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习仲勋 > 全文图书 > 习仲勋传(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流放洛阳
《习仲勋传》编委会

  “换一个环境,休息养病”,与其说是八年“监护”的结束,还不如说是异地流放。专案组给习仲勋选择的“休息养病”地点还是洛阳。之后,习仲勋在这里又度过了三个春秋。
  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晚,习仲勋离开监护所的第五天,还来不及与儿女们见上一面,便由河南省公安部门两位处长陪护乘火车到了洛阳。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让夫人齐心与他同去,以照顾生活。当晚,他们住在洛阳市区的一个旅社。习仲勋提出最好住到离市区较远而又靠近农村的地方,以便接触工农群众,还想回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去。
  习仲勋这次到洛阳,由于问题的性质同上次不同,没有让他去洛阳矿山机器厂,而是将他“安置在矿山机器厂附近的耐火材料厂里,同工人住在一起,交给一个造反派头头管制,仍继续监视行动,但总算有了一定的自由”。从此,他继续过起“既不是党员,又没有工作”①的生活。
  洛阳耐火材料厂位于洛阳矿山机器厂南侧,中州西路从这两个厂中间穿过。这个厂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发展冶金工业而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我国第一座大型耐火材料生产企业。一九五八年建厂投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生产工艺比较先进、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颇具规模的中、高档耐火材料生产基地。“文化大革命”中,这个企业是“重灾区”。一九六七年六月因武斗全面停产,持续一年多时间,一九六八年恢复生产后又出现严重亏损。此后,厂里派仗不断,斗争激烈,生产一度陷入瘫痪,只能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百分之二十几。
  习仲勋对这个厂是熟悉的,他曾于一九六〇年五月到这里考察工作,并对当时正在修建的厂办公楼提出过建议。
  习仲勋夫妇被安置在洛阳耐火材料厂生活区,住在一栋住宅楼的二层西房,面积仅有二十四平方米。房内南侧隔出了一间卧室,外面半间是过厅兼厨房,西面墙上有一个窗户。夏季,由于西晒室内温度特别高,习仲勋身体较胖,本来就怕热,因而格外难熬;严冬,室内温度很低,靠蜂窝煤炉取暖做饭,屋里充满烟油味,十分呛人。特别是窗外不远的电杆上架着的高音喇叭,整天响个不停,使他难以正常休息,心神非常烦躁。这一时期,习仲勋的工资已被停发,每月从厂里借二百元生活费,和其他工人一样,从粮站买回每人每月供给的二十九斤标准粮和五两食油。对习仲勋的这种不公待遇,厂里一些工人群众愤愤不平,而他却笑着说:“我看这就不错了,总比监护时住监狱好多了。”②
  与习仲勋相邻的民兵连长、电工师傅刘学忠,是习仲勋家的常客,有空也帮着干些活。但是,他还负有一项“特殊使命”,就是按照厂里的布置,监视习仲勋的日常活动,发现情况随时向厂组织部报告。许多年后,刘学忠说:“那时也是奉命行事,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是厂里的基干民兵,要听从指挥,服从领导。但是,我很快发现这位邻居是个好老头。他关心工人生活,平易近人,说话办事都在理上。虽然遭受了十多年磨难,却从没听见他发过一句怨言。时间长了,我对他的感情也深了,从心底里同情他,热爱他,因而就难以履行监视职责了。”③其实,真正负责监管习仲勋的是洛阳耐火材料厂党委副书记郭永太。郭永太原是厂里的一个普通工人,在“文化大革命”中靠造反起家,成了群众组织头头,后又当上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开始他对习仲勋态度傲慢,说话打官腔,不时流露出造反派习气。习仲勋很看不惯这一套作风,经常给他讲道理,教育他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之后,郭永太对习仲勋敬畏起来,遇事常向他讨教。在习仲勋的教育和影响下,郭永太立场逐步发生变化,很快与造反派分道扬镳。一次,习仲勋问郭永太:“如果林彪集团上了台,我要上山打游击,我要你给我带路,你带吗?”郭说:“我带。”习仲勋又说:“你如果报告上去,也不过把我押起来,一下子还杀不了头。而你顶多只能做这个厂的一把手,再也上不去。上去了,你也没有这个本事,你说对不对?”郭永太连声说道:对,对。习仲勋把监管他的人教育成好朋友的事,在洛阳耐火材料厂流传至今。一九七八年六月,郭永太因“文化大革命”中犯有错误而被免除职务。但是,已恢复工作的习仲勋没有嫌弃这位犯有错误的人,很长时间还与他保持着联系。当组织调查郭永太在监管习仲勋期间的表现时,习仲勋肯定了他的进步,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流放”的日子是漫长而难熬的。习仲勋热爱革命事业,热爱工作,也热爱自由幸福的生活。然而,此时他失去了享有这些的权利,但“没有想到的是,这段时间是仲勋感到最为舒畅的日子。因为他又有了和广大工农群众在一起的机会。虽然深受冤屈,仲勋却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人民的温暖,他的心灵获得了莫大的安慰”④。他的夫人齐心这样描述习仲勋这段生活的感受。
  这时的习仲勋,由于被关押近八年,身体已不如以前,“恢复身体健康是他所面临的第一项任务”。尽管这里的环境有些压抑,厂里有时气氛还有些诡谲,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直率开朗的性格,每天生活内容主要有散步、读书看报和洗澡三件事。清晨,他起得很早,到附近的南村堤坝上散步,锻炼身体。他步履矫健,走得很快,有些年轻人也跟不上。早饭后,到厂区职工澡堂洗澡,回来时顺便到厂宣传部借上一些书报在家阅读,路上遇见工人或农民群众便打打招呼,聊聊天。天天如此,周而复始。他这样有规律的生活,是基于两点考虑的。读书看报,关注国内外大事,使自己的思想不致在形势的变化中落伍;散步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一则免得在困境中受病痛之苦,给他人增添麻烦,二则他想到自己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相信沉冤终有洗雪之日,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将来才有可能更好地担负起工作重任。一九八二年,习仲勋年届七旬,仍体格健朗,精力充沛。他谈起在“流放”时锻炼身体的体会时说,那时虽然被下放到工厂,但还“可以和工人农民接触,同他们交朋友,说心里话,没有精神负担,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然后散步到七点半,每次走十八华里,风雨无阻。现在身体之所以好和健康,就是那时坚持锻炼的效果。恢复工作以后,就没有条件坚持这样做了”。⑤
  齐心由衷地佩服习仲勋超人的毅力。几十年后她回忆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天气,每日早上,他都要去郊区散步两小时。上午和工人一同在浴池洗澡,然后读书看报,下午又到郊区水库散步。时间长了,他和看护水库的邓老头儿及郊区的农民交上了朋友,每每凑到一起的时候,他们总是谈笑风生,好像有说不完的话。”⑥
  一九七五年八月底,习仲勋专案组派人到洛阳,就拟好的一份审查结论草稿征求习仲勋的意见。结论说:习仲勋问题恢复“文化大革命”以前的结论。而这个结论仍然维持习仲勋犯有利用小说《刘志丹》反党严重错误的定性。看到审查了十几年仍然回到以前的结论时,习仲勋尽管内心非常不满,又觉得没有再增加新的罪名,便表示基本同意。但是,他要求对结论中两段不符合事实、完全凭空主观推断的话作出实事求是的修改,并明确表示:我过去反对,现在反对,将来还反对。⑦在这两段话没有修改之前,我拒绝在审查结论上签字。两段话,一段是说小说《刘志丹》是在他授意下写的,一段是说小说《刘志丹》是反党性质的错误。专案组人员仍坚持要习仲勋写出书面意见,表明基本同意审查结论草稿最后的结论,才肯带走。他们还特别说明,结论草稿待中央研究后再来洛阳征求意见。
  遗憾的是,不久中国的政治形势又一次出现逆转,一场经毛泽东同意而发动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这个运动既违背事理,又不得人心。它否定了邓小平在整顿中提出的许多正确政策和措施,批判和打击了一批坚持整顿政策的领导干部,使刚刚出现的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习仲勋的审查结论和他的反对意见,自然无人顾及,再一次冤沉海底。
  转眼到了一九七六年。这一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的一年。
  一月八日,周恩来逝世。九日晨,寒风凛冽,云雾蒙蒙。刚从南村大坝上锻炼回来的习仲勋,被低沉的哀乐声所震惊,一个撕心裂肺的噩耗传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他顿时泪流满面,心情极其悲痛,回屋坐下后一时难以站立起来,好像天要塌、地要陷,大厦将要倾。七月六日,德高望重的朱德委员长逝世。九月九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八个月时间里,三位巨星陨落,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这段时间里,对领袖怀有深深崇敬之情的习仲勋更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周恩来逝世的消息播出的那一天,他沉痛地给周恩来治丧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发出唁电,并转邓颖超:“惊闻噩耗,不胜悲痛至极,不能亲临悼念,深为终生憾事。”当时一些人劝他不要这样写,他说,不这样写,老干部不会理解。除非把我关起来,不悼念总理心里过不去呀!⑧
  习仲勋是一位性格坚强、“有泪不轻弹”的人,洛阳耐火材料厂的职工却都知道他三次哭悼周恩来的事。一次是周恩来刚逝世后的一天中午,工人们听见习仲勋屋里传出哭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当人们推门进去时,只见他面对周恩来的遗像失声痛哭。一次是厂里职工自发地在俱乐部设灵堂悼念周恩来,习仲勋和工人们一起默哀悼念,他泪流不止,泣不成声。还有一次是习仲勋经过厂门口,看到橱窗里周恩来的照片,边看边流泪。有张是他和周恩来在十三陵水库劳动的照片。他给周围的工人讲述说,周总理在前边拉车,我在后面推车,这张照片把我抹掉了。为什么要抹掉呢?这是历史呀!他一时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在场的人都为之感动。
  习仲勋对周恩来的感情极为深厚。三年后的一九七九年他写过一篇纪念文章,十分动情地说道:“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在这三年多里,想起在总理领导下工作的日子,想起总理为革命和建设建树的丰功伟绩,想起总理通宵达旦地为人民操劳,我就深切怀念,心潮澎湃。我总觉得总理没有离开我们,总理的革命精神,总理的崇高品质,总理的音容笑貌,总理的光辉形象,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⑨
  朱德逝世后,习仲勋回忆起和朱德在一起的情景,给工人们讲述朱德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质。他说:朱老总心地善良,为人宽厚,经常教诲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注意锻炼身体,才能做好工作,为社会主义贡献更多力量。他感叹朱总司令这些亲切的话语再也听不到了。毛泽东逝世后,他独自到南村的山上采了一束小花戴在胸前,默默肃立良久。厂里开追悼会没有通知他参加,他却胸戴白花主动地站在人群中,和大家一起深情悼念。
  这一年,“四人帮”加紧篡党夺权。四月上旬,他们把悼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的天安门“四五”革命行动定为反革命事件,邓小平因此被错误地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发生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到极其惨重的损失。天灾人祸使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习仲勋忧心如焚。
  从年初开始,洛阳耐火材料厂和全国一样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无政府主义又一次泛滥,生产再次陷于瘫痪状态,当年产量下跌到二点八四万吨,亏损三百二十八点七九万元。习仲勋对一些厂领导和工人说:搞运动,可千万不能放松生产,国家的企业不发展生产,严重亏损怎么行,这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就会削弱呀!
  四月七日晚,习仲勋在楼下一个工人家里,通过收音机收听到天安门发生了所谓的“反革命事件”,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他顿时控制不住情绪,猛地起身拍桌子说:“胡说,简直是胡说,人民悼念总理有什么错?邓小平这个人我了解,毛主席都说他是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唉,中央又发生了什么事?”⑩他像是在问别人,又好像是在问自己,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十月六日,在北京发生了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事件,党中央一举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这一消息,习仲勋最早是从女儿桥桥由北京写给他的信中知道的,当时这件事还没有公开,但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接到信的第二天便将这一特大喜讯告诉与他同去洗澡的一位工人:“女儿给我来信了,有大事,你看看。”这位工人对看别人的家信一时感到为难,习仲勋便催着说:“叫你看,你就看。中央把‘四人帮’逮起来了。不过你先不要外传,中央很快会公布的。”(11)
  十月十四日,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公诸于世,人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次日,习仲勋致信华国锋,热烈祝贺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他在信中表示:“决心养好身体,更好地继承毛主席的遗志,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无条件地听从党中央的指挥,把余生全部贡献给党,力争为人民多做一些工作。”信尾署名为“一个仍未恢复组织生活的毛主席的党员习仲勋”。(12)
  十月二十二日,洛阳市党政军民四十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游行,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那天晚上,很少动手做饭的习仲勋亲自操刀掌勺和大家一块儿做了一桌饭菜,请来了邻居、朋友共同分享(13)。
  从这一刻起,习仲勋像变了个人似的,更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厂里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建设。洛阳耐火材料厂要召开批判“四人帮”罪行大会,运输科一位职工担心自己的批判稿写不好,习仲勋知道后鼓励说:我来帮你修改,应该深揭、狠批这些人的滔天罪行,彻底肃清其影响。他接过稿子,逐字逐句地推敲修改,包括改正错别字。当他看到稿中将粉碎“四人帮”,为民平愤的“愤”字写成“奋”字的时候,迅即改过来,解释说“愤”是愤怒的意思,“奋”是奋斗、勤奋的意思,虽然音同,但义不同,不能混用。这位工人至今一直珍藏着习仲勋精心修改过的这篇批判稿。
  ①习仲勋与金日成谈话记录,1982年10月14日。
  ②《习仲勋革命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505页。
  ③刘学忠谈话记录,1997年8月16日。
  ④齐心:《我与习仲勋风雨相伴55个春秋》,《纵横》1999年第1期。
  ⑤习仲勋与金日成谈话记录,1982年10月14日。
  ⑥齐心:《我与习仲勋风雨相伴55个春秋》,《纵横》1999年第1期。
  ⑦《习仲勋革命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507页。
  ⑧《习仲勋革命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507页。
  ⑨《习仲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301页。
  ⑩丁敏谈话记录,1997年8月16日。
  (11)丁敏谈话记录,1997年8月16日。
  (12)《习仲勋革命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507页。
  (13)《怀念习仲勋》,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30页。
  

习仲勋传/《习仲勋传》编委会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