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马文瑞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马文瑞传》第一章 山村少年 第二节 入团
《马文瑞传》编写组

  马文瑞在周家崄高小上学期间,正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时的陕北,多年在井岳秀的封建军事统治之下。井岳秀执掌军政财大权,俨然成了陕北二十三县的土皇帝。为了维持其反动统治,供养军队、官僚,井向人民征收了多如牛毛的粮赋、捐税,摊派繁重的差役。依附井岳秀的地主豪绅也乘势盘剥,敲骨吸髓。他们对农民的剥削主要是收地租,放高利贷。地租占收成的三成到五成甚至更高,高利贷月息三分至五分,高达八分至一角,到期不还,利上加利,逼得农民只得卖出仅有的土地。实物地租之外,又出现货币地租,灾荒年,农民一年辛苦所得,不足应交粮款。井岳秀及其政府把军队和民团派驻各乡镇,农民不交粮款,就会遭到军队和民团的搜捕和吊打。马文瑞在家乡就经常看见背枪的团丁和手持棍棒的衙役,催粮逼款,横行乡里,赶得穷苦人到处躲藏,造成卖儿鬻女,乞讨饿死甚至被开枪杀害等种种惨剧。而井岳秀等军阀豪绅则花天酒地,妻妾成群。
  耳闻目睹的社会黑暗,使马文瑞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他在外地念书的表兄冯文江,每次回到家乡,总要跟他谈谈外面的新事物、新思想,讲些中国必须要革命的道理。马文瑞感到他讲得很在理,增强了自己改变黑暗现实的愿望。两人常常交谈到很晚。
  冯文江,马文瑞姑姑的儿子,陕西早期重要的共产党人。他的家就在离马家阳湾村十几里的冯家渠村,自小就和马文瑞经常来往。冯文江1925年在北京中国大学上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5月由北方局介绍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不久转为共产党员。当年10月回到陕西关中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初任西安中山学院农运班政治主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曾任党的绥德县委书记,陕北特委负责人。大革命时期他就在陕北颇有名气,是年轻的马文瑞心中颇为敬重的革命者,他对马文瑞参加革命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1924年起,中共陕北地方组织先后在绥德四师(全称为陕西省立第四师范)、榆林中学和延安四中成立,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以绥德为中心,一系列革命斗争在陕北兴起。
  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一年后的1925年2月,在绥德四师校长李子洲等倡导下,绥德成立了拥护孙中山召开国民会议主张的“陕北国民会议促成会”,开展国民会议运动,组织扩大到十多个县。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逝世,绥德各界民众一千多人集会隆重追悼,大会上李子洲、教员王懋廷宣讲了国民革命和共产主义,“cp主义向社会宣传此为破题儿第一次,民众不独无反感且极热烈”①。6月上旬,五卅噩耗传来,陕北榆林和绥德分别成立“陕北各界对英日惨案同胞雪耻会”和“各界救国办事处”,陕北大部分县和集镇群众集会、游行,声讨帝国主义罪行,募集援助上海工人资金,筹备组建“国民救国军”以作国民武力后盾。同时成立“陕北非基(基督教)同盟总会”,在有基督教活动的县、乡、村,唤醒民众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在基督教徒集中的延安非基大示威中,提出“反对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等口号,废除因宗教纠纷延安与外国人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收回教会所办学校等。
  汹涌澎湃的群众运动强烈地震撼着陕北乡镇,反帝反封建的怒潮波及到农民大众。周家崄高小也由于教员平时讲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国民革命运动的课程,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成为学生中的主流。马文瑞从外地传进来的进步书刊上了解了诸如鸦片战争的失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五卅惨案等触目惊心的国耻痛史。这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陕北的绥德、榆林、葭县(今佳县)等地已建立起国民党临时县党部,“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口号逐步深入人心。马文瑞此时接受了三民主义,学校集会时必背的《总理遗嘱》,直到晚年还能背诵。他认为只有真正实现了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劳动人民才能摆脱封建压迫,国家才能强大,才能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
  1926年初,马文瑞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当时,《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浅说》、《独秀文存》、《向导》、《中国青年》等革命书刊在陕北城镇中小学中已经流传。马文瑞在学校的图书馆和社会上接触了这些书刊,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他如饥似渴地一本又一本地阅读,一遍又一遍地去理解。渐渐地感到迷惘的心灵上新开了一扇窗户,顿觉豁然开朗。马文瑞方知还有比三民主义更先进、更深刻、更科学的革命真理。特别是他读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宣传家和领导人蔡和森著的《社会进化史》一书,了解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唯物史观,他眼界大开。明白了孙中山的主张和革命是不彻底的,并不能使中国真正摆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役。他还把这些书刊介绍给要好的同学去读,共同探讨书中内容和要领,激发了大家追求真理,向往革命的热情。此时国共合作,大革命逐渐进入高潮。1926年夏秋之间,少年马文瑞由教师高炎者介绍,加入了国民党。
  当大革命的浪潮波及到陕北的时候,在榆林中学、绥德四师、各县中学和城镇高小,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秘密或公开地活动着,以青年学生为骨干的革命活动,普遍地开展了起来。马文瑞所在的周家崄高小,当时虽没有党、团组织,但他们一伙进步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下乡演戏,到集镇上讲演,革命的宣传活动也搞得轰轰烈烈。1926年秋的一天,曾在榆林中学加入共产党因闹学潮被开除回家的师俊伟,来到周家崄高小找马文瑞。马文瑞并不认识他,感到惊奇。原来师俊伟离开榆中后,并未放弃革命活动,当听说周家崄高小有不少进步学生,为首的叫马文瑞时,便前来联系。从此,师俊伟经常到学校找马文瑞密谈,宣传先进思想,讲解革命道理,拿来由李子洲、魏野畴等人在北京创办的进步刊物《共进》半月刊给他看,后来又带来《无产阶级政党之建设》和《入校须知》(实为《入团须知》。为了保密,当时以“大学”和“中学”分别作为党和团组织的代号)等一些如何加入党、团组织知识的小册子,要马文瑞阅读。过了一段时间,师俊伟问马文瑞是否愿意加入共青团,说这个革命团体比国民党好。这时马文瑞对马克思主义已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同时对党、团组织也有进一步的认识,加上早已入团、跟他很谈得来的表哥冯文江的革命思想影响,自然表示愿意成为一个加入组织的革命者。于是,在当年冬季由师俊伟介绍加入了共青团,成为周家崄高小第一个共青团员。当时虽是国共合作时期,但地方党、团组织并不公开。为了保守秘密,参加团组织不填表,也不举行仪式,只经介绍人介绍,上级组织同意后就算正式加入了组织,连亲朋好友都不知道。马文瑞入团后,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积极开展建立组织的工作。在短短两三个月中,先后介绍刘景益、赵拱璧、高学礼、马文德、徐登泰等进步同学入团,成立了周家崄高小第一个团支部,马文瑞任书记。
  大革命的浪潮席卷陕北各地,绥德附近各地高小受陕北革命中心绥德四师的影响,也被卷入其中。1927年春,周家崄高小在从四师来的共产党员、校长马象英,教员韩士杰领导下,成立了党的支部,书记马象英。马象英和韩士杰在教学中增设了新的社会科学课程,向学生们印发了一些进步书刊,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道理。马文瑞的革命热情很高,他把马列主义的读物介绍给更多的青年,经常找入团对象谈话,交换思想认识,了解思想动态,参加上级团组织召开的各种秘密会议。他当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和讲演会主席,成了全校颇具号召力的青年。
  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每逢乡间村民来周家崄镇赶集的日子,马文瑞便组织带领同学上街宣传,发表政治主张,扩大革命影响。他不慌不忙地把平日学来的革命知识,结合农民自身的遭遇,变为开启农民心锁的钥匙。他滔滔不绝地讲述官府欺压百姓,财主残酷剥削农民,富人身不动膀不摇,一年四季吃得好穿得好,穷人累死累活缺吃少穿,整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这不是天命,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社会造成的祸害。这样就慢慢地把农民吸引住了,听的人越来越多。
  除了在集镇讲演、宣传外,他们还在进步教师或绥德四师派下来的党员指导下,到附近农村宣传群众,组织成立农民协会。
  1927年春,马文瑞带了一些进步同学来到冯家渠村。这个村是大理河上川一个较为富裕的村庄。这里川面宽阔,水地很多。但是大片平展展的川地都集中在几户地主老财手里,多数农民靠租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平时勉强度日,一遇天灾人祸,便破产沦为赤贫,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马文瑞找到了在集镇演讲时结识的赤贫冯二。冯二对马文瑞说,上次听了你们的讲演,已串联了几十户贫苦人家,就等着你们来成立农民协会呢!马文瑞对冯二召集来的贫苦农民再一次讲解了为什么要成立农会,哪些人可以入会,农会的任务等问题后说,农会一旦成立,咱受苦人就有了靠山,谁也不敢再欺侮咱们了。农会在广东、湖南的农村已经当家作主……在贫苦农民们的热烈赞同中,冯家渠村农民协会正式宣告成立。农民推选长工冯二为农会主任。在绥德四师和周家崄高小党团员的宣传帮助下,周家崄镇周围各村也都成立了农会。
  恰在这时,冯家渠村也办起一所高等小学。因为冯家渠离家近,马文瑞便转到冯家渠高小学习。
  冯家渠农会成立后农民胆子大了。这个村有个姓张的分区区长,平时贪污公款,污辱妇女,鱼肉百姓,引起群众愤恨。马文瑞知道了,和学校一些进步师生商量后,便去动员农会组织农民开展斗争。农会经过一番周密组织和布置,召开大会,冯家渠高小也停了课,几十名学生赶来参加。群众公开同这个分区区长算账,在大量事实面前,他不得不承认贪污公款的事实。不少贫苦农民愤怒声讨张分区长捆绑吊打群众,糟蹋良家妇女的罪行,纷纷要求对张绳之以法,眼看斗争快要取得胜利,却遭到了地方反动军官张道源的镇压,这场斗争终归失败。马文瑞又回到周家崄高小。
  ① 《团绥德地委关于宣传、组织等给团中央的报告》,1925年3月。

马文瑞传/《马文瑞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