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徐向前 > 全文图书 > 徐向前军事文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把握时机发起外线进攻*
徐向前

  (一九八五年十月)
  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1),历时两个半月。我军先后歼敌近两万,缴获长短枪一万二千余支及大量军用物资,沉重打击了敌人,极大鼓舞了群众。新区老区群众,纷纷参加红军,红四方面军发展为五个军,八万余人。根据地扩展到东起城口近郊.西抵嘉陵江沿岸,南起营山、达县,北至陕南镇巴、宁强,纵四百余里,横五百余里,总面积达四万二千余平方公里,人口约五百余万。控制了通江、南江、巴中、仪陇、营山、宣汉、达县、万源等八座县城,建立了二十三个县(市)的革命政权。由此,形成川陕根据地的鼎盛局面,是方面军发展史上的新高峰。
  三次进攻战役胜利的实践证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不能单靠积极防御,也要靠积极进攻。防御和进攻,交替运用,依具体情况而定。敌人压来了,我们用积极防御去打破他们的进攻,乘胜追击,扩展根据地。敌人龟缩回去了,我们就积极开展有利条件下的外线出击,一面扩大根据地和游击区,一面为打破和迟滞敌人的新攻势创造条件。防御和进攻形式交替变更,不断反复,贯串在根据地的发展进程中,二者缺一不可。这是由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决定的。只有把握这个规律,才能正确地指导战争,夺取胜利。
  三次进攻战役的胜利,具体地说,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奠定基础,积聚力量。
  粉碎田颂尧三路围攻后,我根据地周围的敌人,各回巢穴,胆战心惊,已经转为战略上的守势,利于红军向外发展。那时,我们为什么不立即发起外线进攻呢?道理很简单,自己的力量不足,根据地的基础还不稳固。
  川陕根据地是刚刚诞生不久的新区,且在边打边建的情况下生存、发展,说实在话,根基并不牢靠,力量自然有限。经过四个月的反三路围攻,当务之急是取得喘息时机,稳定群众情绪,医治战争创伤,深入土地革命,发展和恢复生产,进一步清理和镇压敌对分子,为外线进攻积极创造条件。
  创建革命根据地,决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的事。要几上几下,要反复发动群众,要费时费力去做许多扎实细致的工作。象盖房子一样,首先要打好地基。地基打不牢靠,房屋盖得越高,架子散得越快。加之,红军经过几个月的连续苦战,亟待休整;大量新兵的涌入,尤需教育和训练。因此,当时我们只能关起门来,老老实实办家里的事。只看到客观上的有利进攻形势,不顾及主观上的基础和力量,一厢情愿,“不停顿的进攻”,叫冒险主义,非吃亏不可。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的教训,我们记忆犹新。
  巩固第一,发展第二。我们在反三路围攻后,采取这种方针是对头的,先关起门来,花上三个月的时间,深入而广泛地发动群众,扩大红军,狠抓根据地建设和整军训练,从而有力地巩固了中心区域的阵地,积聚了新的力量。根据地面目一新,四万多红军兵强马壮,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战斗任务。三次进攻战役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正是我们稳扎稳打,在巩固根据地的基础上求发展的结果。
  第二,把握时机,适时进攻。
  展开外线进攻,关键是在积聚力量的基础上,把握战机。有战机而无力量,固然不行,有力量而失去战机,同样不行。经过三个月的准备,我们大体上解决了进攻的基础和力量问题。而利于我军发起进攻的客观条件,却并未丧失,依然存在。这是我们发起进攻的最好时机。
  刘湘已被蒋介石任命为四川“剿匪”总司令,但他仍在川西混战,无法脱身;“六路围攻”红军的计划,尚在酝酿中。根据地周围的敌人,“群龙无首”,各图自保。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如果瞻前顾后,不敢大胆果断地实行外线进攻,为粉碎敌人的新围攻创造条件,就有丧失有利战机的危险,下一步的困难,也是不难想象的。
  我们抓紧时间,抢在敌人的围攻部署就绪之前,发起三次进攻战役,打得各路军阀措手不及。刘湘见营山失守,危及下川东,赶忙派兵增援杨森,但我军复挥军东指,一举打垮刘存厚(2),刘湘又不得不火速回师东防。抓住了战机,主动权在我手中,敌人只能被我们各个击破。
  第三,把弱敌当强敌打。
  根据地周围的敌人,合起来力量大于我军,占优势地位。然而,分开来看,却没有一个是红军的对手,数量亦不占优势。
  我军共四万余人。而田颂尧嘉陵江东西两岸的主力,充其量不过四万人,和我们是一对一的比例;杨森部、刘存厚部各两万余人,和我们是一对二的比例。这三股军阀势力,划地自保,各不相顾,军心涣散;士无斗志,与我军的战斗力和群众基础,无法比拟。显而易见,优势在我方而不在敌方。这样,我军进行外线进攻,各个击破敌人,就处在强军对付弱军的有利地位。
  强军对付弱军,最忌盲目轻敌,掉以轻心。历史上弱军打败强军的战例,屡见不鲜,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是“打鼠如虎”,把弱敌当强敌打。立足于此,方能保证万无一失,稳操胜券。
  我们进行三次进攻战役,共同特点是:(1)从难处着眼,战前充分准备,周密计划,深入动员,不打无把握之仗,坚决破除“川军真不经打”、“川老鼠只会跑”的轻敌思想。(2)想方设法,迷惑敌人,出敌不意,发起突然进击。(3)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每次进攻,形成拳头,狠打一股势力。(4)战术灵活多样,因时因地制宜,速战速决,达到目的,即适可而止。(5)充分发挥近战夜战、山地战、运动战的特长,发扬“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6)大力发动地方武装、地下党以及根据地和敌区人民群众的力量,配合主力红军作战。所有这些,都证明我们的确是把弱军当强军打的。离开了这一条,也不会取得三次进攻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 这是徐向前对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的回顾与总结,选自《历史的回顾》第九章,解放军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月版,标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
  (1)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是红四方面军于一九三三年八月中旬至十月底进行的。仪(陇)南(部)战役自八月十二日开始,历时半个月,共歼国民党军三千余人,缴枪千余支。营(山)渠(县)战役,自九月二十二日开始,历时十余天,歼灭杨森部三千余人,缴获长短枪二千五百余支。宜(汉)达(县)战役自十月十六日开始历时十一天,歼灭刘存厚部四千余人,缴获长短枪八千余支、炮三门、子弹五百余万发、电台两部、银元百余万、棉布二十万匹、棉衣两万余套及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等全套设备。
  (2)刘存厚,四川省简阳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三军军长、川陕边防督办。
  

徐向前军事文选/徐向前著.—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3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