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李鼎铭 > 全文图书 > 李鼎铭与陕甘宁边区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李鼎铭与延安“双拥”运动
霍静廉
    
  李鼎铭先生是抗日时期著名的党外民主人士,他竭诚拥护党的政策,精诚与党合作,曾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在他就任时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带领边区人民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为边区的“双拥”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李鼎铭先生就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6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他的业绩,以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民主典范”。
  一、边区老百姓要尽心尽力拥护军队
  李鼎铭先生系陕西米脂人,自幼聪明好学,获前清秀才。但他不为“八股”狭隘圈子所束缚,刻苦钻研,自学精通了医学及代数、几何、三角等高等数学,先后在榆林、绥德中学任教后任榆林道尹公署顾问、科长等职。由于他公正无私、不畏强权、嫉恶如仇,深受当地群众敬重。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上任之际,党中央到达陕北已达六年,由于边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军队队卫边区的必要性逐渐淡薄,对军队的支持和援助也相对少了。拥护军队、优待抗属的工作也有所松懈,甚至也发生了被动应付、埋怨军队的现象。特别是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停发了八路军军饷,二三十万人的军队机关消费全要边区来解决,边区财政已不堪重负,人民负担过重。加之军队中一些领导同志的军阀主义倾向和本位主义观点,曾不同程度地侵犯了群众利益,造成政府和群众与军队之间的一些矛盾和隔阂。为改善军民军政关系,加强军民团结,稳定军心、民心,党中央及时提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伟大号召。李鼎铭积极响应全力支持,他一面苦口婆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和场所,宣传八路军抗战为人民的业绩,一面同林伯渠主席密切配合从政府的角度,制定一系列“拥军优属”的措施和方法,并能主动站在自我批评的基础上检查工作。一次,在政府工作与简政方案会上,他明确指出:“在军民关系上,忽略了一切服从战争的原则,忽略了军队的困难,因之对军队的爱护和拥护不够。”并明确指出:“要拥护军队,首先要干部尊重军队,教育人民拥护军队。政府尽可能帮助军队解决困难。”特别指出:“政府还应举行拥军运动,为今后拥军工作建立思想和组织的基础。”在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上,他诚恳地告诉大家:“我们的党、政、军、民是个大家庭,谁也不把谁当另人看待……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军队上一方面用血肉保卫边区,一方面实行拥政爱民,自己生产,自给自足,减轻人民负担,还帮助老百姓耕地收割,一点报酬也不要,这样的军队我是没有见过,所以我们要尽心尽力拥护军队。”一个党外人士,对我们党的机关、党领导的军队有如此宽容的胸怀,如此诚恳的态度,如此关爱的心情,我们其他共产党员、党的干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李鼎铭先生不仅这样说,而且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带动大家拥军优属。1942年,他到南泥湾视察工作,深入到部队了解情况,这里有一位战士,工作十分吃苦,经了解得知他家46口人,被日本鬼子杀了43人,逃出了他们3人,另外两位也失去了联系。他孤身一人,又在战斗中负了伤,无人照料。李鼎铭先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立即返回延安找到有关单位说:“人家负了伤,南泥湾又太潮湿,把他调到延安,让他成个家,留个后吗!”并亲自帮助协调调动。这位战士调到延安后,非常感动,他刻苦学习,认真工作,不久就被提拔为营级干部。他写信给李鼎铭先生说:“部队就是我的家,革命处处有亲人。”要永远不忘李副主席的关怀,为抗战胜利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1943年春,林伯渠代表边区政府组成慰问团到南泥湾慰问驻军,三五九旅的战士们欢欣鼓舞,高搭彩门,张灯结彩,热烈欢迎慰问团。通过这次劳军,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关系。李鼎铭在南泥湾休养时,十分关心战士,经常深入部队了解情况。他看到战士们房屋简陋,生活俭朴,但斗志昂扬,深受感动。他深有感触地说:“军队是建设边区、保卫边区的中坚力量,军民团结则是夺取抗战胜利和自卫战争胜利的保证。”回延后,他又高度赞誉了三五九旅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革命精神,号召边区干部和人民向军队学习。他在西北局举行的欢迎党外人士宴会上,激动不已地说:“自来当兵叫做吃粮的,于今咱们边区军队不仅打仗是模范,而且生产节约与帮助老百姓也都是模范,三五九旅团结部去年用南瓜、洋芋做饭,就节省了3000石细粮。我亲自看到他们开荒、节省民力及拥政爱民的实际精神,真使我五体投地。”李鼎铭先生的言行,深深地感动了边区的部队。1945年,八路军留守兵团直属队政治部,敲锣打鼓将一面“民主典范”的光荣匾赠送给陕甘宁边区政府,李鼎铭先生代表边区政府接过了匾牌。这里也渗透着李鼎铭先生的一份功劳啊!
  二、制定拥军政策,完善拥军法规
  李鼎铭先生在积极开展拥军优属的工作中,深深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永久性。为了使“双拥”工作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并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他积极建议政府制定一系列拥军优抗的条例和法规,并亲自修改签发条例。1941年5月1日边区政府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政》明确规定“增进军队与人民的亲密团结”和“加强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工作,彻底实施优待条例,务使八路军及一切友军在边区的家属,得到物质上的保护与精神上的安慰”。同年8月,边区政府又公布了《优待抗属代耕工作细则》。1942年6月边区政府又发出了《关于抗属代耕工作的指示信》要求各级政府“爱惜民力,体会民难,纠正有名无实的现象,使军民更加团结”。同年还制定了《抗日军人退伍条例》。1943年1月15日,边区政府公布了《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决定强调:“拥护军队是边区人民与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八路军是人民自己的武装”,它“不仅坚持了华北抗战,在全国抗战中起到了支柱作用,而陕甘宁边区的保卫,人民民主民生利益的保护,亦全赖有八路军的镇守”。与此同时,李鼎铭和林伯渠主席为使“双拥”运动能掀起一个高潮,规定将每年的1月25日—2月25日定为边区拥军运动月,发布了边区政府《拥军月具体办法》和《陕甘宁边区拥军公约》,以此来表示边区政府和人民拥护军队、爱戴军队的真挚决心。同年1月27日,李鼎铭与林伯渠同志一起,以62300余元慰劳金,慰劳延安附近驻军、干部医院、休养所以及抗属退伍军人等。同时修订完善了《陕甘宁边区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优待抗日工作人员家属暂行办法》《边区动员潜逃逾期不归战士归队暂行办法》《陕甘宁边区抗属离婚处理办法》《陕甘宁边区调整军政民关系,维护革命秩序办法》等等。抗战八年仅边区制定的拥军优抗条例达13个。这些条例、法规的产生、实施无一不渗透着李鼎铭和林伯渠主席的心血。这些拥军优属政策的完善使拥军工作更加制度化、法制化,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双拥”运动的持续发展。
  三、拥军不忘优属
  李鼎铭先生在拥军的同时,不忘优属工作,他始终认为拥军与优属必须紧密联系同步进行,只有优待了抗日军人家属,才能稳定军心,解决军人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安心部队,英勇杀敌。因此,他经常深入到抗属家中,问寒问暖,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检查优抗工作落实情况。一次,他在检查优抗工作中,发现替抗属代耕、收割有不及时和不到位现象,也有优属重服役军人、轻残废军人的现象。他立即建议政府,专门组织身强力壮代耕队,首先为抗属、缺乏劳动力的军属耕地、收割。对于伤残军人家属也要一视同仁,不能轻视偏待。随着边区部队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各地来边区的抗日军人家属也越来越多,还有许多投奔军人的亲戚朋友。为安慰军人,解除军人的顾虑,李鼎铭先生和林伯渠主席,积极开展深入耐心的思想工作,优先安置抗日军人家属,使他们安家落户,安居乐业。还组织抗日军人家属开展大生产运动,改善生活,提高其社会地位。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还专门设制“模范家属”奖励。三五九旅家属陈敏、柳辉明被评为“模范家属”,光荣地参加边区劳模大会。还积极创办了抗日军人家属学校,优先安排抗日军人家属工作。优先抗属子女入学、入托。对于牺牲和残废军人除发给抚恤金外还长期给家属或本人多方面的优待,按物价上涨增加残废金。李鼎铭先生还利用他精通中医的特长,为抗属医病送药。1947年在转战陕北的途中,李鼎铭先生长途跋涉,劳累了一天正准备开饭,忽然听到有人呻吟,他急忙问村干部是不是有人病了,村干部说:“贫农王大爷的儿子参军打仗不在,大爷感冒后引起伤寒,没钱治病,已准备后事了。”李鼎铭听后,立即放下饭碗,过去给王大爷就诊。先用针灸,后开偏方医治,并安慰病人安心吃药养病,病情就会减轻,并将自己的一碗汤面端给大爷吃。第二天,大爷的病情真有了好转,一家人感激不尽地想留他们多住几天。李鼎铭真诚地说:“大爷是革命战士的父亲,我们有责任帮助他。”
  边区政府对抗属的关心和照顾,深深地感动了抗日军人的家属,他们纷纷写信捎话,要丈夫和儿子英勇杀敌,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
  四、一切服从战争
  李鼎铭先生在陕甘宁边区任副主席七年,这也正是革命战争的七年,他不仅认为参军参战就是拥军,而且认为做好战时后勤保障一切服从战争也是拥军。1946年,蒋介石蓄谋进攻陕甘宁边区,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召开“保卫边区,保卫延安”动员大会,号召军民进入战斗准备,搞好参军参战、劳军、防奸、担架、运输救护和坚壁工作。李鼎铭先生认为在革命战争中,不论是政府或是人民要一切服从战争,全力支援前线。他在动员会上批示:一、大家要负起责,站在自己岗位上,坚决保卫边区;二、每个干部要绝对服从上级命令以争取自己战争胜利;三、每个干部要抱定牺牲决心,以视死如归的精神参加战时工作。在李鼎铭与林伯渠的动员下,边区掀起声势浩大的参军参战热潮,出现了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胡匪的动人场面。据不完全统计,仅1946年到1948年,边区有19016名青壮年参加了主力军和地方兵团,有16053名地方兵团战士转入主力野战军。参加担架队、后勤运输队,修路、破工事民工达349740人次,妇女做军鞋929000双,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充分体现了边区人民拥护军队的热情。
  在边区政府拥军优属的同时,八路军留守兵团和政治部1943年1月25日发出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并决定把每年的2月5日至3月5日作为军队的“拥政爱民运动月”,专门发布了《关于拥政爱民运动月的工作指示》。检查了部队对待政府和人民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军队必须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重要意义。一二○师师长贺龙特意撰写了《开展拥政爱民运动》的专论,要求部队彻底检查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检查部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情况,对发现有损害群众利益者,实行赔情道歉,举行规模宏大的拥政爱民活动。留守兵团在《解放日报》上,还公布了《拥政爱民公约》,把它作为军队开展拥政爱民工作的准则。
  通过军民的共同努力,“双拥”活动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根据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军拥民、民爱军、军民团结一家人,“双拥”之花在延河两岸争先开放。“拥军”大秧歌也从延安扭向北京,扭向全国。李鼎铭先生拥军优属的事迹从延安时期流传至今,为我们今天的“双拥”活动,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在举国纪念建党80周年之际,我们欢聚在革命圣地延安,纪念李鼎铭先生就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60周年学术研讨会,这对我们增进党内、外团结,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有着极好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代表延安革命纪念馆,对参加这次大会的各位代表、李老先生的亲属及为这次大会作出不懈努力和贡献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鼎铭与陕甘宁边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