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五章 在平津战役中 一、夜行晓宿,紧急挥师入关
《萧劲光传》编写组

  1948年11月2日,东北最大的城市、东北国民党军指挥中心——沈阳被最后攻破。至此,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以全歼国民党东北“剿匪”总司令部以下各部47.2万人的辉煌战绩宣告结束,东北全境解放。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占优势。工业集中、资源丰富的“东北四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热河)成为人民解放军巩固的大后方,拥百万之众的东北野战军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历经三年多的艰苦奋战,中共中央关于把东北建成“犹如汉高祖之汉中”的战略设想,胜利地变为现实。
  人民解放战争的步伐加快了。
  按照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初始的部署,让部队原地休整一个月,即从11月初直到12月中旬,以恢复体力、补充兵员、粮草,同时进行思想动员,做入关作战的准备。这一计划得到了军委的批准。然而,只休整了一个多星期,战后例行的各种会议、活动,总结战斗经验、评选功臣模范、调配干部、补充新兵、准备弹药等尚未搞完,军委要求东北野战军提早入关,参加平津战役的急电,便一份接一份地到了。开始是商量,征求意见,后来便正式下达了命令。
  11月18日,军委关于东北野战军提早入关的决心已然下定,明确电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立即令各纵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廿一日或廿二日,全军或至少八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林罗刘19日复电:“我们决遵令于廿二日出发,详细部署另电告。”(后经军委批准于23日出发)
  停止休整,立即开拔入关参战!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命令下达了。据传,刘亚楼参谋长传达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说,你们不想抓住敌人,就多休息几天;如果想抓住敌人,就不能休息,要马上进关。这些话从哪里来,可靠程度怎样,谁也不去问,反正意思是对的,要早日进关,早日抓住敌人。
  这时,萧华已调任特种兵司令员,第一兵团领导只有萧劲光和副司令员陈伯钧、副政委唐天际、参谋长解方四人。确定由他们带领进关的部队是第一、第三、第六、第十等四个纵队。与其他兄弟单位一样,这几个纵队思想问题、实际问题也相当多(如三纵在辽沈战役中伤亡一万多人,还没有很好调整补充),但也来不及了。东野司令部命令下达的当天,他们连夜召开会议作出决定:一、23日晚,各纵队从驻地准时出发,按既定路线走。途中要严格保密,“夜行晓宿”;二、接到命令迅即做好动员,讲清提前入关的战略意义。至于部分同志的思想问题,发动党员骨干一起做,行军路上还要继续做;三、兵团部机关晚走几天,与军区部队搞好交接,处理各纵队遗留问题,做好善后工作。
  1948年11月23日,是一个晴朗的好天。由于已进入冬季,时近傍晚加上有风,着实有些寒意。但整装待发的东野官兵全然感觉不到这些,个个忙得热汗直冒。17时,先头部队官兵在驻地义县、锦州等地匆匆吃完在东北的最后一餐饭,披着朦胧夜色大踏步向关内进发了。
  此次入关,东北野战军部队总人数达80万,民工15万,牲口14万匹,汽车3000辆,大车8000辆。装备齐整、兵士如潮,车辚辚、马啸啸,好不雄伟、壮观!为了贯彻落实军委“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和“部队行动须十分隐蔽”的指示要求,部队行军分南北两路。第一兵团各部,第三纵队、第十纵队走南路,以三纵为先头部队,由锦州地区出发,经江家屯、和尚房子、干沟、双山子、三岔口,从冷口越过长城,进入冀东;第一纵队、第六纵队走北路,以第二兵团五纵为先头部队,由义县地区出发,经羊山、建昌、沟门子、过子岭,从喜峰口越过长城进入冀东。两路部队最后会师于冀东玉田地区。行军基本上都在夜间,白天则就地宿营,并且走的都是隐蔽的小路、崎岖的山路,不易被人察觉。同时,东北局、东北军区都向沿途党政机构做了部署,群众都自觉配合,严守秘密。加上按照出发前的安排,沈阳、营口、锦州等地的报纸、广播,不断刊登、播发主力部队祝捷庆功、练兵、开会的消息(11月底林彪出发一个星期后,沈阳市的报纸上还登出了林彪视察部队的“新闻”),所以部队在关外急行军十来天的时间,关内国民党军基本上没有察觉。其间,有时也有飞机在头顶上盘旋、侦察,几次还扔了炸弹,但一切迹象表明,他们没有想到是近百万人的大进军。部队行动隐蔽工作是成功的。
  萧劲光亲自率领的第一兵团兵团部,是部队出发三天后启程的。兵团部官兵连同物资分乘十几辆大卡车,萧劲光与随行的参谋人员同坐一辆中吉普。这些车辆是从战利品中挑选的,性能不错。他们沿着北路的路线走,开始走在部队后面,几天后便赶上来。从喜峰口进关后,兵团部便走在部队前面了。
  部队越过喜峰口、冷口进关后,部队行动被国民党军察觉了。实际上,这时距此行第一步目的地五田地区已不远,也无须保密了。各部队都陆续改为昼行夜宿。解放军大军入关了!消息风驰电掣般传开。部队所到之处,群众夹道欢迎,村镇处处张灯结彩。街道两旁桌子上都摆满苹果、花生、鸡蛋,村头路口,都放着茶水缸。每晚宿营,都有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间、暖烘烘的热炕……官兵们十分感动。新补入连队的解放战士,大部分家在关内,“我现在当上解放军见爹娘了”,都为入关打仗感到高兴、光荣。有些东北籍战士,开始不愿离开家,经过一路宣传教育,又见群众如此欢迎,千里跋涉的苦累辛劳也一扫而光。各部队军纪严明,士气高昂。大家都铆着劲,决心抓住最后的机会,打好仗,立新功。
  此时驻守北平、天津的国民党军的日子却分外难过。辽沈战役的胜利,已使华北“剿总”司令官傅作义成了“惊弓之鸟”。他既惧怕坚守下去被歼灭,又担心南下自己的部队被蒋介石吞并。惶惑中,在南京研究华北作战对策时,他提出了“固守平津塘,倚海作战”的主张,并获得蒋介石旨准。冷静下来,他又认为,东北无仗打,林罗大军入关不言而喻。但百万大军入关,没有三个月无论如何不行。所以从南京返回北平后,他先后放弃了承德、保定、山海关等地,把部队摆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的千里铁路线上。接着,一边派人到天津,为华北“剿总”机关从北平东移作准备,一边制定计划,扩军、屯粮……他万万没有想到,两天前还在锦州、沈阳庆功祝捷、开会训练的东北野战军,突然过了冷口、喜峰口。从沈阳失守至今,满打满算也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啊!
  12月7日,萧劲光率兵团部抵达遵化一线。而此时,东北野战军总部机关已到蓟县以南的孟家楼。走在最前面的第三纵队,已到丰润附近,第五纵队抵达蓟县东北,随后跟进的第十纵队、第一纵队、第六纵队等两路部队,也都分别过了冷口、喜峰口。
  似乎是从天而降,几十万大军已云集冀东地区。是守还是撤?西窜还是南逃?坚守,手中尚有40个师,虽无胜券可操,却也并非不可抵一阵子;撤走,眼前也还有最后的机会……傅作义举棋不定,他有点慌神了。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