次的作战。他负责的团卫生队按上级意图完成了伤病员的医疗救护任务。团政委王平同志见他多次在战场抢救伤员,表现了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十分称赞。1935年10月,党中央率领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任命靳来川为红一方面军兵站医院副院长,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红军全歼敌一○九师,俘获了该师医院全部人员及药品器材,随即补充了兵站医院。靳来川在组织全院工作人员接受直罗镇战役的伤员时,毛泽东同志到兵站医院视察工作,慰问了英勇负伤的同志。当时红军官兵生活十分艰苦,初冬季节,靳来川等几位医院负责同志仍然身着单军衣,毛泽东主席见到后,马上写了批条,给每人批发了一件棉大衣。毛主席对同志的亲切关怀,使他一生铭记在心。
  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东征作战,靳来川带领兵站医院开赴前线,组织伤员的救治工作。5月初随红军回师陕北,靳来川被任命为红军第三后方医院院长。他带领医院参加西征战役,收治第二、四方面军的伤病员。抗战开始后,第三后方医院改编为八路军卫生部附属医院,他任院长。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歼敌三千余名,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靳来川奉命带领附属医院经五台山到达耿镇,接收平型关战役下来的重伤员计数百名,其中大部分是老红军。靳来川亲自带领医务人员,几经困难,长途跋涉,将这批伤员从耿镇、寿阳、盂县经榆次、临汾、大宁等地转运回陕北。途中,伤员每天的治疗、护理、饮食、宿营、转运,及解决所用的担架。汽车、火车等各项工作都有较大难度,但靳来川毫不畏惧困难,对每件事情,他都积极想办法,认真细致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进行具体落实,在当地群众协助下,终于园满地完成了任务。 
  1939年初,八路军总部对建立八路军军医院工作十分重视,上级指示靳来川负责组建军医院的工作,任命苏井观为院长(当时未到职),靳来川为副院长,当时没有政委。此时从武汉、北京、西安各地来了不少专家和技术干部到医院工作。到陕北延安的印度援华医疗队在爱德华队长率领下也同时到军医院工作,他们还带来了X光机和显微镜,八路军卫生学校护士训练队毕业的学员大批调到该院参加工作。这个医院是在原卫生部直属医疗所的基础上组建的,有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除接受前线转来的伤病员外,并收容延安党、政、军及院校的病人。在苏井观、靳来川同志主持下,医院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是陕甘宁边区服务态度、医疗质量比较著名、规模较大的一所军队医院。
  1940年初,八路军留守兵团首长指示让靳来川负责组建留守兵团野战医院,任命他为院长。当时组织上只给了八、九个石窑洞,他们除向群众借用一些土窑外,在靳来川带领下,全院工作人员亲自动手新挖了二十多个窑洞,1940年9月野战医院正式成立。在办院方针上,靳来川一贯重视教育全院同志按毛主席“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办院的方针,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医院工作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景象,全体工作人员和休养员团结无间,医疗质量不断提高,为此靳来川曾受到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的通令嘉奖。
  1942年12月,靳来川被调到延安中国医科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44年2月跟随中央医院苏联专家阿洛大进修外科一年,1945年3月调中央党校二部学习。1945年7月胡宗南部队向我陕甘宁边区马栏专区进攻,爷台山战斗的伤员急需抢救治疗,卫生部紧急派靳来川为医疗队长,速赴前线开展医疗救护工作,至同年9月绥包战役开始,他又受命率医疗队奔赴晋绥前线,组织抢救伤病员。1946年9月至1947年4月,靳来川随我战斗部队转战晋中、晋北、吕梁地区抢救伤员。他每天早五时开始工作,直忙到夜里十二点,除每天要做手术外,早晚还要巡视两次伤员,重伤病员更需要多次检查治疗与换药。由于他热爱伤病员,工作认真,并能耐心做伤病员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深得伤病员们的好评。1946年7月,贺龙司令员、甘泗淇主任曾口头表扬了他。
  1947年5月任命靳来川为晋绥三纵队卫生部部长。他到职后,组建了纵队野战医院,开办了一年制医训队与药剂队,为部队培育了百余名技术骨干。同年7月三纵队奉命西渡黄河,他参加了延安保卫战、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清涧战役。1948年3、4月参加宜川瓦子街战役。战役结束后,靳来川被任命为西北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兼党委书记。(卫生部没有部长和政委)他除负责西北野战军的卫生勤务领导工作外,还直接领导四个野战医院的工作。1949年初,靳来川参加了澄合战役及荔北战役,由于他指挥第三野战医院伤病员的转运和医疗工作成绩卓著,曾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奖励,同年夏秋,他又参加了扶眉战役、解放西安、兰州多次重大战役。全国解放后,西北军区改为兰州军区,靳来川被任命为兰州军区总医院院长。这个医院以西北军区第二野战医院为基础,接收了原兰州伪中央医院全部医疗专家和技术干部以及医疗仪器设备。为了发挥大批专家的特长和积极性,靳来川认真学习与贯彻了党的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在政治生活上关心他们,工作中大胆使用他们,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为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相继建立了“计划治疗”,“科主任负责制”、“保护性医疗制度”,“院总值班制度”等,使总医院的工作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总医院的政治工作、医疗上所建的“三大制度”、院务为临床一线服务工作都得到了军内外广大医务人员的支持和肯定,并被推广到全国各地医院。为此,兰州军区于1953年12月批准授予总医院荣立二等功,靳来川授予三等功的荣誉。
  1955年7月,靳来川调到北京,任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医疗局副局长。1956年9月,任命他为解放军总医院院长。靳来川到职后,报上级批准从各地调来一批专家。组成了医院技术骨干队伍,并健全了各种医疗制度。在建院方针上,明确提出全院人员按毛主席教导“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指导思想,医院全盘工作要以医疗工作为中心,统一和提高了全院人员的思想认识。开展了勤俭建院,反对浪费及精兵简政,狠抓了基础医疗工作的建设;组织了医务人员的技术大练兵,反复抓了预防医疗事故的教育,并制定了有关预防措施,开办了各级军医进修班和军医学校、护士学校,为部队培养了一定数量的高、中级技术人才。
  解放军总医院的前身原总参三○一医院,只有一栋病房大楼,五百张病床,设有内、外、五官、妇产、小儿数科。在此基础上,先后建了门诊、外科、干部病房三栋楼。专科已达数十个科室,辅助科室亦相继增加了技术干部与医疗设备,病床近千张,还直辖三○九、三○二、三○四三个医院。“文革”前总医院已是北京取全军全国很有影响的现代化、正规化医院之一。靳来川为医院的思想建设、医疗建设付出的辛劳是难以计算的。1964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十年动乱开始不久,“文革”的狂涛冲击了解放军总医院,他本人被所谓大搞“修正主义、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和“反动学术权威”的总后台罪名,受到了频繁的批斗和身心迫害,各级组织已陷于瘫痪。1966年11月,周总理批示:中央首长和高级民主人士的医疗保健任务交解放军总医院负责。当时,他以顽强的毅力,迎着难以想象的干扰,坚守工作岗位。在叶帅的关怀和指示下,军管会的支持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团结全院广大干部、群众,胜利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医疗、保健、教学、科研诸任务。
  靳来川几十年如一日,一贯是那样热情、认真、勤奋的工作,他雷厉风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关心同志疾苦、认真执行党对知识分子政策,重视发挥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老一代医务领导干部的典型形象,他在卫生战线上辛勤耕耘了一生。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贡献给了我军的卫生事业,做到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1987年7月13日,靳来川同志因患癌症病故于北京。
  (韩子玮)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