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柯棣华 > 全文图书 > 纪念柯棣华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春风、时雨润心田
赵子辉
    赵子辉
  1941年2月,我们军医一、二、三期学员毕业后,为培养师资留下了二十多名同学,组成了军医高级班第一期,柯棣华教员负责讲外科各论。那时,我们的课堂就在露天里,山区的寒意去得晚,习习北风还依然刺骨。为了尊贤敬师,我们迎风而坐,将背风的位置让给柯老师,不料他的第一句话是要我们全体向后转。这第一堂课,他是顶着风讲完的。这件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同学们进一步发现,这位新教员非但没有派头,而且脾气非常好。他不管对谁说话都是笑眯眯的;不管问他什么问题他都不厌烦。所以只要有机会,同学们都喜欢和他说点什么或逗逗趣。他也喜欢接近学生,打球呀,联欢呀,以及上山打柴,他都争取参加。我们学校里有一支战绩不错的篮球队,每逢球队练习,柯教员总喜欢在场外指点指点。有时上场来两下,身手也不错。
  军医七期有位同学是位老同志,年龄大,文化底子薄,学习比较吃力。一次在操场上,柯教员问他学习中最感困难的是什么?他说了些没信心的话。柯教员于是帮他分析,说他从事医疗工作时间长,实践经验丰富,只要将课堂上听到的和以前工作中遇到的联系起来,就能抓住重点。这位同学很受鼓舞。柯教员又注意对他个别辅导,他的学习成绩很快就追上来了。
  柯教员在教学上踏实、扎实,联系实际。以他的学历和知识来说,可谓造诣很深。但他教学中从不牵枝扯蔓,而是深入浅出。他很欣赏白求恩写的《游击战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一书,认为难能的是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同落后的医疗条件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有益于边区的卫生事业。他编撰的《外科总论》就很注意化繁为简、提纲挈领,完全是针对着战争条件下抢救伤员的实际而写的。
  他强调教材的精简,不意味着轻视博学。相反,他常常启发学生多读书,勤思考,融会贯通,从广泛的知识中得出简明有用的结论。认为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方法。正是出于这种认识,柯教员从不过分强调自己任教专科的重要。他常说:“医学各学科之紧密联系,恰如人之头颅、脏腹、躯干、四肢之不可分离。你们当中的某些人可能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但这个专家在学生时代一定是个各科成绩都优秀的好学生。”
  大约是1942年春夏的一天,我在教务处偶尔发现一个装有绦虫的玻璃瓶,原来是柯教员在便后发现绦虫,亲自清洗收取用酒精浸泡起来,供同学们上寄生虫课时做标本用。一个老师对其他学科如此用心,不能不说是出于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
  为了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学一些知识,凡临床上遇有罕见的病例,他总要给我们讲一讲。医院曾收过一例患有俗称开花瘤(皮癌晚期)的老大娘。柯教员立即布置我们分批到病房集合。这位大娘胳肘上的癌瘤已经腐烂,散发着一股强烈的恶腥臭味。有同学开始不由得在口罩之上又紧捂着鼻子。但柯教员象是闻不到臭味似的,为了使我们能听清他讲的内容,他摘掉口罩,一手托起大娘的胳膊,一手比划着给我们讲此病的诊断与治疗。
  因为战争环境医务人员缺乏,我们军医高级班第一期采取上午由我们带低年级同学到医院实习,下午由教员给我们上课。可是当时担任院长的柯棣华,在查病房时从不拒绝帮助伤员做喂饭、排便之类的事。凡是他做过的手术,都要亲自检查、换药,甚至换药时打开绷带也不假手于人。对化脓的伤口,他总要切一点脓块闻一闻,以区别是肌肉还是骨髓化脓,是特殊感染还是一般感染。包扎伤口时,他动作轻捷,极少见伤员在他换药时呼唤疼痛的。这些事,医生们一般是容易忽略的,多数是交给护士去做的。柯教员不只是自己动手,而且是那样认真,这足以看出柯棣华大夫是以什么样的感情对待伤员,和以什么样的作风从事工作。
  古人把学生受老师的教育比喻为如坐春风,如沐时雨。跟柯教员学习的三年,我和许多同学都感受到如“春风”、“时雨”般的关怀和教诲,真是永生难忘。
  

纪念柯棣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纪念馆等编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