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徐向前 > 全文图书 > 徐向前军事文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临汾战役战术总结*
徐向前

  (一九四八年六月十六日)
  A、战役一般检讨
  一、此次临汾之役,双方均用堑壕作战,地堡对地堡、坑道对坑道,每一据点每方土地均反复争夺,多者达三四次,敌精锐第三十旅在各次争夺战中消耗殆尽。我全役共用炸药十万斤,炮弹十万发,动员群众门板二十六万块,梁木十万根。战斗持久残酷,规模宏大,足称阵地战范例。此次作战又因时间拖长,最后发展为地面下的立体攻势,敌我在地面下均有交通壕,再下有地道及坑道,攻势剧烈复杂,紧张达于极点。部队因思想准备不足,对此缺乏预见,开始攻击时一般均操之过急,表现浓厚之游击战、运动战作风,猛打猛冲,队形密集,不爱筑工事,不精细计算,不讲求协同动作,因而招致过份伤亡,多走弯路。经验告诉我们,从游击战、运动战转变为阵地战,必须有充分之思想的、物质的、组织的以及技术的(必须普遍学会土工作业及爆炸)准备。有些干部不善于接受与领悟别人经验,只是在实际战斗中支付相当代价,亲身体验后才开始转变,这是部队今天存在的严重问题。
  二、必须善于分散敌之兵力,以便迅速突破与分割敌人。必须充分发挥我兵力之优势,从两个以上不同方向进行突击并保有两个以上之突破口,但火力不应分散,应将百分之六十以上火力集中于主要突击方向,突破手段一般应以坑道爆破为主,强行爆破与炮火开缺口为辅。因前者具有较高之威力,并能以其突然性使敌猝不及防,易于攻克。
  三、必须注意步炮工诸兵种之协同动作。此次经验证明,凡火力集中使用完全压制敌火力,坑道方向距离正确,爆破口填平外(内)壕,步兵乘爆炸烟雾于炮火向两翼及纵深延伸之瞬间勇猛冲锋,三者能密切配合者,突破必能成功,否则必遭受挫折,增加伤亡与消耗。我指挥员一般不善于对此三者进行一元化的指挥,有分工而无统一,产生战术运用之肢裂现象。
  四、过去虽然进行了对临汾、安阳等城市敌据点情况之调查,但一般对敌工事构筑情况了解不够。且打入人员因缺乏军事常识,不能供给有价值的与详细的材料,此项工作今后尤应改进。
  B、几个战术问题
  一、肃清外围据点的战斗
  此次敌采取外强中干的战法,将主力布于外围与我决战,因此外围战斗乃是消耗敌有生力量,开启胜利之门的锁钥,它与登城战斗有同等重要意义。开始我们对此认识不足,各纵队多以战力最弱之部队担任攻击外围据点,致多不能达成任务,且迁延时日,增加伤亡与消耗,予敌以改进战术、增强工事的机会。因此我在兵力使用上除保留若干最强之团队作登城箭头外,应尽量将较强团队使用于扫清外围据点之敌。攻击手段视据点情况而异,对设防坚固之据点一般应利用交通壕、地道及构筑地堡前进接敌(地道较交通壕费时费工大,但较安全),而以坑道爆炸及火力突击攻取之。如据点之外有两道或三道外壕时,应挖掘多条坑道超越外壕底部,使主阵地与外壕及副防御如铁丝网等能同时一举爆破,对设防不甚坚固据点应在火力充分援助下以连续爆破攻取之。不宜过份依赖交通壕,致延误整个战役之进展。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手段,均应充分发挥工兵爆破及以火力分别掩护小组突击之小群战法。
  二、进攻与防御的结合
  整个战役系由连续进攻及连续防御错综交织而成,我每攻占一据点后敌必组织反扑,或施行火力逆袭,只有经过多次胜利的防御战斗后,这些据点才得最后巩固。由于我干部不善于组织防御,故开始时每一据点的巩固均付出了数倍于攻占时所付代价(多为敌炮弹杀伤)。因此攻击之前,应作防御战斗准备;占领敌阵地后,应即构筑地下工事,以地道互相连贯之。并应作纵深配备(设警戒阵地,预备阵地及指挥阵地)构筑必要之副防御物,预先测定各种火器射击距离,加强侧防火力,组织严密火网,控制有力突击队及预备队于阵地后方或侧方分散隐蔽,诱敌来攻而歼灭之。外围据点之攻取,巩固与扩展是全役中最长与最艰苦的一段。
  三、如何进行坑道斗争
  坑道爆破是此次突破城垣的主要手段(城基厚三十公尺,使用黄色炸药六千斤和黑色炸药一万二千斤各炸开四十余公尺之缺口),敌同样在城内挖掘反坑道(每五十米一条),双方使用大小坑道共在七十条以上。在坑道斗争中须注意下列各点:
  甲、必须有坚强之组织。每一突击方向应设一坑道指挥部,以旅级干部担任指挥,工兵干部担任技术顾问,配属以坑道保卫部队及坑道作业部队(吸收矿工参加)。工兵应用器材及材料应预作计算与准备,尤应经常备带火具。
  乙、应注意与步炮兵之配合。步兵应确实控制外壕,保证坑道顺利通过外壕;工兵应确实爆破外壕,使步兵便于控制;炮兵则应组织制压及扰敌射击,掩护坑道作业之进行。
  丙、应随时准备进行坑道战斗。坑道内配备坚强之战斗小组,携带炸药、冲锋枪、手榴弹等,并设听音哨,发现敌坑道挖近,我坑道有遭受破坏可能时,应主动爆炸之,然后稍退数步继续绕道前进。如遇坑道挖通时,应迅速歼灭敌人,控制敌之坑道。
  丁、坑道可分如下二类:一为超越外壕坑道,一为利用外壕内沿挖掘之强行坑道。后者易于掌握距离,费工较小,如能确实控制外壕,自宜多用;一般两者可兼用。在技术上应准确测算距离。否则将使爆破变为冲天炮乃至前功尽弃。
  戊、为防敌破坏,坑道数量宜多,并尽可能挖深,每条主坑道两侧,又须挖两条支坑道防护之。坑道口务须坚固,出土及气孔应力求隐蔽,坑道口附近不可设置炮兵阵地。
  四、如何控制外壕
  占领与控制城外壕斗争,是全战役中最紧张与最尖锐的斗争。我控制外壕方法如下:
  甲、将外壕外沿宽正面炸毁,泥土掷于壕底,坑道得以从下面通过。此次敌有三个连于我爆破外壕时埋死于内。
  乙、坑道挖近外壕,壕壁开凿腰枪眼,封锁壕内,另挖地道通至壕底,筑多数地堡,地堡两翼设副防御物。再于外壕上方筑地堡及投弹巢,与壕内地堡及壕壁枪眼构成立体火网。在夺取外壕战斗中须组织炮火摧毁城墙上敌之层层火力点,并以机枪封锁敌工事枪眼,使其不能扫射及投弹。外壕如为我确实控制,登城障碍即告扫除。
  五、如何组织火力
  甲、为什么要集中火力?如果能在战斗中摒除无组织射击,将火力最大限度集中于决定的地点与时间,则任何攻击必能奏效。经验证明,只要有良好之组织,我之火力即可将敌火力完全压制,并可摧毁敌任何地面工事至相当程度。由于不善组织火力及集中火力,常使一次即可成功的战斗反复数次才能完成。
  乙、各种火力组及其任务之区分。登城战斗时各级指挥部应组织专门之火力指挥部,纵队(一般均配属榴弹炮)组织远射炮兵群制压敌纵深炮兵,另配备若干曲射炮组成机动炮兵群,以压制突然出现于敌纵深之炮兵目标。旅配以山炮、野炮、战防炮、十二及十五公分口径迫击炮,并集中最大数量之八二迫击炮与重机枪,组织若干火力集团,担任压制、破坏及拦阻等不同任务,直接掩护步兵登城。担任突击之团队,一般不另组火力指挥部,其火器均伴随步兵登城(但攻击外围据点时不在此例)。
  丙、各种火器开火之一般顺序。坑道爆破前一小时,山炮、野炮、平射炮及十二公分迫击炮、八二迫击炮开始完成对正面阻碍步兵登城之敌火力点,特别侧防火力及城上地堡之突袭,旋即进行抵近破坏射击(登城前数日可作必要之摧毁)。爆破前半小时,十二公分及十五公分曲射炮以集中火力,向突破口内敌建筑物、内壕、地堡布雷区及其他防御设备(事先须调查清楚)行破坏射击,扫清我突破城垣后向纵深发展之障碍。爆破前十五分钟,八二迫击炮及五〇、六〇炮向城上及突破口两侧与内壕之间行散布射击(面的射击),重机枪则对危害我登城之敌枪眼行压制射击。坑道爆破成功,步兵发起冲锋时,各种曲射炮火应超越突破口向纵深及两翼延伸,粉碎敌之抵抗。平射炮除少数向敌纵深及侧方行压制射击外,一般均停止射击。山炮及战防炮待机入城。榴弹炮此时应集中射击城内敌指挥所及炮兵阵地。
  丁、炮战实施办法。我炮兵于进行破坏射击时,必须同时以一部火炮担任压制敌炮之任务。应有多数预备阵地,以便随时转移射向。射击时应力求齐放。对城上之敌炮兵阵地及观测所必须予以摧毁。此外炮兵于支援步兵完成攻击任务后,必须保留必要之火炮继续压制敌炮兵,协助步兵进行防御。
  戊、使用炮火打开城墙缺口。据此次经验,野炮抵近射击四百至五百发,可将厚三十公尺,高十五公尺之城墙打开四十至六十公尺之缺口,需时约四小时。射击之要领:先下后上(由城墙离地四米处),先集火后分火,先使用延期信管,后用瞬发信管。城墙砖层经山野炮弹剥落后,可以若干十二公分迫击炮及八二炮平射辅助,以加速其破坏之进程,同时并可节省山、野炮弹。
  六、登城战斗
  甲、登城时机之掌握。坑道爆破成功后,突击队应趁爆炸烟雾迅速登城。此次临汾东关战斗,城墙爆破后,我突击队趁砖土未落时即行登城。突击队之位置以能不失时机、不为爆炸杀伤为准则,并须视城墙高矮及装药量多少而转移。一般以距突破口六十至八十公尺处为宜,有时在突破口两侧亦可。
  乙、登城的战斗队形。登城部队——般以一个营为一梯队较适当。第一梯队营又分两个梯队。一梯队两个连并肩登城,并分向城墙左右两端迅速发展,以巩固和扩大突破口。该两连又各以一个排沿城脚下向两翼发展,消灭敌之倒打火点及掩蔽部内之敌,与城上部队呼应前进。城上部队,每个连又分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排担任消灭城上地堡及掩蔽部内之敌的任务;第二梯队排担任改造工事并以火力支援城上城下攻击部队的任务。另第一梯队营应选择一最坚强之排或连,携带黄色炸药及轻便梯子,位于第一梯队连之前以最迅速动作爆炸城内内壕,开辟入城道路。营之第二梯队则应紧接一梯队之后登城,其重机枪、迫击炮占领城上阵地,以火力支援步兵冲锋。步兵连应即经内壕缺口迅速向纵深发展,占领房屋,接应第二梯队营跟进。此种队形,在此次攻占东关及内城两次登城战斗中均曾采取,获得成效。它的优点是能迅速巩固扩大突破口与城上阵地,又能迅速向纵深发展,不失战机,使用此种队形,须特别注意下列诸点:
  第一、须明确指定指挥位置,各级指挥员必须紧随其第一梯队之后,以便及时了解情况掌握部队。
  第二、必须保持攻击箭头之锋锐顽强,对攻城部队平时有充分训练,保证其经常满员,由坚强干部指挥,并配以充足之武器弹药(多带冲锋枪、手榴弹、炸药包)。
  第三,步兵重武器,必须伴随步兵施行火力突击。
  七、巷战
  内壕为突破城垣后所遇到的主要障阻,必须采用小分队,分数路通过之,切忌队形密集。前进中正面受阻时,应即向两翼迂回,大胆插入纵深,割裂敌人,断其退路。对敌核心阵地应先派部队监视,俟市街肃清后,再以政治喊话等方法促其放下武器,切忌将主力胶着其中,致影响战斗之发展;遇到顽抗时则须组织火力,以步炮工联合力量攻占之。
  * 这是徐向前给各战略区负责同志的通报。
  

徐向前军事文选/徐向前著.—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3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