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当前位置:首页>边区军事领导人>王维舟>人物简介

★生平简介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王维舟
 

  王维舟(1887—1970),字天祯。四川宣汉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在家乡组织500余人,自任总指挥,光复宣汉城及绥定府,推动川东各县纷纷起义,对推动整个四川的光复起了重大作用。1920年5月,他在上海认识了朝鲜共产党员金笠,经金笠介绍加入朝鲜共产党上海支部。1920年冬,受金笠派遣赴苏联学习。1921年底回到北京,1922年春与吴玉章一起在北京组织了赤心社。1927年春在武汉同吴玉章一起再次开展革命活动,并在武汉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八一南昌起义后,王维舟和其他四川籍共产党员复回四川创建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决定,成立川东军委和重组川东游击军,任命王维舟为军委书记兼游击军总指挥,在川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2年5月,川东游击军改为川东红军游击队新编第一路总指挥部,王维舟任总指挥。1933年11月,红四方面军入川,王维舟即率部加入红四方面军,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王维舟任军长,杨克明任政委。在长征途中,他遭到张国焘的打击和迫害,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与中央红军会师。
  1936年11月,王维舟在保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并向毛泽东汇报了张国焘分裂中央的阴谋活动。同年12月7日,中央军委改组,王维舟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总部第四局局长。1937年1月13日,王维舟随中央直属机关迁驻延安。为丰富自己的马列主义理论和军事知识,他主动申请并获准调往红军大学学习。同年8月红军改编后,王维舟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随后,王维舟率部进驻陇东,后编入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序列,旅部驻庆阳县城。
  抗日战争八年间,王维舟一直驻守陇东,1938年6月,任三八五旅副旅长兼政治委员,年底升任旅长。1939年底兼任陇东军政委员会书记,1940年春兼任陇东分区专员,1941年兼任陇东军区司令员和陇东分区食盐督运司令。三八五旅在陇东驻守期间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和组织军民发展地方武装,建立抗日组织,支持抗日前线,保卫陕甘宁边区西边安全,协助党组织和地方政府搞好工作。
  三八五旅初到庆阳时,遇到的困难就是没有房住,为了不给群众增添麻烦,王维舟带领旅部及直属机关的干部战士,在庆阳城的田家城、麻家湾沿山崖城墙挖窑洞,半年时间就开挖窑洞100多孔。当时部队安营扎寨,各方面开支很大,物资供应不足。为解决困难,使边区西大门的边防守卫和部队的军事训练不受影响,王维舟带头在陇东开展了生产自救运动。他发动全旅干部战士自己种菜、养猪、养羊、砍柴烧炭、打草鞋、捻毛线、办油坊、粉坊、豆腐坊等。为解决部队吃盐困难,他又将部队的牲口统一组织起来,到定边去驮盐。后来在边区贸易公司的协助下,把食盐、甘草、皮货等物资,有组织的出口到国统区,换回紧缺的物资。仅一年时间,三八五旅基本上改善了生活和居住条件。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国民党顽固派先后制造磨擦事件,并向陕甘宁边区进犯。在此期间,王维舟遵照中共中央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总方针,对国民党部队一是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多数群众;二是进行谈判,展开说理斗争;三是对非理进攻,必须反击,决不轻易让步。1939年4月,王维舟在巡视中发现国民党部队在宁县、镇原有向抗日根据地进攻的迹象,便立即指示七七○团团长张才千:“加强警戒,立即采取措施,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由于王维舟率领三八五旅驻军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并正确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反磨擦的一系列政策,所以对顽固派先后挑起的两次陇东事件都被及时粉碎了。通过反磨擦斗争,在陇东北部消灭了环县的政治土匪赵老五,赶跑了顽固派的环县政府,解放了甜水堡一带地方;在东部同样赶走了顽固派的合水县政府,使合水人民获得解放;还挤跑了国民党庆阳县政府在庆阳城的办事处及第三、第四区公署;在南部和西南部的宁县、镇原八路军留守部队虽退出了县城,但维持了陕甘宁边区原有的地盘,使国民党顽固派“蚕食”边区的企图未能实现;边区在镇原县的马渠正式建立了镇原县抗日民主政府。陇东解放区由原来的华池、曲子、环县三个县增加了庆阳、合水、镇原成为六个县。为管理新三县,在双重政权结束之后,1940年2月10日正式成立了陇东分区专员公署。
  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中,王维舟率领三八五旅广大指战员更是一马当先,成绩显著。他能以身作则,进行示范,亲自开荒种菜,从开荒整地到施肥,从挖沟修渠到从河里挑水浇地,他都亲自去干。他挖的地,土打得特别细,整得也特别平,沟渠交错,就像多年的老农整出的田园,赢得了当地群众和部队指战员的赞扬。在王维舟的带动下,三八五旅机关、警备二团等在驻地开了大片荒地,种上了粮食和蔬菜。从1939年开始到1941年部队的粮食和蔬菜达到了基本自给,而且在工业和手工业方面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从1942年开始,王维舟又率领七七○团开进大风川屯田垦荒,创办农场。他一面勘察土地,草拟计划,规定任务;一面召开大会,向干部战士作思想动员。在大风川周围百余里的荒山野岭上大干起来。没有农具,捡破铜烂铁自己炼铸;没有营房,用树枝野草搭临时帐棚。由于战士中南方人居多,不熟悉北方农时气候,每个连队还请了当地有经验的农民作指导,经过九个月的艰苦创业,昔日荒芜的山野长上了嫩绿的禾苗。在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1942年三八五旅的大生产运动达到了新水平,被称为“第二南泥湾”。1943年1月,西北局高干会上王维舟被评为生产英雄,毛泽东亲笔为王维舟题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王维舟在陇东驻防的八年中,时刻要求部队遵守群众纪律,公买公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护政爱民,做到军民一家。他时刻关注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被陇东人民誉为“王善人”。一次,他利用休息时间带上警卫员下河帮炊事员挑水。在城墙下歇息时,发现一个中年妇女带个孩子在挖“观音土”,他问明原因,才知道这位妇女是莲池民兵营长的妻子,因丈夫去延安集训,全家5口人,打的粮食不够吃,便挖所谓的“观音土”充饥。王维舟听后对她说:“老乡,这东西不能吃!走,上我家去吧。”他将这位妇女和孩子领回去给吃了饭,还带回10个馒头,并写了便条让警卫员领着去找马锡五副专员,领取救济粮款。这位营长的妻子很快便领到五斗小米和30元边币,感动得她一路宣传,说王维舟专员是个“大善人”。
  1943年6月10日,王维舟55岁寿辰,中共陇东地委和专署以及旅部和各机关都给王维舟祝寿。当晚,旅部文工团专门为王维舟举行了晚会,其中有个节目《唱唱咱们的“王善人”》,最受庆阳城军民欢迎,有段唱词这样写道:‘说善人’,道‘善人’,王旅长是个‘大善人’,做的好事数不清,陇东军民人人敬!唱‘善人’,学‘善人’,王旅长是咱们的好带头人,爱兵爱民忠于党,赤胆忠心干革命。”从此之后,“王善人”这个美名在陇东大地传颂。1945年4月至6月,王维舟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46年2月,被任命为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1947年初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参加指挥西北地区的解放战争。1949年2月,他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西北军区副司令员。新中国建立后,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调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1970年1月10日,王维舟因病逝世。(阎虹虹)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