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邓宝珊 > 全文图书 > 邓宝珊将军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我所知道的邓宝珊将军
马文彦

  我与邓宝珊将军早年结识,并在多次经历事件中同舟共济,回忆往事,许多情节除了我亲眼目击外,还有邓与我多次交谈中说给我的。事隔几十年,回忆起来难免有遗忘和错误,尚望知情者校正补充。
  邓宝珊将军于一八九四年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县(现属天水市)东二十里铺邓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亲去世很早,随哥嫂生活。
  邓宝珊少年时期,曾在家乡私塾读过几年书,老师姓周,天水人。
  一九○八年,甘肃久旱不雨,陇南大饥,时邓宝珊已十四岁了,本来无隔宿之粮的邓家,家计就更成问题,哥哥虽尽力劳累,尚不能糊口,何况嫂嫂又百般挑剔,致使年仅十四岁的邓宝珊,毅然告别了哥嫂,离开了家乡,到兰州投靠他父亲的朋友马尊义,在马所开的义顺店中寄居了一个时期。
  一、邓宝珊将军在辛亥革命前后
  一九○九年,湖北新军协统杨缵绪部开赴新疆在兰州招募新兵,邓应募从军,随杨部到了新疆伊犁驻防,从此开始了一生戎马生活。记得邓曾对我说,他之所以毅然决定应募从军,也是和他的周老师分不开的。因为周曾经不止一次地讲过,汉时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和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以及甘肃人麴氏在西域高昌(新疆土鲁番)称王(到了唐代的高昌王麴文泰就是由汉代延续下来的)等都对他有启发。
  当时伊犁新军中有同盟会活动,邓经人介绍加入了同盟会。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消息传来,在部队中引起了较大的骚动,邓和其他一些同盟会会员,发动平日所联系的一些士兵,在伊犁举起义旗,响应辛亥革命。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组织和领导,起义的成果,很快就被杨增新篡夺,并大杀革命党人,邓宝珊和其他数十人被迫逃入俄境。入俄境后,被沙俄军队全部扣押,并没收了枪支弹药和身上的银钱杂物,他们绕道西伯利亚,于一九一三年春回国。
  经过长途跋涉,先回天水,后到陕西,结识胡景翼等,同往华山,名为讲学,实在酝酿聚义。当时邓年轻力壮,担水做饭,下山采购等任务,都由他承担,博得朋友好评。此即所谓“华山聚义”。随后邓成了胡部“十大连”中之第七连连长。
  一九二二年春,直奉战争中,冯玉祥部张之江旅与直军靳云鹗师坚守郑州,而奉军以三师之兵力,向郑州发动猛攻,张、靳两部损失惨重。为援助郑州,胡景翼命邓宝珊为前卫总指挥,出潼关东援,部队抵郑后,立即投入战斗,奉军溃不成军,郑州围解。
  直奉战争结束后,吴佩孚加紧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当时胡景翼部驻在河南,邓宝珊坚决执行胡景翼不能镇压工农之命令,置吴佩孚镇压工人之命令于不顾,因而得到河南铁路工人和煤炭、纺织及手工业工人的拥护,为胡景翼后来任河南督办,奠定了基础。
  一九二四年秋,直奉战争复起,胡景翼当时驻邯郸密联冯玉祥倒吴,进驻北京,控制京畿。计划商定后,遂由邓宝珊秘密进入北京,联系城防司令孙岳。因邓和孙关系很好,故邓顺利完成要孙岳打开北京大门的工作,胡景翼与冯玉祥才能于一夜之间,兵不血刃进入北京,活捉曹锟,并驱逐溥仪出宫。这就是震撼全国的“北京政变”。
  “北京政变”后,国民军成立,胡景翼任国民二军军长,兼河南军务督办。邓宝珊率部随胡景翼进驻河南。一九二五年四月十日,胡景翼将军不幸在开封逝世,岳西峰接任河南军务督办。岳接任后,违背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提出所谓“花打四门”(多方进攻,四面树敌)的错误路线,欲创联吴抗奉之局面。在此紧急关头,李大钊先生来到河南,向岳提出忠告和指责,希望其在河南再巩固两年,待广东革命力量进一步壮大,然后南北配合共同讨伐吴佩孚。但岳不听劝阻,于是年十二月初,令北路军司令邓宝珊及史可轩、高桂滋等部北上夺取保定,占领马厂。
  邓宝珊在接到命令后,先命刘继邦旅夺取保定。当时奉军向北撤退时,炸毁不少桥梁,为了保证运输及迅速补充兵员辎重,邓找我商量,要我组织工人沿路修桥铺轨。于是我就和工人一起,担负起架桥铺轨的任务。刘继邦的先头部队在我们前面做掩护,其余部队跟在我们后面,部队很快到达保定南面,敌我双方相距很近,而敌方情况,刘继邦并不掌握。这时京汉铁路工会负责人康景星提出先给保定车站奉军打个电话,就说我们是来接防的,望派人洽商办法,以便引蛇出洞,摸清情况。电话打通后,果然奉军方面开出一列闷子车,由一位旅部副官长出面和刘谈判接防问题。
  就在刘继邦和奉军代表谈判之际,我修路工人已和保定开出的列车上的工人接上了头,并详细掌握了驻守保定的奉军三个旅的情况:一个旅守车站,一个旅守城内,另一个旅则驻在营房内。随即决定夺取保定的计划。
  刘继邦和奉军代表谈了一个多小时,未有结果。在奉军代表乘车回去时,奉军司机将我一列军车挂在其后,车内隐蔽有我旅将士。当火车行抵保定车站南扬旗外即将挂装我军的列车甩下,于是我军突然出击,很快解决了守护保定车站的奉军一个旅。刘继邦立即率队向保定城垣进攻。双方在城门口展开激战,我军由于伤亡较重,旋即退出。
  刘继邦正在犹豫不定时,忽闻铁路工人已将保定以北一条河上的铁轨拆去一段,致使奉军停在保定以北的七节辎重车陷于瘫痪。加之康景星假装逃避国民军抓工人跑到奉军中,大造国民军来了几个军的舆论,致使奉军听到这些消息,军心大乱,遂往马厂一带撤退。我军顺利占领保定。
  第二天,邓宝珊同苏联顾问来到保定,刘向邓做了汇报。记得缴获的战利品仅粮食一项就足够我军吃两个多月,邓听了非常高兴,立即奖给工人三千元。此时后续部队也开到保定,冯玉祥的张之江部已经包围了天津,但天津守敌李景林依仗外围力量雄厚,仍在负隅顽抗,一时双方对峙不下。
  为了迅速拿下天津,邓宝珊决定集中兵力,先攻马厂。于是组织了史可轩、高桂滋和刘继邦各部向马厂猛攻,接连几天,一直未能攻下,伤亡也非常惨重。一天晚上,邓宝珊和苏联顾问亲自到前线侦察情况。马厂西边有一条河,河面较宽,河水结冰甚薄,浮不起人。邓环顾左右,包括苏联顾问在内,均目瞪口呆,无以为计。邓微笑着对随身参谋人员说:“传我的命令,叫沿河各部队一律将附近塍地边的高粱杆分别捆扎成四方型锭子。”当时大家都不解其意,由于人多手快,不大一会,高粱杆捆成的方锭堆积如山,邓见已捆绑就绪,又命全部浇上水,大家更不解作何用处,原来让捆的时候,大家还以为备作火攻时用的燃料,现在又叫浇上水,这是干啥呢?命令虽然执行了,但总迷惑不解。由于天寒地冻,不大工夫,前边浇灌的已陆续冻结成块,不到半夜,所捆之高粱杆,经水一浇,全部冻结。这时邓宝珊将军命令士兵将冻结好的高粱杆方型锭子投入河中,霎时一座浮桥出现在面前,全体将士才恍然大悟,赞不绝口,特别是当时在场的苏联顾问也大为赞叹。
  浮桥搭起后,部队迅速渡河,沿岸散开。天将晓,突然向马厂发动猛攻,奉军虽然负隅抵抗,终被击溃,遂克马厂。李景林则因马厂失守,立即退出天津。至此,国民军与奉军的战争暂告停顿。
  二、大革命时代的邓宝珊将军
  国民二军在岳西峰“花打四门”的错误战略思想指导下,于一九二六年初惨遭失败,邓宝珊从河南回到陕西三原。
  一九二六年三月,河南军阀刘镇华率镇嵩军十万之众(实际上只有八万多),包围了西安,欲一举消灭杨虎城部和刚从河南败退回来的李虎臣部,重做陕西督办。
  五月镇嵩军麻振武部包围三原,邓宝珊率部撤至乾州丑秀山处(丑原隶国民二军,时任团长,驻扎礼泉、永寿、乾州三县),至此西安外无援兵,内耗日增,形势非常危急。
  为了挽救西北革命力量,打击北洋军阀,解救西安人民,一九二六年六月,李大钊同志代表党要求于右任到苏联请回冯玉祥。于赴苏时,我任翻译。记得当时李大钊同志亲笔给冯玉祥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进军西北,解西安围,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建议。冯玉祥接受了党的主张,于九月十五日随同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赛夫林及中共党员刘伯坚等抵达绥远的五原,在五原召开了誓师大会,冯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
  五原誓师后,冯即命孙良诚为前敌总指挥,率先头部队援陕,刘汝明、孙连仲、吉鸿昌、马鸿逵、方振武部随后。十月下旬,先头部队到达乾州,在乾州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于右任、孙良诚、吉鸿昌、邓宝珊、苏联顾问赛夫林和我。会上邓提出欲攻咸阳守敌须从兴平迂回作战的方案,赛夫林非常赞成这一意见,其他人也无异议,于是作为会议的决定。
  经过一星期激战,镇嵩军从咸阳败退。孙良诚率军追至三桥,双方对峙,战斗激烈。联军也伤亡甚重,幸后续部队陆续开到,立即投入战斗。但因战斗时间很长,士兵得不到休整,孙良诚欲撤,遭到苏联顾问赛夫林的坚决反对。于是孙连电乾州催邓宝珊速来前线共商对策。当时邓宝珊适患腿疾,步、骑均甚痛苦,迟迟不能成行,孙良诚则急不可待,并说:“宝珊若来可抵一师兵”,因而命我亲自前往催促。当我到乾州面见邓后,邓说明不能成行的原因,我无奈,向三原打电话请于右任以命令方式,催邓速往。未几,史可轩持于右任的命令来到乾州,当即到邓处面交。邓因腿疮疼痛,尚躺在床上,看了命令后连说:“去!去!”但又问我们:“马骑不成,又走不了路,咋去?”我当时早有准备,当即回答说:“坐轿去。”邓笑着说:“现在哪里来的轿?”我说:“早为你准备好了一顶三人抬的轿子。”就这样,虽然在邓夫人的反对下,邓终于起程了。十一月中旬邓宝珊来到三桥,国民联军在猴儿寨(后卫寨)召开了第二次军事会议,会上邓提出进军子午,迂回南山,直捣刘镇华驻在西安城东的韩森寨司令部的作战方案,得到了与会者和苏联顾问赛夫林的赞许,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决定由邓亲自率骑兵经子午迂回南山,负担直捣刘镇华巢穴的任务,邓慨然应诺。会后我问邓说:“你腿痛,骑不成马,咋去?”邓愤然说:“作战打仗,命都不要了,还管腿痛不痛!”接着说:“成败在此一举,进军后,如胜,我将追敌出潼关,你不要进西安,可速去三原请于右任到西安主持善后。”十一月二十七日晚,邓率马鸿逵骑兵四千、吉鸿昌骑兵一千,共五千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南山向韩森寨迂回。与此同时,孙良诚则率兵从三桥经未央宫向西安北郊猛攻,二十八日镇嵩军大败,西安围解。西安解围后,于右任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邓宝珊任副总司令,兼管民政。
  为了巩固和发展革命势力,提高部队素质,邓宝珊无论是民政或军事,大都依靠共产党人进行工作,如当时的财政厅副厅长兼秘书长杨晓初同志,教育厅长杨明轩同志,民政厅秘书长邹复良同志等,都是中共党员。又如在部队中,联军总司令部政治部部长刘伯坚同志以及副厅长惠有光、魏野畴等同志和各路政治部主任刘子丹、李大章、方仲如等同志,也都是共产党员。
  由于得到邓宝珊支持而举办的中山军事学校(在当时的西安北院门)也就是我党在陕西所办的培养军队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共产党员史可轩任校长,邓小平同志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林同志任教务主任,李子洲、刘子丹任教官。这个学校对陕西以后的革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还有三件事也很值得一提。一是一九二七年刘伯承同志泸州起义失败后,跑到西安,邓宝珊立即资助刘一千六百多元;二是邓和刘伯坚同志有深厚情谊,不但刘伯坚同志的婚姻问题完全由邓筹办,当刘就义后,其家属一直由邓掩护,并负担全部生活费用,直到中央派人接往上海后为止;三是一九二五年以共产党人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等同志为主而兴办的上海大学,为了筹措基金和掩护、培养进步青年,决定由于右任担任校长。于即向各方发出呼吁捐资兴办,邓闻讯后,即捐资两千元,以表赞助。足见邓在当时对党的革命事业,是非常同情和支持的。
  三、“西安事变”前后的邓宝珊将军
  一九二九年,邓宝珊将军参加阎、冯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失败后,跑到上海,暂时闲居。然而邓的反蒋活动并未停止,经常给国民联军其他领导人写信鼓动继续反蒋。一次蒋的特务机关,在天津查获一封邓宝珊以其夫人张玉燕之名写的反蒋信,遂转告上海特务机关,邓立即遭到逮捕,被关押起来。
  邓夫人张玉燕四出奔走,寻求解救办法,最后找到了一位上海著名的女律师郑毓琇,把邓救了出来。在此期间杨虎城曾派续式甫两次到上海邀邓回陕,邓一再婉言谢绝。杨无奈转请于右任再三敦促,邓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始携眷西归,一九三二年,杨虎城即推荐邓宝珊将军为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
  一九三五年年底,毛主席和党中央为争取杨虎城、邓宝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派汪锋同志,携带毛主席亲笔给杨虎城、邓宝珊、杜斌丞的信,由陕北来到西安,邓见到毛主席的信后,当即表示竭诚拥护。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决定出国考察,杨为了能安全出国,故请邓宝珊将军等人陪同他来到上海,联系各方友好人士和处理善后事宜。一九三七年五月,邓和我随杨来到上海,当时杨的生命时刻受到威胁,因为在“西安事变”中,打死了国民党中委邵元冲和宪兵团长蒋孝先等人,因而反动派对杨恨之入骨。在此关键时刻,邓宝珊时刻提醒我,要密切注意周围情况,随时准备以生命来保护杨虎城,甚或同杨共牺牲,直到杨安全出国,邓一步也未离开。
  (马科 何献瑞整理)
  

邓宝珊将军/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甘肃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合编.—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