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柯棣华 > 全文图书 > 纪念柯棣华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学习的典范 友谊的象征——忆柯棣华大夫
王炳南
    王炳南
  在印度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柯棣华大夫逝世四十周年的时候,我不禁回忆起一些久远的往事。
  1938年的春季,正当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处在历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刻。有一天我们在武汉的报纸上忽然读到印度国民大会派遣医疗队来华的消息,极为兴奋。此后不久,医疗队到了武汉。我曾受党的指派接待过他们。医疗队一共由五位医生组成,爱德华大夫任队长,其中比较年轻的有柯棣华大大。看上去他是那样的天真、爽直、活泼,似乎他从不悲观,对人生和前途充满快乐和希望。凡是见过他的人,都会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当时,印度国民大会募了相当的款项,买了药品、器材、救护车,并派出他们五位医生到我国战场来服务。医疗队除医疗我们的受伤将士外,还负有了解中国如何战胜强敌的任务,所以他们特别关心我国各方面的情况。他们到达武汉后不久,即到医院工作,在撤退到重庆以前,还在宜昌工作了一段时间。他们认真的治疗,引起了伤员们普遍的信服与感激。对于柯棣华大夫,大家都亲切地把他称之为“小救星”了。
  到了重庆以后,因为我们住的距离很近,更时常有机会见面。他们白天在医院工作,晚间便各自学习。当时,他们把学中文看得很重,不象一般的外国医生那样,只学“你那里痛?”、“拔掉”等几句简单的语句,而是切切实实地真下功夫,不但记单字,学会话,也学看书。他们希望在中国就要同中国人一样,可以读中国书,看中国报,以求得对中国的广泛而正确的了解。在他们五位当中,又以柯棣华的学习成绩最好,所以柯大夫便成了他们的翻译员和交涉员了。他到中国后不满一年,就能讲一口中国的普通话,真使我佩服他学习的神通。有时他来看我,碰到我不在家时,还能给我留一个中文便条。他为了有机会练习中国话,常去参加一些讲演会,并很喜欢向人讲述印度的情况。有人提出问题,他总是不惮烦劳地给人以满意的答复。从他们那里,使我们增加了对印度的实际了解;从他们这些真正印度人民的代表们的身上,使人们对印度兄弟产生了亲切友爱的情谊。
  记得1939年1月15日,当敌机初袭重庆时,他们为救疗受伤的市民,曾工作至深夜。柯大夫当时对敌人的法西斯暴行所表现的强烈的愤怒,至今想起来,尚历历在目。
  就在第二天,柯棣华突然收到父亲去世的家信。这于他无异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是多么尊重与热爱他的父亲。我代表八路军办事处慰问了他,和医疗队的医生们一起劝他回去一次。他含泪拒绝了,表示当中国人民正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屠杀时,忍受这一噩耗在他并不困难。“我们来中国若不到延安,就是没有达到目的!”他说这番话时,一双泪眼闪动着坚毅的光芒。我为他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几天后,柯棣华大夫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的另外四位医生一起,带着印度广大人民对战斗着的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友爱,跋山涉水,冲破重重阻挠,奔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去了。别后,我只接到他们几封信,知道这几位印度朋友随着十八集团军,一直忙着敌后的医疗工作。我还从边区的报纸上,从过路人的传说中,得知他们奋不顾身、精心治疗伤病员的模范事迹,为之深感敬佩和鼓舞。以后爱德华大夫和卓克华大夫先后回国,木克华大夫也在1939年夏末随尼赫鲁返印。留在敌后的就只有巴苏华大夫和柯棣华大夫了。他们自愿为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事业继续服务。柯棣华大夫后来担任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的职务。然而,就是在这个岗位上,柯棣华大夫终因积劳成疾,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宝贵生命。
  光阴荏苒,柯棣华大夫不幸逝世已经四十年了。四十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在缅怀他、尊敬他、纪念他。柯棣华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中印两国人民中间播下了友谊的种子,他的英名已成为连结中印人民友谊的象征。1978年3月,当我率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访问印度期间,曾参观了柯棣华大夫青少年时代在孟买生活过的旧居,会见了他的兄妹等亲属。我在他家中看到了毛泽东主席所写挽词的手迹:“……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当我们深切怀念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的时候,我坚信,由柯棣华大夫在中印两大民族中间播下的友谊种子,将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开放出更加鲜艳的花朵。
  柯棣华大夫精神永存!
  

纪念柯棣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纪念馆等编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