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埃德加·斯诺 > 全文图书 > 纪念埃德加·斯诺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斯诺《西北印象记》翻译始末
李放

  一九三八年五月毛主席写《论持久战》一文,引用同斯诺的谈话时,曾简称为“斯诺《西北印象记》”(《毛泽东选集》,第四一四页)。《西北印象记》这本书的全称是《外国记者中国西北印象记》,出版于一九三七年三月。此书即为驰名中外的《西行漫记》的第一个中文译本。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四十二年了,但对于这本书的翻译出版过程,我依然还有很深的印象。
  一九三七年三月初,在北平,王福时同志拿着一些伦敦《每日电讯》的剪报到东北外交研究委员会图书馆给我看。据王福时介绍:这是一位在燕京大学执教的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去陕北苏区写的访问记。想不到美国报纸没有给刊登,而英国报纸却登载了。我们要争取时间将斯诺在《每日电讯》上的初稿翻译出来,以此向全国人民介绍毛主席的抗日主张和策略,介绍解放区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宣传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政策。当时,我立即答应了参加这项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我随同东北大学从沈阳流亡到关内求学。在此期间,我曾从《莫斯科新闻》翻译过一些有关中国抗日救亡的社论或专栏文章,以笔名“李放”刊登在报刊上,介绍国际对中日问题的分析和支援。当时,我对抗日救国的正确道路已有一定认识,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拚命封锁,我对解放区的抗日救亡运动真象知道甚少。自己想知道,也想让广大群众都知道,只有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赶走日本侵略者,苦难的旧中国才能变为光明的新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真理,大家决定争取时间,迅速将书翻译出来。我们确定由三个人参加这项工作,即:郭达同志翻译前半部分,李华春同志译一章,我翻译后半部分。在七七事变前夕,国民党宪兵三团虽已撤出北平,留下潜伏的特务活动仍很猖獗。另外,宋哲元的特务、日本特务也很活跃,白色恐怖依然相当严重。我不便在白天翻译,便每天从晚饭后开始,在宿舍里一个人译到半夜,第二天清晨又起来译。这样,干了七、八天才赶译出来。后来,又用了两天时间修改。这时,王福时将郭达译出来的前半部中文稿拿来,我们共同校阅一次,便由王送《东方快报》印刷所印刷。工人们积极性很高。再经当时东方快报经理徐仲航同志的督促,工作进度很快。这个期间,我终日不外出,排出来的书稿,随到随校。校完不等徒工来取,便直接将文稿送回工厂。头校、二校、三校几天几夜就完成了。这时,王福时将斯诺由延安带回来的许多照片、歌曲拿来,我们共同商议选用了陕北苏区女篮球队员的照片作封面,这是为了发行方便。当时北平仍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为了冲淡书的政治外表,保护读者,但仍然要能引人注目,故意使书象文艺小说似的。为了同样的原因,用了《外国记者中国西北印象记》这个又长又怪的名字。“外国记者”是挡箭牌,保护色,“中国西北”谜底当然是陕北苏区。
  我记得很清楚:这本书的名字是《外国记者中国西北印象记》,在《大河彼岸》中,斯诺本人说是《中国西北印象记》并没有错,他只将“外国记者”不提,这也是很自然的,随此文付印的封面照片,并不是北平的原版书封面。原版书我曾保留了两本,却都在抗日战争中佚失了。解放后,虽曾各处寻觅,也未找到。附印的照片是陕西翻印本封面,很明显的将原来的“中国”二字删去了。
  在排印斯诺的译文时,我看到《亚细亚》杂志上有一篇介绍四川解放区情况的文章,便拿来给王福时看,王主张将它译出,附在书的后面,这篇文章的名称和著者都已忘却了。当时,只知道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四川解放区情况,所以选用了。至于四川解放区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关系,当时在白区并不明瞭。书名用“外国记者”字样,当然和附录这篇文章也有关。
  全书本文印完后,我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和本书与抗日救国,救亡图存,中国要走那条正确道路的关系。我写完后,由王福时略加修改,便印出放在书前。这篇介绍文章的题目现在不记得了,后面用了我当时的笔名“李放”,也就是解放后我改用的正式名字。
  《外国记者中国西北印象记》北平第一版有两个特点可以提出来:第一,当时把“斯诺”译为“史诺”,因为那时翻译外国人名习惯尽可能沿用百家姓里的姓。第二,北平印的第一版图像比较清晰,因为铜版是原版,是新的。各翻印版的图像,无论怎样,经过翻制,不会再比原来的更清楚,有的非常模糊。一九三八年六月我南下,在各地所见各种版本,似乎都还是北平第一版的翻印本,只是封皮、颜色、字体、纸张各有不同。
  根据我的记忆,这本书,首次印了四千本,很短的时间就全部发行完了。李华春同志在向外送书时非常积极,一天骑车东跑西颠。当时,向北平的各大图书馆,各大学的图书馆和进步人士、团体都分发了。对北大、燕大,特别是东北大学图书馆都赠送了几本。我当时听说,地下党组织曾要再印五千本,交北平学生带到山西、河北各地分发。不久就发生了芦沟桥事变,是否曾重印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当时参与出版这部书的同志中,无论是译者还是印刷工人,以至十二、三岁的徒工,都以无限的热情,惊人的毅力,投入这项工作。所以虽然不到一个月,就做完了近三十万字一本书的翻译,修改,发印,制图,铸版,排版,校对,印刷,装订工作。而且大部分工作是在业余时间,冒着风险,秘密完成的。就当时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业务水平,技术条件,设备条件来说,本书保质保量的及时出版,无疑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原载1978年7月17日《沈阳日报》)
  

纪念埃德加·斯诺/刘力群主编.—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