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五章 在平津战役中 二、隔断平津,待命进攻北平
《萧劲光传》编写组


  12月10日前后,入关后续部队全部依计划抵达冀东预定地区。
  11日,萧劲光收到了中央军委《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的电令。这是一份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长篇电文,近2000字,对平津战役作了全面部署。电令指出:西线各部对张家口、新保安诸点之敌,自即日起的两星期内,要“围而不打”;东线,例如对北平、天津、通州之敌,则“隔而不围”。东北野战军要“不惜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以神速动作同时切断津、塘和平、津之间敌人的联系,对敌人形成“隔而不围”的战略态势。“各纵均须构筑两面阻击阵地,务使敌人不能跑掉”。这一方案,正如电文最后所说,“实际上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北平、怀柔、顺义、通县、宛平、丰台、天津、塘沽、芦台、唐山开平,诸点之敌一概包围了”。纵观整个部署,隔断平、津之敌,是影响战役全局的一步非常重要的棋,也是东北野战军进关后第一项重大任务。
  经过慎重考虑,林彪、罗荣桓将隔断平、津和从东、南两面包围北平之敌的任务交给了萧劲光率领的第一兵团。配属给萧劲光指挥的兵力是由其带领入关的三个纵队,即以韩先楚为司令员(政委罗舜初)的第三纵队、以洪学智为司令员(政委赖传珠)的第六纵队、以梁兴初为司令员(政委方强)的第十纵队。
  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用兵布阵是精到无遗的。萧劲光由衷地为其折服,也深深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他清楚,傅作义的部队虽说已成“惊弓之鸟”,但毕竟是几十个师,其中有些部队久经战阵、相当有战斗力。一兵团防区位处平津铁路、津通(县)公路要冲,如果北平的敌人决意向天津方向突围,届时必然有一场恶战。接到电令,萧劲光迅即下达命令,指挥各部依电令展开部署。
  12月13日,第三纵队在韩先楚指挥下,首先以一个师围歼通县国民党军、警部队,两个保警中队被歼,二百五十多人被俘,其余敌人乘机逃进北平;同日深夜,三纵另一个师包围了通县马驹桥,歼灭守军一个连。翌日,该师又乘胜南扫,歼灭了大兴青云店附近的国民党军。这样以来,第三纵迅速逼近了北平市南郊。兵团机关随后跟进,把指挥部设在了通县东南的永乐店。
  与此同时,第十纵队抵达平、津中间的采育镇、廊坊一线。第六纵队也自宝坻急行军赶赴廊坊。14日下午,第一兵团各部都顺利抵达指定位置。
  15日,萧劲光根据东野林、罗、刘首长的电报指示,与陈伯钧、唐天际等联名发电,对防北平敌军突围和天津敌军接应,作了具体部署:
  (一)三纵除以一部配属纵队一部榴弹炮控制南苑机场,阻止敌机升降外,另以一部在北平东南布置两道阻击线。第一道为前进阻击阵地,由马驹桥向北经南坟、样田、仓头到张家湾,沿河诸渡口、桥梁、要道、构建据点工事。第二道为基本阵地,自采育镇(不含)、大黑堡、于家务、西鲁村到漷县镇(不含),构筑沿线要点、纵深工事,坚决阻击北平突围之敌。其余主力集结于马驹桥附近地区(以一部占领通县),准备机动。
  (二)十纵应以三四个团控制采育镇、万庄、旧州、廊坊、铜柏铺,构成南北之纵深核心阻击阵地,并控制青云店、礼贤镇和安次、武清,为前哨警戒阵地,坚决堵击由北平突围和天津接应之敌。该纵主力集结采育镇附近机动作战。
  (三)侦察区分:对北平南苑机场(含)、东磁各庄线以东归三纵,以西归十纵。由安次、武清对天津方向归十纵,由河西务向扬村方向归六纵。以上各纵须派出坚强的侦察部队,尽量迫近敌人,保持与敌接触,严防敌夜晚突围或出击。
  (四)六纵即在都县镇构筑一个团的巩固阵地,阻击由北平可能突围之敌,河西务有冀东十五分区之独立团(该团归六纵指挥)控制,担任阻击天津接应之敌。该纵集结于漷县镇、安平镇、马头镇、永乐店地区,准备机动作战。
  (五)后方联络线:三纵由马驹桥经张家湾到史庄镇,十纵由采育镇经罗庄、安平到宝坻。六纵由马头镇经香河到侯家营。
  (六)各部到达指定防地后,应于二十四小时内完成基本野战防御体系,以后继续加强。
  (七)各作战地区,凡敌人所修之工事,我不利用者一律拆除,以便今后作战。
  接到命令,各纵队迅速依部署开始行动。
  三纵负责控制南苑机场的第七师,明确任务后迅疾向南苑之敌压缩。17日清晨,他们派出一个团冒着凛冽的寒风出击,在炮兵部队的配合下,一个奔袭便把国民党军守卫机场的一个团打垮,当即控制了机场。
  南苑机场不仅是驻守北平国民党军空中补给和联络的主要通道,而且囤积有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战后清查,这里计有飞机34架(含修复的10架),汽油1.18万桶,润滑油8000桶,棉花5万公斤,发动机2000台,飞机枪弹1万箱。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物资。据军需部门的人员测算,搬运这些装备、物资,至少需要大卡车2000辆。丢掉这样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国民党军当然不甘心。据说,一向平和儒雅、喜怒不形于色的傅作义,也大发雷霆,大骂守卫部队“蠢笨无能”,“不知轻重”。他一面下令在东单抢修简易机场,以保证空中联络、补给不致中断,一面命守卫部队不惜代价把南苑机场夺回来。
  19日拂晓,国民党军派出两个团的兵力,配属坦克20辆、山炮10门和骑兵一部,从两个方向向守卫机场的解放军第三纵第七师发起猛烈攻击。第七师官兵顽强阻击,后续增援的第八师等部很快赶到。双方战斗异常激烈,从拂晓直打到黄昏。国民党军在坦克开路、大炮掩护下,先后发起三次冲锋,均被解放军打退,并被击毁坦克两辆,歼灭官兵一百余人。20日,国民党军再次增兵反扑,又被第三纵队和赶来增援的第五纵队等部合力打退。至此,国民党军只好作罢,放弃了对南苑机场的争夺。
  12月底,由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率领先遣入关的东北第十一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奉命进驻东垣镇、通县一带。进关较晚的东北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委梁必业)开到了廊坊、武清以南。为加强平、津间的驻防力量,彻底粉碎国民党军南逃的梦想,东北野战军首长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联名电告萧劲光、陈伯钧等,第十一纵、第一纵,及自北平西南渡过永定河进至黄村的华北第七纵队(司令员孙毅、政委林铁),统归第一兵团指挥。这样,连同原先的第三、第六、第十纵队,由萧劲光直接指挥的部队达到了六个纵队。
  接到林、罗、刘电报,萧劲光很快与后面三个纵队沟通了联络,按照军委和东北野战军首长的意图,部署了各部的防区和作战任务:北平的东面,由十一纵堵截;西南面,由华北七纵布防;在最关键的北平东南和正南方向,成梯次地布下了第三、第六、第十、第一纵等四道防线。前后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各纵队均抵达指定防区,并抢修起坚固的野战工事。天寒地冻,朔风刺骨,许多官兵手脚冻裂、鲜血直流,仍顽强奋战、坚守阵地。通往天津的路被彻底堵死,北平的敌人插翅也难逃了。
  25日,林彪等东北野战军首长电令萧劲光、陈伯钩等:如果敌人依托永定河、运粮河突围时,你们应该以足够兵力,在漷县镇、采育镇、旧州之线顽强死守,以吸引和遏阻敌人。然后集结主力,以各个击破的手段,从侧面歼灭敌人。根据这一原则,萧劲光于26日致电各纵队,对兵力部署作了进一步调整。确定,在第三、第六、第十等三个纵队位置、任务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北平国民党军突围,第十一纵的主要任务是,从第三纵右侧向敌突击,以切断敌人归路;第一纵则集结于旧州、廊坊、韩村地区,以配合第三纵、第六纵,对敌人形成钳形攻势;华北第七纵队主力集结于宛平南地区,控制固安至宛平之间的永定河各桥梁渡口,阻止敌人渡河。通过调整,使整个部署更加完善。
  与此同时,平津前线解放军部队遵照中央军委和东北、华北野战军首长指示,对布防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的国民党军,采取先打两头、孤立中间的方针,发起强力攻击。12月22日,战斗在西线首先打响。华北军区第二兵团部队经过10小时激战,全歼傅系主力第三十五军,攻克新保安;24日,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和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等部携手歼灭张家口地区企图突围的国民党军第十一兵团部、第一零五军等部,计六万余人。这两仗打完,参战部队稍事休整,奉命进至北平附近,协同萧劲光率领的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及第二兵团(东北先遣兵团)阻击国民党军突围,包围北平。
  部队部署到位后,萧劲光带领着参谋人员依次到各纵队指挥所和一些部队阵地视察。在第十纵驻防地,萧劲光听梁兴初汇报战斗预案和部队情况后,对梁说:“在东北,你们十纵打阻击是出了名的。这次把你们摆在这个关键位置上,你们可一定要打好啊!”梁兴初斩钉截铁回答:“司令员,请您放心,我这里保证一个敌人也跑不了!”
  让敌人跑不了固然重要,但时至今日,仅仅让敌人跑不了是不够的。新保安、张家口解放后,解放军主力部队已集中北平、天津。东北第一纵已被调去参加即将发起的天津战役,天津攻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北平。萧劲光在抓紧部队坚守阵地,严防北平国民党军突围的同时,全面展开攻城的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是开展思想动员。萧劲光根据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的指示精神,授意唐天际主持起草了动员教育提纲。提纲在全面分析政治形势的基础上,着力强调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充分认识平津战役的重大意义。使官兵清楚:这一仗打下来,东北、华北两大解放区可以连城一片,长江以北将基本获得解放,全国胜利的基础也就巩固地建立起来了;二是认清平津战役的敌我斗争形势。我参战总兵力达百万以上,与敌比是三比一,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而且我军是胜利之师,敌人是惊弓之鸟。我们有胜利的绝对把握。但是困兽犹斗,我们不能麻痹大意,不可轻敌;三是叫响“团结至上、团结战胜一切”的口号。平津战役是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配合作战,要特别重视与友军的团结。对友军的困难,要主动关心照顾,发生了纠纷,要检讨自己,体谅对方;四是说明这次围攻的是平津两座大城市,部队之行动必为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所瞩目。大家一举一动都要考虑政治影响。要严守纪律,严格执行政策。每个干部战士不但要当英勇作战的模范,还要努力争当团结的模范,执行政策、遵守纪律的模范。
  其次是调动一切手段、条件,对北平市东、南两面兵要之地及敌人防御配系进行战役战术侦察。兵团除要求各部队对自己防区范围内的敌情各自负责彻底搞清外,又从各纵队抽调人员组成了两个侦察站。通过现场察看、捕捉俘虏、查阅文献资料、走访熟悉情况的老人等多种方式,把北平城外的基本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对城墙内国民党军纵深兵力配备情况,哪里有暗堡火力点,哪里是地堡群,有多少门炮塔,也要做到了如指掌。
  国民党军整个防御体系是以古城墙为基本依托并充分利用城外的古坟、古庙、砖窑、工厂等特殊地物作为防御阵地的。据古籍记载,内城基厚18.6米,顶厚15米;外城基厚9.9米,顶厚6.6米。国民党军对城墙的利用绞尽了脑汁。南面一般部署两层阵地,城上有单人掩体,突出部分有重机枪掩体。城顶有交通沟,部分地区还有一些坑道式的壕沟,便于隐蔽。摸清情况后,大家对城墙作了全面的分析。认识到城墙厚,固然利于敌人防御,但也利于我炮火命中;城墙高不错,但城外紧靠墙根有不少煤堆、煤渣垃圾堆,攀登起来难度并非特别大;城墙上有马道便于敌人运动,但一旦抢占得手,便可发扬火力,利于我军突击进展。同时,侦察组还对城墙外的土质、道路、树木及邻近的河流,进行了详尽的侦察分析。
  进攻大城市,巷战自然少不了。萧劲光还专门组织人对城内的街道建筑作了调查。北平胡同多是有名的。但究竟有多少?一位老汉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把所有胡同一一搞清,短时间内难以做到,但要把主要的街道,要害位置的胡同、大的胡同,逐一弄清楚,画出地图。同时萧劲光还了解到,城内的楼房除东交民巷、西交民巷、王府井等少数街道有西式建筑外,其余均为中国古式建筑,且年代久远,不很坚固。国民党军在城内构筑的工事不少,但由于缺乏建筑材料——原有的水泥厂、石景山钢铁厂已停工几年,大都不很坚固,与东北的长春、沈阳、锦州、四平等城市相比,差得很远。
  通过深入侦察,有力地增强了指战员们进攻北平、拿下北平的信心,也激发了大家敌前练兵、有针对性练兵的积极性、自觉性。炮兵部队反复计算各种炮弹对城墙的破坏效能,计算轰开一个缺口需要消耗多少炮弹,研究、探讨如何进行步炮协同;攻城部队反复演练过护城河、搭梯子等动作,苦练巷战技能、战术;纵队则组织团以上干部进行沙盘作业,研讨、琢磨如何突破防线,如何展开纵深战斗。与此同时,后勤部队则积极筹集粮草、弹药,把夺取的国民党军丰台、南苑仓库中的油料、被服等军用物资迅速补充、装备部队。
  在组织部队进行思想动员、开展敌前练兵的同时,萧劲光与陈伯钧、解方等兵团领导,共同研究制定了攻城作战计划。计划详细标定了各阶段使用的兵力、参战部队的分工、各部队配合的要点。其具体步骤是:第一步,歼灭外围敌人的有生力量,顺利靠近护城河。第二步,突破包括护城河及碉堡群在内的古城墙。主要方法,以大炮轰击为主,辅之以挖掘坑道,靠近城墙进行炸药爆破。第三步,进行纵深战斗。首先占领支撑点,保障后续部队不受阻碍;随后穿插、分割敌人,打乱敌人的部署、建制,各个歼灭。为切实保障作战计划的实施,兵团部要求所有攻城部队都要选择精干人员组成爆破组、架梯组、突击组、火力组、支援组等突击队。
  至1949年元旦后,萧劲光所统率指挥的各部攻城准备工作业已全部就绪,单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即可出动攻城。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