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彭德怀 > 全文图书 > 彭德怀元帅丰碑永存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先决问题*
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一 引言
  神圣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已经进行三个月了。过去曾经引起争辩的是否迅速对日作战的问题,总算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之下,取得了一致,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最可庆幸的事。然而,谁都应该认识,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是一个神圣的伟大的事业。在我们的面前摆着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我们固然不应过分估计敌人的力量,而致丧失自己胜利的信心,但亦不应轻视敌人的力量,而放松自己的动员与必需的准备。我们需要最高的抗战热情与胜利的信心,我们尤其需要有冷静而客观的态度,讲求争取抗战胜利的办法。不幸得很,直到今天,在怎样争取抗战胜利的问题上,还没有举国一致的见解。
  三个月的抗战过程,给了我们不少的痛苦的教训。前线暂时局部的失利,固然不足以判断整个抗战的胜败,但是假如我们不以最高的警觉来找出造成这一形势的原因,检讨出今后努力的方针,那也很易使抗战走入更困难的状态,使国人走到彷徨悲观莫知所措的地步。找寻争取抗战胜利的方法,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迫切了。
  前线的暂时局部的失利,并不由于最高统帅不决心,前线将士们不勇敢。事实上,最高统帅的决心,将士们的英勇斗争已为世界人士所称道,即我们的敌人亦不能不表示惊讶。不少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作了壮烈的牺牲。失利的真实的原因,都在于我们在动员工作上与军事作战的方针和指挥上,暴露了不可忽视的弱点。因此,我愿意提出一些问题来作一番讨论,希望能够引起举国人士和军政当局的考虑。我坚信着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日战争,与建立正确的军事作战方针和指挥,是争取抗战胜利必须首先解决的前提。
  二 持久抗战的胜利
  中国今天的海陆空军的力量与物质力量,都赶不上敌人力量的强盛。而且敌人利用了过去不平等条约及军事的侵略,已在我国境内树立了许多堡垒。加之国内交通不发达,兵力调度自然缓慢,且因过去长期内战的结果,以致国防不修;海岸线长,而海军的力量又极微弱。在这样的条件之下,要想拒止敌人于国门以外,固不可能,就是要一下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也是一个极艰苦的斗争。因此,从持久战中去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已成为唯一正确的公论了。
  我们在抗战的开始阶段所暴露出来的弱点,并没有丝毫足以惊讶的地方。只有那些“弱国牺牲论”者,恐日病者,才会拿这种意料中的现象,去证实他们的卑污怯懦的理论。只有那些急性病者,才会在前线局部的挫折下,表现着颓丧的心理。一个具有冷静头脑的国人,一个老成谋国的当局者,是不会为暂时的局部的现象所迷惑的。
  必须清楚认识,敌我力量的对比决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在持久抗战的过程中,是必然会变动的,我们的力量会逐渐变强,而敌人的力量则会逐渐变弱的。
  历史上曾有不少弱国战胜强国的事实。在战争开始时,一定是弱国的力量远不及强国,但在战争的过程中,弱的国家不断的发挥与生长了自己的力量,终于在持久战中战胜了强大的侵略者。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灿烂光辉的历史,有着最高的文化,有着不愿当亡国奴的四万万五千万同胞,有着无量的蕴藏着的资源,有着充分的条件,在持久抗战中迅速改变自己劣势地位而变为优势地位,必能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在持久抗战中,我们能够在宽大的民主政治与改善人民生活的条件下高度的发挥整个民族的力量,向来被人讥为一盘散沙的中国民众,将会很快的凝固起来,形成钢铁一般的力量。国内的磨擦亦必随之而减弱,全国人民会将各尽所能,坚决拥护领导抗战的政府,争取民族的解放。被压迫被侵略的国家和民族,往往是在自卫的解放斗争中,生长与团结自己的力量。反之,在日寇方面来说,就会得出恰恰相反的结论。战争愈持久消耗愈大,侵略者在战期中得不到被侵略领土的利益,而本国的工商业亦必因战争影响而萧条,人民负担加重,生活日益恶化。同时,由于中国持久的顽强的抗战,敌军的大量的伤亡,下级军官和士兵的战斗意志日趋疲困与削弱,人民反战情绪增高,广大劳动群众士兵与中产阶级的不满,必将形成伟大的力量,反对战争,反对军阀财阀们的统治。他们的斗争,将配合着中国的自卫斗争,与台湾朝鲜的独立运动,根本葬送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侵略者在持久战中,不但不能团结与生长自己的力量,而且只有逐渐的削弱自己,加深本国的矛盾,这不啻是自己在那里挖掘自己的坟墓。
  在经济力量的对比上,同样可以看到持久战中的变动。不错,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是一个多数帝国主义掠夺下的半殖民地,舶来品的大量倾销,遍于全国的走私,使微弱的民族工业日益破产,使今天在抗战中遭遇不少的困难。但是,同样我们应该看到另一个发展的象征:由于战争的状态,海岸的被封锁,洋货入口的减少,也给了民族经济以相当发展的机会。我国是一个原料最丰富的国家,假如在抗战中,政府能够及时的施行正确的战时经济政策,整理与扩大国防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保证战时农产品的自给,禁绝日货,取缔奸商及投机操纵,提倡国货,改良土产,使土产的小企业能在政府的帮助与奖励之下,得到相当的发展,国民经济自能自给而有余,国家收入亦定能增加。倘能并以有钱出钱及没收汉奸卖国贼财产作为抗日经费为原则,确立国家的经济政策,那支持长期抗战的财政经济问题,是可以得到顺利的解决的。反之,日寇则不然。我们的敌人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国内的天然富源极其缺乏,农产品不够自给,重工业亦不十分发达,加以战争的重要,集中一切企业,生产军需物品与杀人利器,对外贸易的入超额必将愈益增多。战争愈持久,敌人愈困难,而我反能在持久战中,发展民族的经济,树立国家的经济基础,以至于完全脱离帝国主义的羁绊。
  在军事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变动。不管我们今天的军队,在质量上赶不上敌人,战术素养上弱于敌人,但我们能从不断的教训中提高军队的质量,加强战术的素养。不管我们今天的武器如何的低劣于敌人,但我们能从改良军事企业上,以及取得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帮助上,改变武器的质量,甚至可以从战斗的胜利中,缴获敌人的武装来武装我们自己。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不少的例子证明这是完全可能的,我们的力量不断的增强,就是敌人力量的不断的减弱。
  在国际关系上,也没有例外。敌人在侵略中国问题的本身上,已经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反对而形成外交上的孤立地位,假如日寇遇着中国的顽强抵抗,不能迅速吞并中国,而被迫着进行长期的战争时,其国际地位之每况愈下,自是意料中事。反之,我国在抗战开始时,即已取得国际上爱好和平国家的同情与赞助。这证明我们抗战愈坚决,愈有力量,同情的国家就愈多,就愈能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
  从任何一方面看,我们只有而且能够从持久战中,改变强弱的现势,最终的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让那些恐日病者弱国牺牲论者去散布民族失败主义的空气罢!让那些急性病者去悲观失望吧!我们每一个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人,是要坚决的从持久抗战中去取得胜利的。
  三 战略与战术
  甲、战略的防御与战术的进攻
  因为中国并无侵略他国的能力和野心而完全处于被日寇侵略的地位,我们是为自卫而抗战,所以在战略上是防御的。
  但战术上若采取专守防御,是决不能解决战斗的。因为我国兵器远不如人,国防设备又极微弱,如果采取单纯的防御必然招致失败的恶果。所以我们在战术上,应尽可能是进攻的,必要时亦应采取积极的防御(即攻势防御)。
  积极防御的要诀,在于:乘敌在运动中或敌立足未稳时,集中优势兵力,以坚决勇猛迅速的手段歼灭敌人,减少敌人飞机大炮及其他机械化诸兵种配合的效能。只有在运动战中解决了敌人,打击了敌人,才是达到防御目的的最好手段。防御也是为着节约兵力,用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的手段。
  在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的条件下,可以调动敌人,分散敌人,封锁敌人消息,使我正规军得以采取大步前进大步后退的战术原则,求得运动战的机会。至若单纯的防御,不了解寻求出击的机会,不了解操纵敌人调动敌人的巧妙办法,只晓得摆在一个阵地上拚消耗,这无异帮助了敌人发挥现代技术的威力。须知一个孤立无援的阵地是没有打不破的。
  有一位军事家说,中国只要同敌人拚消耗,我死一个敌死一个,最后我们也可取得胜利。我很佩服他的坚决意志,但在战术的观点上说,我们却完全不能同意这样的主张。战术的要求是要以小的牺牲换得大的胜利。因此,我们才会讲求战术和指挥的艺术。我们决不是怕牺牲,而应随时准备牺牲去争取抗战的胜利,但这决不是要自己消耗于敌人的面前,而是怎样去消耗敌人。
  乙、战略上以少胜多,战役上以多胜少
  中国陆军在数量上比任何国家要多,比日本更要多好几倍;但在质的方面却远不如人,特别在技术方面相差很远。所以在战略方面我们还是以弱抗强。然而在战役或战术方面我们必须求得以强攻弱,即使在战役上自己的力量小于敌人,也要求得从战术上来解决以多胜少的问题。
  怎样才能求得以强攻弱的战术原则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假设敌我都是四百人作战,这是相等的兵力,我们应该采取进攻的战术,以小部(百人)向敌人积极进攻,吸引敌人主力应战,以少数兵力牵制敌人的主力,而以自己的主力采取迅速坚决勇猛的手段从敌侧后突击,先消灭敌一部。假设首先消灭了敌之一百人,敌已由均势而变为劣势,则我集四百人再以同样手段最后解决敌人。如此,虽是相等兵力作战,我仍维持战术上的优势。
  敌人的长处,主要是技术的优良,我亦避其长而攻其短。如深入到敌人后方或远后方,在出其不意的方面突然施以猛击。一开始就求得白刃战,是避开敌人技术优势的最好办法。
  丙、持久的消耗战
  中国抗战的胜利,是在持久的消耗战中间来解决的。至于为什么要持久?只有持久才能生长力量,才能最后战胜日寇,已于前面谈了个大概,现在要说的是持久消耗的问题。
  消耗战的主要目的,在于消耗敌人的物力人力,引起战局的变化,改变敌我的形势。为欲达到长期的消耗敌人力量,惟一的就是发动群众的游击战争,在敌人后方建立小块小块的根据地,分散敌人力量。此外,就是战役战术的灵活运用。就己之长,攻敌之短;以战术胜利的发展,来求得战役胜利的展开,决不是同敌人对拚消耗。
  丁、争取主动
  主动与被动的问题,战略家与战术家都懂得很清楚,但一到实际行动起来,往往一筹莫展。谁都知道限于被动,虽握优势之兵力,卒不能克劣势之敌人。如能经常保持主动,虽劣势之兵力,亦能战胜强敌。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的历史中,不胜枚举。
  我们怎样争取抗日战争的主动呢?前面已经说过,发动群众游击战争与在敌人后方建立小块小块的根据地来分散敌人力量,削弱和疲惫敌人。这是战略上着眼争取主动、造成战役上各个击破敌人、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同时,目前指挥作战的方针,在使用兵力上,主力应用在主要战区与利于反攻的方面。在战役战术上,主力应用于突击方面,而不应以多数或半数兵力使用于防御与牵制方面。在防御时主力应控置为预备队,待机出击。在进攻时,主力应用在突击方面,不必多留预备队,以求一举而歼灭敌人。以大步前进的战术原则,深入敌人后方,攻敌要害,调动敌人,在敌后方左冲右突,破坏敌人作战计划,争取主动。
  但是不幸得很,在华北抗战已往的三个月中,我们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敌人进攻展开正面时,我军亦逐渐延伸抵抗,消耗于飞机大炮的火力下。今后应乘敌运动中,给以突然的袭击。总之,在技术弱于敌的军队方面,奇袭、伏击、夜袭,胜过正规对战。包围迂回,胜过中央突破。在敌人后方侧翼积极活动,胜过正面抵抗。
  戊、节约防御的兵力
  我国原无坚固要塞,多半是野战筑城。我们一般的防御,在保持战略战役上的重点以及经济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在防御的配备上,应该是纵深的,据点式的,不整齐的,极荫蔽的,和独立自主的。配备机关枪与炮火,取分散荫蔽火力集中为原则。工事的本身,应避线式的。因为线式的工事,目标大,火力不易交叉防御多不易巩固;工事的构筑应采用圆周形或马蹄形,以班排为单位,火力能互相交叉互相支援,各个工事的本身又能独立。纵深要大,正面求小:这样配备,既可节约兵力,减少牺牲,且不易被敌人突破。且因我正面窄小,易引起敌人向我侧翼包围,容易暴露敌人侧翼。又因我工事是圆周形,敌即包抄到侧背,亦能与正面一样,发挥防御作用,我守兵并不必因之而恐慌。
  自己配置强大突击队(预备队)于自己纵深侧翼外之适当地点,待敌向我包围,暴露敌侧翼时,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给以猛烈的突击。工事纵深内控置的预备队,采取适当的配合施行反突击,常常可以收到很大的效果。也只有这样的防御,才能完成防御本身的任务。
  己、统一指挥与机动
  统一指挥是战胜日寇的重要条件之一。整个的战略方针和战役计划,须在统帅及战区高级指挥官总的意图下进行着。但统一指挥并不应该限定兵团指挥员之机动。相反的,应该发挥兵团指挥及各级指挥员之机动性。因为前线上的指挥员,常能看破敌人的弱点,了解有利的时机。如果束缚在请命待命的范围内,常易失掉最好的机会。一个兵团指挥员只知奉公守法,不图有功,只求无过,这不能说是好的指挥员。
  好的指挥员要能够抓住战局,打开战局,常能使自己的战斗任务自动的完成。假使自己当面之敌已经解决,而友军方面正在吃紧,则应自动的向炮火机关枪声猛烈的方面增援,最好寻求在敌侧后方进行猛烈的突击,与友军协同解决敌人,以求得一个战斗或战役全部胜利。如果请命待命,易失良机,甚至丧失应得的胜利。所以拘守待命,毫无机动的指挥员,不独不能打开战局造成胜利的条件,他自己也常时限于被动。譬如山地战,大家知道,山地交通不便,联络困难,要求得绝对一致动作,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我们常常看到高级指挥员的命令,说山地联络困难,务求协同动作。但怎样才能协同动作呢?有些指挥员把部队摆在进攻的出发地,等待友邻的联络,互相如此,一辈子也不会协同一致。要求得协同,只有每个指挥员都本着自己任务和预定计划,以最积极的行动,向着敌人猛烈进攻。大家都积极动作,在积极动作中,求得了一致,求得了统一。
  四 游击战争
  经济落后的国家和民族,要想抵抗帝国主义的军事进攻,广泛的发展游击战争,成为整个抗战中的重要部分。
  什么是游击战争呢?游击战争的定义,应该是群众战争,是群众直接参加抗战的最高形式。至于如何打法,如何行动,那是游击战术的问题。
  游击战争的发展,会给侵略者以极大的危害,而对于我主力军的作战则成为有力的助手。游击战争可以实现迷惑敌人,疲困敌人,阻扰敌人,分散敌人的任务,以配合我主力军进行胜利的战斗。敌人深入一步,即被我群众武装重围一层;敌人集中,则以游击战争方式包围他,经常的袭击和扰乱他,断绝其交通运输,封锁其消息,肃清汉奸,实行坚壁清野;使敌人精神上受到重大打击,资材上受损失,消息不灵,接济困难,犹如聋子瞎子一般;这样使敌疲困起来,麻痹起来,造成我主力消灭敌人的条件和机会。
  怎样才能发展游击战争呢?我的回答很简单,只要有群众,就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因为游击战争是群众参加抗战的最高形式。有人把组织游击战争看作一件神秘的事情,而认为自己没有本事去进行这一工作,这种观点完全是由于他看不见群众,与不相信群众的力量所产生的。其实,并没有丝毫神秘的地方。只要你认识到发展游击的重要,只要你相信群众的力量,只要你相当的给以推动与帮助(如少数武器等),你便可以号召起广大的群众加入游击队,进行抗日的武装斗争。任何人任何军队都有组织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而且任何人任何军队都有这个平凡的本事。
  有人把游击队的活动看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也完全是空中楼阁的想法。游击队只要有很好的政治纪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帮助群众;他不但能够存在,而且能够发展的。周恩来同志把游击队和群众的关系比如鱼和水的关系一样,这是最恰当不过的譬喻。鱼在水中必然活跃自如,鱼隔开水自然只有死亡。游击队只要具备了群众的条件,再加上巧妙的游击动作,他是一定能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其非常伟大的作用的。在抗日战争中,我们有着充分的条件在敌人后方侧翼去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在那里去坚定群众抗日的意志,给他们以最后胜利的光明前途的希望;在那里去破坏日寇和汉奸的欺骗与活动,组织同胞们的抗日斗争,创造许多抗日的小块根据地,支持与开展整个抗战的局面;在那里是敌人非常薄弱的地方;敌人兵力很少,只顾前进,侧翼暴露,后方空虚,正给我游击队以大显身手的机会,在那里我们迫切的需要游击战争来配合主力作战。在那里我们的游击队必然得到每一个迫近亡国奴命运的同胞们热烈的拥护。
  我们不仅说明游击战争的重要与发展的条件,更重要的还在说明他在今天特别是在华北的抗战中,已成为迫切而实际的中心任务了。其次,关于游击战术的问题,已有专书论及,这里也没有详说的可能。毛泽东同志曾经发明了一个有名的十六字的游击战术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这一原则虽是十年前的发明,在今天的民族革命战争中仍然是用得着的。
  游击队作战的基本原则,最忌被动的应战,而须绝对的独立自主,操纵敌人。十六字的游击战术,便是完全以处处居于主动为原则的。游击队的指挥,要机断灵活,胆大心细,当打则打,不能打则跑。这完全要依靠指挥者精细审慎,瞬息决断了。至于其他关于游击战术的细小动作,本无不变的成法,那更须要指挥者去灵活的运用与大胆的创造。
  五 民众动员与全民抗战
  甲、痛苦的回忆与宝贵的教训
  一个国家的生命系之于全国人民的身上,一个战争的胜败也系之于人民的向背。
  中华民族能否从持久的抗日战争中,求得自己的独立自由和解放,完全在于能否动员全国一切人力物力,为争取抗战胜利而进行顽强的不疲倦的斗争。
  三个月来的抗战中,证明了全国民众拥护政府拥护前线将士的热烈。可惜在传统政策之下,除了少数区域外,民众依然没有取得参加抗战的各种自由,也没有采取适当的政策去动员全民族的力量,以致蕴藏在群众中的极丰富的战斗力量依然没有大大的发挥出来,使今天的抗战,始终停止在单纯军事防御的阶段,而并未能掀起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有些人直到现在还未能从华北抗战上海抗战的痛苦经验中找出自己的教训。始终没有认识到单纯军队抗战可以招致重蹈阿比西尼亚的覆辙的危险。所以至今还不愿意开放民众运动,还不愿意在民族解放民权自由与民生幸福的三民主义的国策之下,启发人民的最高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动员他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奋斗。这样的人,不管他们在主观上如何的坚决抗战,但在客观上他们还没有离开民族失败主义的营垒。
  有些人甚至从绅士式的单眼镜中去观察群众的情绪。他们只看到民众加入军队的不活跃,只看到有时群众的逃跑,只看到动员伕子的困难,而不愿意从另一只眼镜中看看自己的面貌,看看自己对于民众的政策与动员的方法。难道民众应该永远保持顺民的资格,让人去侮辱和摧残吗?难道民众可以束紧裤带忍受饥饿来担任军事劳役吗?难道采取摊派命令的强迫方式可以提高民众的积极性吗?这应该反省一下吧? 
  痛苦的事实太多了,中国民众就在没有自由没有生活之困难中,为了抗日救国,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不愿当亡国奴,也曾尽了他们一切努力。在挨打挨骂忍饥挨饿的状况下,参加抗战各种工作。我不用举出国人捐款的踊跃,监狱里的政治犯也愿节省伙食参加前线等等例子,我只举出前线民众热烈参战的几件可歌可泣的事实罢。
  上海的民众,为了慰劳前线的英勇将士,踊跃的捐助了大批的物品。但被某些人的阻碍,不得送上前线,以致前线将士断绝了一日的粮食,而后方的慰劳品却堆积如山。平汉线正太线的铁路职员和工人,在敌人猛烈的大炮飞机的轰炸之下,不顾几百几十伤亡,轰炸一停,即又奋不顾身的修复交通,保障运输。可是他们所遭受的待遇怎样呢?是饥寒交迫!是打!是骂!他们曾痛心的说:“要不是抗日战争,我们早就跑了。”在不少的地方,前线军队移动的时候,沿途群众烧开水煮稀饭慰劳他们。可是他们遭遇的回答是什么呢?“谁吃你的开水稀饭!”结果,民众家里的鸡子被拿去了,甚至有的妻子被侮辱了,于是群众也就不能不四散逃跑了。前线的征发和差事是很多的,然而民众的应征却非常的踊跃,可是一去之后,有的人有的牲口不见回来了。而且一般的征发,仍然大半落在贫苦者的身上,难怪贫苦民众的呼声是“只要有钱的出钱,那个又不愿出力呢!”
  这是前线的简单素描,这是一幅足以使人深省的图画,这看出了民众抗日的热情,这同样看出了民众参战的痛苦与不自由,也正是使今天抗战处于困难地位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前线的炮火打的这样的激烈,并且有了部分的挫折,而竟有人不愿去推动与发挥全民族的伟大的战斗力量呢?我想除了那些完全看不见群众力量的瞎子,和素以摧残群众为荣耀的人们外,还有一些人存在着惧怕群众的心理。
  民众的力量真是可怕的吗?民众是天生的造反者吗?这真是杞人忧天的想法。不错,压迫者是要惧怕被压迫者的反抗的,被压迫者忍受不住压迫时也是要反抗的。可是今天的中国怎样呢?压迫者侵略者是日本帝国主义,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个黄帝子孙都是被压迫的,我们的政府也正在领导全国反抗我们的侵略者。除了汉奸以外,人人对抗日政府拥护之不暇,还有谁会反对抗日政府呢?不错,在抗日过程中,贫苦人民要求相当的改善他们的生活,使自己得有余力献给国家。这是合理的要求,这只于抗日战争有利,并不致减少政府的收入。即对于富有者,也不过在合理负担的原则下,少得一点租息,却在整个民众抗战胜利之下保持了自己的身家,而不致为日寇所侵占。试问改善人民生活,又会对于政府对于富有者有什么害处呢?
  真正害怕中国民众的力量的,是日本帝国主义,而不应该是中国政府和发财人。阻碍与压迫民众参战的运动,只有利于日本的侵略,而使民族的生命遭受危害。动员与发挥民众参加抗战,只会提高政府的威信,与增强抗日的力量,使持久的抗战具有坚实的基础。也只有这样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最终的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我们不在于消极的批评这些严重的现象,我们只希望这些现象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使痛苦的回忆变为宝贵的教训,今天的教训,变成将来的胜利!
  乙、持久抗战与全民动员
  我们已经指明,只有坚持持久的抗战,才能最终的战胜敌人。要进行持久的抗战,就要在抗战中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团结与生长民族的力量,高度的发挥民族抗战的热情,建立正确的战略和战术,转变敌我力量对比的现势。而这一切的关键,则在于我们能否真正的实现孙总理民族独立民权自由与民生幸福的三民主义。
  长期的战争,无一不要民众的动员。前面已经从战略战术上以及发展游击战争的重要上,说明动员群众的重要。现更就人力物力的需要上,来补充这一个问题。
  有了民众的动员,前方的人力可以得到如意的补充。军队作战的人力消耗是很大的,加上我们还需要组织更多的新的军队,才能应付战局开展的需要,这就是非要全民族的动员不可。所以由募兵制转为征兵制,是非常迫切的需要。但是,要实行征兵制,必须要在宽大的民主政治与改善人民生活的条件之下才有可能。宽大的民主政治,可以提高国家的威信和人民爱国的观念;人民的生活改善,可以使服兵役者无家庭的顾虑能坚决的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斗。强迫抽派或征调的军队,是无法支持最顽强的战斗的。反之,在民主与民生的纲领的实施中,人人将自动的踊跃的奔上前线,家中的父母妻子也将热烈的鼓动自己的丈夫儿子上前线,这样的军队,质量要好的多,战斗力坚强的多,与人民的关系密切的多。
  有了民众的动员,可以增加后方的生产,特别是军需工业的生产。保障战争需要源源的供给,可以使军队得到民众无量的帮助,如搬运粮食,救护伤兵,铲除汉奸,侦探敌情,帮助带路,封锁消息等等。
  重复的说,给民众的自由和生活,是动员民众参战的前提。全民的动员,是持久抗战胜利的保障。即使在军事上遭到某些不利,最后我们仍然要依靠全国民众的力量,转不利为有利的,至若一切企图只用强迫命令的方式,不顾民众的生活与要求的动员,不但不能收到好多的效果,而且会使民族走到不堪设想的地步。
  丙、军民关系
  军队与民众打成一片,相互影响,相互合作,是保证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军民关系之好坏,决定于军队本身之有无严格的纪律以及每个军人有无爱护人民的观念。假如一个军队能有严肃的纪律,每个官兵对于人民,能够做到买卖公平,态度和蔼,虽在极困难极混乱的环境中,不乱拿民众一点东西,那这个军队必然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取得人民的帮助。反之,纪律坏的军队,虽然有时可以从民众身上去满足自己的欲求,使民众徒唤奈何,但是一遇困难,他便会得不到群众丝毫的帮助,而无法解决。
  这一时期,特别在战地中,某些军队的军纪之恶劣,对人民利益之极端的不加顾恤,我不愿加丝毫的批评。我只诚恳的热烈的希望这些部队的长官,加以严格的注意,勿使因为军队缺乏纪律的影响,而致民众失望悲观,增加敌人欺骗的作用。某军队经过某村后,群众很愤怒的说:“日本人来也不过这样吧!”请听群众的怒声呵!
  六 几句结语
  我们提出了在持久抗战中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动性,我们指明了抗战的胜利的前途。但这一切决不是命定的,胜利的前途也不是从天而降的,而完全依靠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战争越打越紧急,华北战争的影响,使整个抗战处于困难的地位。假如我们能够克服这一时期在战术和指挥上,特别是民众动员上的弱点,我们是能够迅速克服这些困难,取得胜利的。
  时机愈加紧迫了!我们曾已经暴露的弱点不能再存在了,建立正确的方针,不能再迟缓了。——今天放在全国同胞身上的责任,是拥护推动与帮助政府和领袖,从困难中去求得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
  * 本文为彭德怀同志所写,原载《解放》周刊第25期。 
  

彭德怀元帅丰碑永存/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