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章 漫漫求学路 三、应着时代的呼唤,到俄国去
《萧劲光传》编写组



  1920年秋,萧劲光和任弼时等一行六人,由新民学会介绍,从长沙乘一条小船到岳阳,尔后登上一艘江轮顺流而下,直赴上海。
  萧劲光站在江轮的甲板上,望着千里明月、滚滚长江,不由一阵心潮激荡,两句诗脱口而出:“碧海蓝天秋风劲,江天万里明月光。”到上海后,考虑到保密的需要,前来参加学习的人大都改了名字(任培国改名任弼时)。萧劲光想起江轮上的诗句,便将诗句的最后两个字“劲”、“光”集在一起作为自己的名字。自此始,由“萧玉成”改称“萧劲光”。
  “十里洋场”的上海,洋人横行,租界林立。萧劲光他们就居住在法租界贝勒路(今黄陂路)的一个亭子间里。学习的地方,是距此不远的霞飞路渔阳里六号的“俄文专修馆”。
  “俄文专修馆”,对外称“外国语学社”,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专为赴俄学习的青年举办的培训机构。根据赴俄留学的需要,培训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学习初级俄文,二是学习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知识。在洋人和军阀统治的上海,“俄国”两个字讳莫如深。萧劲光他们公开的身份是穷学生,学俄文是为了谋生糊口。萧劲光在这里参加集中学习半年多。这期间,他们住在不见阳光的亭子间,吃最廉价的包饭,晚上睡觉连床板也没有。好在萧劲光苦惯了,特别是一想到将去俄国学习革命本领,回来改变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落后面貌,就浑身是劲。
  在外国语学社,萧劲光除按照计划上课学习外,还秘密参加一些政治活动。最经常的事是,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编辑、出版的刊物《劳动界》和华俄通讯社做抄写、校对工作。遇有纪念日,则参加游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强烈正义感、进取心的萧劲光,大胆、心细,每次都干得很出色。到上海不久,由俄文班学员刘少奇主持,在外国语学社的学员中间成立了一个叫“工读互助团”的组织。对外人讲,“工读互助团”是学员之间生活上互相帮助的机构,实则是进步青年的政治组织。萧劲光是这个组织最初的成员之一。后来“工读互助团”的成员先后都转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萧劲光与刘少奇、任弼时,都是首批转入青年团的成员。
  转眼半年过去了。1921年春节刚过,萧劲光等第一批赴俄学习的十几人,在刘少奇、罗觉(罗亦农)、吴芳的带领下,从吴淞港码头登上一艘日本客轮,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赴俄之旅。
  路途漫长遥远,困难重重。他们从上海上船时天依然很冷,没想到漂洋过海、船车交替一路行来,越走越冷。到了海参崴,放眼一片冰天雪地。十几个学员基本上都是南方人,有的人连雪花都没有见过,大家都没有准备足以抵御这等寒冷的衣服。下船后,他们便挤在一家中国旅馆里,门也出不去。领队刘少奇、罗觉等人按照预定的暗号与海参崴大学的教授伊万诺夫接上了头。伊万诺夫是第三国际派在这里做秘密工作的。此后的行程,乘火车到伯力西行,便由他安排。
  由于那时十月革命胜利不久,从海参崴到伯力,基本上仍由白匪控制。海参崴有白俄,有日本人,还有东北军阀张作霖的“总领事馆”。为避免麻烦,在第三国际前来接洽的人员的组织下,大家都化了装。任弼时扮作理发师,萧劲光和刘少奇扮作裁缝,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形象和携带的东西选择自己的“角色”,应付了路上一次次盘查。
  在海参崴到伯力之间,有一条“红白”交界的伊曼河。河南边是“白区”,河北边是“红区”,交界处有白匪和日本人设卡盘查。为能顺利通过,萧劲光他们十几个人分成若干小组行动,有人白天走,有人晚上走,然后按约定在伯力一条街道口会合。
  萧劲光和任弼时两人一组,假装互不认识,一前一后走着。当时海参崴发生了鼠疫,凡过河的都测体温,进行检疫。萧劲光体温正常,查来查去没发现什么,放行了。任弼时有点感冒,体温稍高一些,结果以鼠疫患者的嫌疑被扣下来。萧劲光心里着急又无法帮助他,只得只身一人继续往伯力方向走。他一边急速走着,打算见到刘少奇他们后想办法接任弼时,一边暗暗为任祈祷,盼望他很快脱险,赶上队伍。萧劲光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与刘少奇等顺利相会。见面后,萧劲光把任弼时被扣的情况告诉了刘少奇,才知道,还有其他同志以不同理由被扣。大家都很着急,一边等任弼时他们的消息,一边商量解救他们的办法。结果,两天后,任弼时回来了。原来在重新量体温时,任弼时想了办法,体温正常了。日本人和白匪一再盘问也问不出什么,无奈只得把他放了。
  总之,一路饥寒交迫、险象环生。但这些在萧劲光脑海中留下的记忆是美好的。若干年后,萧劲光与人谈起这段经历,曾口有余甘地说:
  那时“俄国”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对我们的吸引力太大了。推翻了旧世界,建立了工农政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这些在书本中、课堂上读到、听到的崭新世界,就要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想到这些,我们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颇有文采的任弼时同志临行前在给家中的信中写道:“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世界,同天共乐,此以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那时我们就是怀着这样的救国救民的革命抱负,踏上赴俄学习的漫长路途的。
  经过三个多月长途跋涉,萧劲光终于在当年7月初到达莫斯科。不久即进入东方大学,开始期盼已久的留俄大学生活。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