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习仲勋 > 全文图书 > 习仲勋传(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提出和实施绿化西北的伟大工程
《习仲勋传》编委会

  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源头之一,由于干旱少雨,植被覆盖率低,风沙严重,给当地人民以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习仲勋生在陕西。长期在西北工作,对西北地区的山山水水非常熟悉,深感绿化对西北建设和发展之重要。解放后,他十分重视绿化工作,倡导植树造林运动。促进西北生态建设发展。到一九五二年,西北地区先后共植树九千余万株,扭转了数百年来西北森林乱砍滥伐的势头,并初步开始了西北防护林建设工程。
  一九五〇年一月,西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注意森林和草原的保护与培植。”①在实际工作中,习仲勋坚持这一方针,组织完成了一九五〇年植树造林二千八百七十万株的任务,推动了绿化大西北植树造林运动的发展。
  这时要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首先要保护好现有的森林。只有刹住乱砍滥伐之风,保护好现有森林,才能调动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地方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安定,一些人乘机乱砍滥伐树木。“一九五〇年前半年,陕西秦岭、马栏,甘肃小陇山、洮河、兴隆山、祁连山,新疆天山等林区,曾继续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在西安城南太乙宫一带、华山等风景区也发生了严重的毁林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大部由于社会上一般人存在着传统的轻林思想,一些机关部队从局部或本位利益出发,以伐木樵采或垦荒为便宜的生产对象,或由于解决建筑木材需要,盲目采伐,加以木商牟利,竞伐、滥伐、盗伐事情到处发生。‘拔大毛’、‘剃光头’,造成森林加剧破坏的严重现象。”②为了制止这种现象,西北军政委员会于五月六日发出护林通令,指出:“近有少数机关部队、群众团体,滥伐森林,造成不少损失。此种行为应即严加纠正。”③《通令》严格规定:“一、凡防风、防沙、护堤、护路、涵养水源等保安林及名胜古迹、风景林木与土地硗薄、山势险峻不易造林地区之现有林木,一律严禁砍伐。二、上列林木以外之森林,各机关、团体、人民亦有保护义务,不得擅自滥伐。三、个别地区驻扎部队,如确因自用木材无法购得必须采伐时,须经当地省级以上政府或林业主管机关核准并派员指导在指定地区内作修枝、择伐或疏伐。”《通令》还规定了择伐或疏伐的具体原则,及群众需要的柴山和放牧地区的管理原则,要求:“各地区、乡人民政府应指导当地群众,组织护林小组,订立护林公约,经常进行护林工作”,“凡护林有功者分别奖励,违法毁林者予以惩处。”④
  七月四日,习仲勋批示西北军政委员会发出《关于宣传教育组织群众保护铁路沿线林木的指示》,指出:“铁路沿线树木,关系巩固路堤,防止水患,调节气候,直接间接对于农林水利都有裨益。”但仍有部分居民对爱护路树重视不够,时常发生折枝、掘根、砍伐、剥皮、拔苗等事情,亟须注意防止。铁路沿线各级人民政府要向居民作广泛宣传教育,禁止任意破坏,并应切实协助铁路工作人员分段养护,凡对于保护路树有功者呈报奖励,破坏者定予严惩。⑤
  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及各省人民政府遵照《通令》指示,严禁滥伐滥垦,“普遍进行宣传,并逐步建立与健全林区管理机构。在行政领导配合技术指导下,发动群众普遍展开护林运动”。到一九五〇年底,“全区已建立林管站三十二个,组织群众护林小组三百一十二个”。仅秦岭林区一处,先后建立八个管理站,一百八十一个护林小组,订立民主护林公约,参加护林群众达二千四百九十五人。有些社会治安不好的地方,还组织了部队武装护林和民兵巡山。“在森林残败,护林较有基础地区更进一步开始了封山育林。如宁夏省在全省林业会议及各界代表会议上,通过自一九五一年起封育罗山与贺兰山东侧提案,新疆省在迪化及哈密山区封山三万余亩。”由于坚决执行护林政策,“在秦岭北坡毁林最严重地区的破坏行为被停止”,“秦岭南坡,甘肃洮河、祁连山及青海、宁夏大规模的破坏也基本上停止了”。“这可说是西北森林有史以来,从滥伐破坏走向护育的转折点,为西北林业工作树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⑥“群众普遍反映道:‘如今世事不一样了,公家来管树,我们也有心劲栽树了’,因而激发了他们植树造林的积极性。”⑦西北军政委员会因势利导,组织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这一年“西北区共造林植树三千七百零九万株,超过原定计划八百三十六万株”。同时经过一年的工作,“比较精确地了解了林业情况,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给今后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⑧
  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习仲勋进一步加大对植树造林工作的领导。一九五一年一开春,按照习仲勋的要求,西北军政委员会发出《展开大规模春季植树造林运动的指示》。要求全年“完成造林五万七千六百一十五亩,植树二千六百七十六万株的任务,把西北林业工作推进一步”。并指出:西北林业“应以培植防护风沙、涵养水源的保安林为主,同时提倡栽植薪炭林以解决燃料问题,并注意栽培有经济价值的果木树及道路和城市树木。”强调:“各级政府要深入宣传动员,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进行活动,讲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掀起春季植树运动,广泛地发动与组织群众和机关、学校、部队人员进行植树,彻底纠正旧社会长期遗留下来的轻视林业的思想”,注意解决植树造林中的具体困难。《指示》提出群众与公家合作造林,“按照自愿两利原则,有苗出苗,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地出地,等价算股,按股分红等条件共同造林”的新政策。⑨
  由于政策措施对头,群众积极性高涨,一九五一年西北地区“植树造林工作的成绩很好”,尤其是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出现了国家同群众“合作造林”的新局面,这种方式“与群众利益密切结合,林权划分清楚,栽植效率大,也易保护,因此大部成绩很好。”⑩六十年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习仲勋和西北军政委员会的这一政策,与今天所推行的林权制度改革何其相似!由此我们不能不敬佩他们当年的远见和胆略。
  四月十七日,习仲勋主持召开西北军政委员会第四十一次行政会议,讨论通过了《西北区森林管理暂行办法》,共七章三十四条。二十三日,习仲勋以他和张治中的名义发布了实施暂行办法的通令。《暂行办法》明确划定了国有林、合作林、团体林和私有林的界限,再次重申古迹名胜、少数民族寺院、卫生、教育及其他特殊效用之保安林,生于悬崖陡坡及未达采伐树龄和封山育林区内之林木,一律严禁砍伐,还具体规定了管理保护、采伐利用和奖惩抚恤条例。(11)
  根据《暂行办法》,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和有关部门先后召开了木材会议和农林生产会议,规定了统一采伐办法,明确了地方政府的护林责任。就在这个时候,政务院作出了《关于适当的处理林权、明确管理保护责任的指示》,习仲勋以他同彭德怀、张治中的名义转发了这个指示,要求各地结合正在实施的《西北区森林管理暂行办法》和各省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西北地区的植树造林运动起步比较早,对政务院林业部提出的“全面护林、重点造林、合理利用”方针也贯彻得比较好,“各大中小城市都发动了较大规模的团体造林和群众植树运动”。一九五一年,西北地区林业与农业一样取得了好成绩,涌现出许多造林防沙的先进地区和个人。年底在召开的西北首届农林、水利、畜牧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表彰了林业方面的模范人物和典型地区。习仲勋在会上就植树造林运动又提出新要求,号召一九五二年继续开展大规模的植树运动:“提倡每人一年一株树运动,一年三千万株,经过十年二十年之后,就可以使我们西北所有铁道旁、公路旁、河畔、秃山逐渐绿化起来。”
  一九五二年春节刚过,西北军政委员会即在二月六日召开了第六十五次行政会议,再次强调:“植树造林工作在西北特别重要”,初步规划了东起陕北府谷,中经宁夏,西到甘肃河西走廊的三千里防沙林蓝图。这是西北林业建设史上空前伟大的壮举。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根据会议要求,开始勘测设计,筹划部署这一巨大工程。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在西北兴起之后,苗木供给不足成为突出的问题。六月八日,习仲勋批示发出了《关于育苗采种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高度重视,“特别是在营造防风防沙林、水源林、护岸林及铁路、公路两旁护路林地区的当地政府,更应切实加强育苗采种工作”,为来年的植树造林运动顺利进行提供保证。(12)
  七月间,习仲勋代表中共中央赴新疆迪化参加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二届党代表会议。此时正值盛夏,习仲勋在新疆工作了一个月,看到大片戈壁沙漠,深感绿化工作必须加快,对绿化西北也产生了新的想法。一回到西安,他就立即指示筹备召开西北地区首届林业工作会议。
  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三日,西北地区首届林业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陕、甘、宁、青、新及西安市林业方面的负责人,各林场场长、各森林管理处主任、西北农学院林业教授。会议历时十天,总结了前三年西北林业工作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了今后的工作任务。
  会议结束时,习仲勋作了《为绿化西北而努力》的讲话。这是他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认真思考后,站在全局的高度,从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所作的一篇卓有远见的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地区林业工作取得的成绩,进一步论述了开展西北植树造林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指出:“在我们国家财政经济情况已经根本好转的今天,林业工作,应该是我们即将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后林业工作的具体任务就是绿化西北。”他说: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不仅要认识中国,而且要改造中国,建设一个更好更美丽的中国。西北的林业工作者,不仅要认识西北的自然环境,还要用森林做武器来改造西北的自然环境,把荒沙地变成森林,使没有树的地方能长起树来。
  林业工作是全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任务,在西北,更有它特殊重大的意义。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风沙之害来源于西北,而甘肃、陕西的风沙又来源西北的西北。西北是黄河之源,也是黄灾之源。过去的西北是五年一大旱,三年一小旱,这些水旱风沙的灾害为什么会这样逞凶呢?难道缺乏森林不是一个重要原因吗?千百万劳动人民正盼望我们去领导他们征服这些凶恶的敌人。过去我们是向统治我们的阶级敌人进行革命,今后我们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向自然灾害进行革命了。(13)
  他根据这次去新疆所了解到的情况,指出:现在流沙逐年向内地侵袭,情况十分严重。宁夏阿拉善旗东部的流沙穿过贺兰山和狼山的缺口,正向东侵犯到平罗、磴口、中卫等地。风沙越过贺兰山、穿过长城,甚至侵犯到甘肃的景泰、民勤、武威、永登等县。那里每年都有上千亩的良田被埋没。绥远伊克昭盟的大流沙,直到陕北榆林,成为“八百里金沙滩”。流沙已侵袭到内地,每年被风沙埋没的土地也是惊人的。榆林市周围全部被荒沙包围,甚至侵袭到米脂、绥德。在新疆和甘肃西部都有一望无际的大戈壁。他还说:根据河南陕县水文站的记录,每年自黄河上游流下去的泥土就有四亿七千九百万立方米。上游农田被冲坏,下游农田就要被淹没。所以征服黄灾不仅是西北的问题,也是全国的问题。黄河下游千百万人民都注视着我们西北,中央对这个问题也很重视。我们现在要订出计划,不仅是一个五年计划,还要订出几个五年计划。我们的目标是正本清源,不仅要治理黄河,对于泾河、渭河、洛河、无定河等几个大支流也要治理好。
  习仲勋在总结前两年植树造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目标。他说:
  考查上述一切灾害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草原和森林的破坏。要消灭这一切灾害,就要恢复并且逐步发展森林。经验证明:哪里植树造林哪里就能制伏风沙的侵袭,同时也能防止水土的流失。所以各级人民政府及林业工作者应该多动脑筋考虑这个重要问题,依靠广大的劳动群众,在西北地区开展一个大规模的逐年发展的植树造林运动。我们应该在三年来“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的基础上,结合西北情况,把造林和护林并重起来。什么时候能造,就什么时候造;什么地方能造,就什么地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建造防风林、水源林、护堤护岸护路林。
  他充满憧憬地指出:“我们要在数千里的流沙线上,建造森林长城,要在滚滚河流的两岸和红土山上,到处种起树来。这样,我们的西北地区,就会变成绿荫遍地、青山绿水、气候良好,水旱风沙的灾害就会被我们逐渐征服。”(14)
  习仲勋在讲话中,还以华夏祖先创造青山绿水,留下汉桂、唐槐和汉柏等故事来说明中华民族历来是喜欢种树的,希望林业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在应该造林的地方培植起森林。他最后强调:林业工作要贯彻群众路线,切实做到“一人一把种”,“一户一畦苗”,“家家育苗”,“人人种树”,使群众懂得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道理,由群众自己来打下百年大计的基础。他还提出:在农村日益发展的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组织里,要增加采种育苗、植树造林这项任务。
  西北地区的绿化工作,在解放初的几年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需要数十年长期不懈的努力,而不是短期就能收到明显成效的。遗憾的是后来的“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使绿化大西北工程受到严重挫折,森林植被遭受极大破坏。直到一九九八年八月,江泽民在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考察延安的报告上作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批示后,绿化大西北工程又进入了一个大规模的发展阶段。
  ①彭德怀:《关于目前西北地区的工作任务》,1950年1月26日。
  ②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一九五〇年西北林业工作总结》,1951年1月。
  ③《西北军政委员会护林通令草稿》,1950年5月9日。
  ④西北军政委员会通令:《保护森林严禁滥伐》,1950年5月11日《群众日报》。
  ⑤彭德怀、习仲勋、张治中:《西北军政委员会通令》,1950年7月5日。
  ⑥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一九五〇年西北林业工作总结》,1951年1月。
  ⑦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一九五〇年西北林业工作总结》,1951年1月。
  ⑧西北军政委员会:《展开大规模春季植树造林运动的指示》,1951年2月16日《群众日报》。
  ⑨西北军政委员会:《展开大规模春季植树造林运动的指示》,1951年2月16日《群众日报》。
  ⑩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一九五一年第一季度西北林业工作综合报告》,《西北政报》第2卷,第39页。
  (11)《西北区森林管理暂行办法》,《西北政报》第2卷第3期,第41—44页。
  (12)西北军政委员会:《关于育苗采种工作的指示》,1952年6月8日。
  (13)《习仲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229—230页。
  (14)《习仲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231页。
  

习仲勋传/《习仲勋传》编委会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