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当前位置:首页>边区军事领导人>卢冬生>人物简介

★生平简介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卢冬生
 

  卢冬生,湖南湘潭人,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入党,是湘鄂西苏区的创建者之一。历任七师师长,四师师长。红二、六军团长征时,他是主力师红四师师长,战功卓著。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在进军哈尔滨后,混乱中不幸被苏军中的败类枪杀而牺牲。
  (一)
  一九○八年三月十六日,卢冬生出生于一个雇农家庭。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在家租种地主几亩土地生活。由于家庭贫穷,卢冬生七岁就离开家乡——湖南湘潭七都一甲史家坳,到湘乡二都柳树铺当了牧童。
  十岁那年,父亲送他到湘潭十三总老王泰厂当了钢行学徒工。一九二五年春节后,卢冬生到衡阳唐生智第四师当兵。唐生智第四师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出师北伐,卢冬生随军来到武汉。
  一九二七年春天,卢冬生遇见了陈赓。此时陈赓已是有五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黄埔军校时他曾是唐生智弟弟的上级,因而到了唐生智的第八军任特务营营长。陈赓深知卢冬生出身贫苦,为人憨厚,忠实可靠,遂调他到营部担任警卫员。
  特务营有四个连,兵员充足,装备精良。战士多是安源煤矿的工人,不少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特务营驻在汉口,负责驻地机关的警卫任务。陈赓利用每次出操点名的机会,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革命的道理。
  卢冬生随陈赓常常到驻地的中共中央军委机关,认识了周恩来等著名共产党员。从这些党员那里他听到许多革命道理,从这些党员身上他认识到共产党和国民党是截然不同的。卢冬生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他从扛枪找个人出路,明白了为人民掌握枪杆子的道理。当时武汉地区国民党右派活动越来越猖獗。五月连续发生夏斗寅叛变和马日事变,风声越来越紧。国民党新军阀何健部将机枪对准陈赓的门口,逼迫陈赓交出特务营。而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步步退让,也主张交出特务营。陈赓被迫离开军队。卢冬生跟随陈赓一起离开军队,退到武昌。七月下旬他又追随周恩来,陈赓到了南昌,参加了八一起义。
  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后,卢冬生随陈赓到了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第三师六团一营,陈赓任营长,卢冬生任副官。三师的师长是共产党员周逸群。这支部队学生兵多,革命热情高。
  八月五日,起义部队按计划放弃南昌,南下会昌,第三师是先头部队。八月二十日晨八时,在会昌城外第三师和敌钱大钧部短兵相接,一营冲在最前头,一口气攻下了三个山头。但是因友邻部队走错了路,未能及时从两翼发起攻击,三师成了孤军奋战。钱大钧派四个团堵截三师,激战四小时,三师仍未能打退敌人的进攻,弹尽援绝。下午一时三师被迫后撤。
  敌人疯狂地扑过来。卢冬生和陈赓为掩护大家,走在最后,边打边撤。突然卢冬生看到陈赓跌倒了,他冒着弹雨冲到陈赓身旁,发现陈赓腿部受伤,血流如注。他抱着陈赓滚到山下的田沟里,帮助陈赓脱掉制服,包扎好伤口。这时敌人已攻上山来。卢冬生照护着陈赓在草丛里隐蔽到叶挺的部队反攻上来,才和几个战士将陈赓抬到会昌城里。
  部队继续南下。从会昌到汕头,一路上卢冬生尽心照顾陈赓。到了大埔,组织上考虑前面全是陆路,行走困难,要陈赓就地养伤。卢冬生一再表示:再累,再难也要把陈赓抬到汕头,陈赓也坚决要求随队行动。领导见卢冬生态度坚决,词语恳切,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九月二十四日,起义军到达汕头后,卢冬生陪陈赓住进城里外马路的博爱医院。这个医院是日本人开的。因为来看望陈赓的人很多,日本人知道他们是起义军的干部,态度很不友好。
  九月三十日汤坑战役失利,起义军连夜仓促撤出汕头。忙乱中,周恩来仍记挂着每一个同志,派人给陈赓、卢冬生送钱。不料这位同志未找到医院,所以陈赓、卢冬生不知道撤退一事。
  十月一日清早,卢冬生到司令部打听消息,刚一出门就看见国民党的军队开进城里,街上看不见一个带红带子的人。心中大惊,转身回到医院。日本人又下了逐客令。陈赓伤势很重,膝盖处的筋被打断,脚腕的骨头被打折,伤腿肿得很粗。因失血过多,身体虚弱,不能行走。卢冬生处变不惊,先将陈赓藏在工人的房间里,然后在一位护士的帮助下找了一条小船。医院前面靠着海边,十月初旬退潮了,岸边全是淤泥。在工人、护士的帮助下,卢冬生将陈赓抬到小船上。卢冬生和那位工人踩着没膝的泥水,一步一步吃力地推着小船,把船推到水中,告别了工人。他和护士划着小船将陈赓送上开往香港的轮船。
  这条船是复航后的第一条船,船上有不少起义军的同志,引起香港当局的注意。船刚靠岸,巡捕就上船搜查。卢冬生急中生智,找了把椅子请人把陈赓抬下船。走出码头,他累得气喘嘘嘘。刚要在路边歇歇,巡捕过来不由分说抡起警棍一顿打。陈赓不能走动,卢冬生用身子护着他。等巡捕扬长而去,码头上已看不到一个熟人。还是陈赓熟悉城市环境,说到医院挂个号,延宕时光。可是医生一检查是枪伤,马上就推出门外。到马路上又要挨打。陈赓见前面有个厕所,灵机一动,叫卢冬生把他背到厕所暂避一时。
  在厕所里无人打扰,松了一口气,这才感到饥肠辘辘。陈赓天性乐观,抬头看见前边有家西餐馆,开玩笑说:叫客西餐来吃才好。卢冬生老实憨厚,摸摸身上还有二十来块钱,就真去叫西餐。餐馆的服务员端着餐盘跟着卢冬生,走到厕所门口,勃然大怒。饭未吃上又挨了一顿臭骂,陈赓感慨地说:冬生,你太老实了。
  怎么办?他们俩商量: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香港,到上海去找党中央。卢冬生忍着饿,来回奔波,打听到下午一时后有条到上海的船开航。好不容易将陈赓背上了船,在一个工人的帮助下买了船票,找来一张行军床,一起把陈赓抬到货舱里。地方狭窄卢冬生只能蜷缩在一边休息。
  船到了汕头,周逸群上了船,也躲进货舱,和陈赓、卢冬生不期而遇。因认识周逸群、陈赓的人多,他们不便活动。一路上都是卢冬生跑上跑下照顾他们。在卢冬生的护送下,他们平安到达上海,顺利地找到了党中央机关①。
  陈赓住进牛惠霖骨科医院,和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的妻子王根英相会②。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神州大地。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有的人消沉,有的人倒戈,而卢冬生心中的革命之火越烧越旺。从武昌到南昌,从南昌到汀州,再到上海。这一路上他看到多少志士仁人英勇地牺牲了,也看到多少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坚持斗争。他从周恩来、贺龙、周逸群、陈赓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光辉榜样。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这个愿望在卢冬生心中激荡。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七日经陈赓、王根英介绍,卢冬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③。
  (二)
  不久,贺龙辗转来到上海,周恩来闻讯后,派卢冬生把贺龙接到党中央机关④。
  贺龙和周逸群向周恩来要求回湘鄂边组织红军,开辟根据地。党中央经过再三考虑,批准了他们的要求。可是贺龙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怎么才能通过敌人的层层关卡,安全到达湘西呢?必须派一个可靠并机警的同志护送。党中央决定派卢冬生去完成这一任务。卢冬生既熟悉湖南、湖北的情况,又是周逸群、贺龙所信任的人。卢冬生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告别了周恩来,告别了陈赓、王根英,于十二月二十二日踏上征途⑤。
  到达武汉后,湖南省委书记郭亮留贺龙在武汉领导暴动。腊月二十三日(一九二八年一月十五日)因计划泄露,敌人大肆搜捕。贺龙、周逸群、卢冬生一行二十余人雇了一条船,离开武汉。
  一月十八日船过观音洲。贺龙早已打听好了洲上只有十几个团丁,决定将计就计夺取他们的武器。
  船徐徐靠岸,卢冬生等簇拥着贺龙上了岸。贺龙身穿皮大衣,围着围巾,戴着墨镜,一副阔商打扮。他一上岸就说:“去拜客。”团防队长见贺龙气宇轩昂,不同凡响,急忙迎了上来。
  贺龙一把抓住队长的手,威严地说:“我是贺龙!有件事麻烦你,特地来借枪用用!”团防队长吓得魂不附体,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卢冬生站在贺龙的身旁,警觉的目光向四周扫去,看见一个团丁要举枪,说时迟那时快,卢冬生掏出枪,一扬手,那团丁象麻袋似的倒在地上。其他的团丁见此阵势,赶快丢下手中的武器。同志们一拥而上,夺过了枪支。团防队长只得将子弹、枪支全部交出⑥。同志们一下子得到了十几支枪,二百发子弹,真是如虎添翼。一九六○年贺龙回顾二方面军的历史时,曾深情地说:“卢冬生这一枪打得好,立了一功,这一功可不小啊!”⑦
  从此贺龙更加信任卢冬生,部队分散行动时,贺龙常常把卢冬生留在身边,同行同往,形影不离。
  贺龙、周逸群带领的这二十多人在监利反嘴和贺锦斋领导的部队会合。在下车湾贺龙找到了石首中心县委,召开了会议,传达了中央的指示,决定举行年关暴动。贺龙、周逸群、卢冬生为了发动群众举行暴动,常常是昼夜不眠地工作。
  年关暴动后,起义军发展到五、六百人,但是打监利城的战斗失败。二月,贺龙、周逸群总结了教训,认识到在鄂西建立碉堡、搞寨子的办法行不通。不如依山建军,再向平原发展⑧。二月底,贺龙、周逸群、卢冬生七个同志回到贺龙的家乡桑植洪家关⑨。由于贺龙在当地声望很高,很快拉起了三千人的队伍,占领了桑植县城,震动了湘西。部队刚刚拉起来,还未来得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建立党组织、进行整顿,国民党反动派就发动进攻。部队被打散,周逸群过了长江,到宜昌组织开辟工作。贺龙和卢冬生十几个人退到洪家关。
  贺龙、卢冬生十几个同志在桑植、鹤峰边界的高山崇岭中坚持斗争,收集了数百名失散的人员。贺龙从这次失败中认识到光依靠个人号召、家族亲戚、旧部下的关系,没有党的组织不成。现在又和党的组织失去了联系,如何建立根据地?如何建立红军,这些重大问题,都急需得到党的指示。环顾四周,只有卢冬生熟悉中央、中央军委的情况,并且忠实可靠,精明能干,贺龙决定派他到上海和党中央联系。
  当时部队的处境十分困难,同志们连布鞋都穿不上,天天在深山老林里转战,脚上被荆棘划得一个个口子。贺龙筹不出到上海的路费,只找出六个铜板。卢冬生拿着六个铜板,告别了贺龙和同志们上路了⑩。他一路上打短工、讨吃、睡屋檐,住牛棚,风餐露宿,千里跋涉,终于到了上海。
  党中央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知道贺龙失利的消息后,不知委由,焦虑不安。一九二八年四月,卢冬生找到了中央机关,中央的同志喜出望外,听取了他的汇报,马上做了指示,派人送出。
  这时又接到湖南省委遭到破坏的消息,中央考虑到卢冬生是湖南人,熟悉情况便于活动,决定他先到湖南帮助重建省委机关,再回湘西。
  当时湖南的白色恐怖为全国之首,有“死地”之称。卢冬生到湖南后,省委见他工作得力,就留他在省委工作。七月份省委机关又一次遭到破坏,卢冬生虎口脱险回到上海。
  在这几个月内,中央几次派人给湘西送信,都未成功。派了四个搞军事的同志带着文件到湘西去工作,由于敌人封锁,也未能接上关系。卢冬生回到上海,中央遂派卢冬生去湘西。
  八月八日,中央特地给湖南省委写了指示信。信中说:为传递此信,中央特派卢冬生前来。信中分析了全国革命形势,介绍了朱德、毛泽东领导三、四千红军建立根据地的情况和经验。指示湖南省委和贺龙:要扩大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宣传,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起来斗争,发展党组织。实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以求得革命的深入和扩大苏区。指出依靠小股土匪实行土地革命是一种幻想。
  卢冬生身藏机密文件,历尽千难万险,于一九二八年九月在鹤峰的大山里找到了贺龙。此时,贺龙两次拉起队伍,两次失败,部队只剩下九十一个人,七十二支枪。在最艰难的时刻,贺龙得到中央的指示,真是久旱逢雨,找到了方向。
  不久,贺龙又派卢冬生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卢冬生见到周恩来,周恩来刚从苏联出席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回来(11)。中央立即进行研究,于十一月四日发出指示信。信中指出:党的六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规定我党总的政治路线是争取群众,宣传武装暴动。湘西的工作是一种农民游击战争,在目前农民群众日益受反动派压迫的情况下,乡村游击战争自然很有向前发展的可能。信中传达了六大规定游击战争的主要任务:第一,实现农民斗争的口号,没收地主土地,建立乡村苏维埃;第二,建立红军游击战争,扩大成为工农革命红军,第三,削弱反动派的力量。
  卢冬生带着指示信和六次代表大会的文件,回到湘鄂西。这时,贺龙领导的部队已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贺龙得到中央的指示,特别是六大的文件,如同在迷雾中看到了灯塔。他按照中央的指示领导斗争,红四军很快发展起来,到一九二九年夏天发展到四千多人。
  贺龙十分喜爱卢冬生,把他留在司令部手枪连当班长,又叫从兵班长。一九二九年三月一日贺龙给中央的报告里特别提到了这件事。因为中央到湘鄂西已建立了交通线,中央六月十五日回信同意卢冬生不再担任交通员,留红军工作。
  (三)
  卢冬生在手枪连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一九三○年手枪连扩充为警卫营,卢冬生升任营长。警卫营的武器装备很强,每个人配备两支枪,一支快慢机,一支花机关炮,又叫轮子枪,从兵力到火力警卫营战斗力和一个团不相上下(12)。
  一九三○年七月,红四军和红六军会合成立了红二军团,红四军改称为红二军。十二月,军团总指挥部和十六师驻在杨林市。敌人从两面进攻杨林市,直冲到总指挥部的前面,情况万分危急。贺龙亲自率领警卫营坚守总指挥部,顽强作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转危为安,稳住了战局,并将十六师打散了的同志接了出来(13)。
  战斗结束后,部队从公安杨林市撤到鹤峰的走马坪一带休整。贺龙的姐姐贺英送信说:甘占元等土匪三千多人到鹤峰附近活动,他们自称“共产军”,但纪律很坏,骚扰民众。当时驻在走马坪的只有总指挥部和卢冬生的警卫营,加起来不过三四百人。要硬打,红军势单力孤,不打,红军在鹤峰站不住脚。贺龙和邓中夏商量后决定用计消灭这股敌人。一面派人命令二军、六军到五里坪一带待命,一面派人同甘占元联系。甘占元迫于红军的威势,同意原地驻防。
  过了几天,贺龙以接风为名宴请甘占元等人。酒席摆在总指挥部的前厅,卢冬生和十几个精明强干的战士藏在厅堂的两厢,以贺龙起身离席为号。甘占元毫无防备应邀赴宴。酒过三巡,酒酣耳热,贺龙借口上厕所起身向后院走去。卢冬生一声令下,战士们如猛虎下山扑向甘占元,手到擒来,甘占元等人顿时成了阶下囚。
  贺龙刚到后院还未坐定,卢冬生提着手枪兴冲冲地跟着进了后院,兴奋地说:总指挥,全部解决了,一个没跑,一切顺利,请下令让二、六军迅速行动。二、六军接到命令后,向五里坪合围,将“共产军”的三千多人、二千多支枪全部武装收编,部队得到了扩大和补充(14)。
  不久,卢冬生调到二军七师当营长,随后升任二十团团长。几年来他随红三军(一九三一年红二军团改称为红三军)转战汉水两岸,大江南北,洞庭湖畔,在战争中学会了军事指挥。一九三二年七月卢冬生担任独立师政委,当他跻身于红军高级指挥员的行列时,还只有二十四岁。    
  一九三二年六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军队对洪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由于当时中央分局主要领导夏曦坚持分兵作战,没有能打破敌人的“围剿”,根据地日益缩小。九月,夏曦决定突围,洪湖根据地丧失殆尽。部队转移到石陵三柴湾,受到敌人的袭击,被拦腰截为两段。夏曦、王炳南率独立师的第一团在浩子口过了西荆河。卢冬生和第二团未能过河,浴血苦战,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突围出来几百人。卢冬生收集残部退到荆门、当阳、远安、兴山一带坚持斗争(15)。
  战败之师,又远离主力,人困马乏,给养不足。卢冬生采取游击战术,碰上大股敌人,打不赢就走;碰上小股敌人,坚决消灭,连打了几个胜仗,缴获了敌人的枪支弹药,士气大振。卢冬生又设法找到了地方的党组织,会合了当地的独立团,部队扩充到一千多人,仍用独立师的番号活动。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独立师每到一地就发动群众打土豪,使部队站住脚跟,得到休整。卢冬生和同志们同甘共苦,从不摆首长的架子。他对同志们爱护、关心、谦和、诚恳。在他的领导下全师上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在失去上级领导的情况下,卢冬生独当一面,充分显示了他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指挥能力(16)。
  一九三三年初,卢冬生从敌人的报纸上知道红三军经河南,陕西、四川,长途跋涉七千里回到鹤峰,卢冬生马上率独立师到鹤峰走马坪同红三军会师。此时,红三军由于长途行军,连续作战,再加上肃反扩大化,减员很多,全军由一万四五千人减少到九千人。卢冬生回来了,而且带回一支兵强马壮的部队,给红三军增添了有生力量。还带回来几万块白洋和一些布匹,解决了红三军的很大困难(17)。
  会师后,独立师改编为教导团,卢冬生任团长,负责训练干部。同年七月,调到红三军主力师当师长。
  贺龙给卢冬生很高的评价,他说:“他以一个工人出身的同志,依靠对革命的热情,在不断地学习和战斗中,锻炼成为一个人民军队的坚强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他从开始组织游击队起,直到后来率领部队转战大江南北,他都能以自己模范的工作和胜利的战斗,获得部队的高度信任”(18)。
  走马坪会师后,夏曦坚持其错误主张,在红军中继续进行第三次、第四次肃反。使部队锐减为三千人。夏曦不认识错误,还不相信红军中的党组织,不顾大家的反对,于一九三三年三月悍然解散了军中党组织。一时间红三军只剩下四个党员,夏曦、关向应、贺龙、卢冬生。前三名是军里的领导人。卢冬生因为在上海入党,是中央派来的交通员,又是工人出身,才保留了党籍。但是党内的很多事情不许他参予,他只能算半个党员。这就是三个半党员的来历。夏曦的错误肃反,搞得红三军内人人自危。夏曦两次想整贺龙,都被贺龙顶回来了。夏曦也想整卢冬生,只是抓不到把柄,无处下手。
  一九三三年七月,红三军七师、九师分开行动。贺龙和九师在一起。夏曦以为自己和卢冬生都是湖南同乡,提出和七师一起行动(19)。卢冬生是一个坚持原则、嫉恶如仇的人,早就对夏曦不讲民主,作风霸道,不从实际出发,自以为是,对同志不信任,解散政治机关,乱抓人、乱杀人等行为不满。他不相信夏曦。
  七师在石门地区活动时,与保安队打了一场恶仗。卢冬生要夏曦赶快率非战斗人员过宣沙河,向西斋、磨盘洲的方向撤走,他自己率部队在后面顶着。夏曦到了河边,见山洪暴发,河水陡涨,一筹莫展。第二天卢冬生率部队赶到,见部队仍在河边,火冒三丈,指着夏曦大骂:你为什么没有过河,你的本事哪里去了?你把那些创造苏区的同志都杀了,说他们创造苏区是为了破坏苏区……今天过不了河,部队受损失,你算什么党员!……夏曦自知理亏,连声说:我的好同志,昨天我一夜未睡觉,把我急得……。卢冬生很快指挥部队过了河。从此夏曦才知道没有卢冬生他指挥不了部队,对卢冬生敬畏三分(20)。
  在贺龙、关向应、卢冬生的坚持下,一九三四年六月红三军重建了党组织,卢冬生当选为红三军党委委员。由于军党委坚决反对,终于制止夏曦搞第五次肃反。缩小了夏曦的错误,保存了红三军的基本力量。
  (四)
  一九三四年十月,在贵州印江的木黄,红三军和红六军团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开始清算夏曦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夏曦调离红二军团。红二军团释放了被关押的同志,七、九师分别改为四、六师,卢冬生任四师师长。两军会师时,二、六军团各有三、四千人,三千多支枪,每支枪平均不过十发子弹。贺龙在会师大会上风趣地说:六军团的同志问,我们的根据地在哪里,根据地就在我们的脚板下。这年的冬天,整天刮着北风,经常下毛毛细雨,不见太阳。战士们没有过冬的棉衣,有的同志还穿着短裤,寒风刺骨,许多战士生病。只有打胜仗,才能摆脱困难。红二、六军团决定首先消灭湘西军阀陈渠珍,创建根据地。
  十一月十三日,红二、六军团主动退出永顺,向北转移。卢冬生率四师留在最后和敌人保持接触,且战且退,引敌人上钩。十六日,四师退到永顺城北九十里的十万坪地区。十万坪是狭长谷地,两侧山上是参天大树,二、六军团早已埋伏好,以逸待劳。卢冬生率四师一到,不顾疲劳,马上做战前的准备。
  敌人连日来未遇到顽强的抵抗,大摇大摆进入我埋伏圈。黄昏,敌人在龙家寨一带准备宿营。乘敌不备,我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战士们居高临下,猛冲猛打,经过两个小时激烈战斗,歼灭敌人两个旅的大部,击溃了一个旅又一个团。红二、六军团乘胜追击,占领了永顺。这一仗给陈渠珍以歼灭性打击。红二、六军团建立了以永顺、桑植、大庸为中心的湘鄂川黔根据地。牵制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21)。
  敌人为阻止中央红军和二、六军团会师,派十余个师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包围,包围圈一天天缩小。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六军团在后坪鸡公垭打了一仗,鸡公垭是有名的隘路,它的两侧一面是武陵山脉的高山,一面是澧水,只有一条狭长的隘路从鸡公垭下通过。原计划乘敌人半渡澧水立足未稳,我军在鸡公垭打个伏击。可是因下雨,我军守鸡公垭的部队撤回,第二天敌人先行占领了鸡公垭,控制了制高点,这对担任正面攻击的四师造成很大威胁。卢冬生到了前沿,见敌人已过河,就带头向上冲,将一部分敌人赶下河,敌人的防线动摇了。可是鸡公垭上敌人的火力又把四师压下去,给正面的敌人造成喘息的机会,敌人反扑过来。卢冬生提着枪要冲上去,从鸡公垭射出的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腿部,警卫员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强行把他背下去。 
  卢冬生曾经数次受伤,但每次均一直坚持战斗。这次因伤势严重,不能亲临前线,只好随军部行动。当时医疗条件差,脚虽保住了,可是留下残疾——坐骨神经疼。八月,他回到部队,参加了津市战斗,二、六军团顺利地占领石门、新洲、津市等城市,发动群众,扩大红军,解决了冬装,缴获了大批军火。
  敌人不甘心失败,派了一百多个团包围湘鄂川黔地区。二、六军团只有二万来人,寡不敌众。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四师担任前卫,实行突围。二、六军团突破澧水、沅江两道封锁线,部队转了一个弯,向湘黔边转移,一下子把敌人的十多个师甩掉了。
  敌人以为红军要北渡乌江占领遵义。贵阳、黔西敌人惊恐万分,倾巢而出,在乌江两岸设防。为了迷惑敌人,卢冬生派一个团北渡乌江吸引敌人,掩护主力西进。同时四师派了一百多名身强力壮的侦察员,急行军一百二十里,强占鸭池河的渡口,保证主力顺利西进(22)。主力渡过鸭池河后占领了黔西、大方、毕节等县城,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早在一九三五年九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陕甘支队北上时,周恩来曾用明码给二、六军团发报,询问二、六军团的近况。任弼时接到电报后即用密码回电。此电被控制红军总部、攫取红军总部通讯专用密码的张国焘截获了。张国焘以总部的名义几次命令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与四方面军会师。朱德认为和二、六军团会师后,会有助于推动张国焘北上,有利于解决张国焘的问题,同意发报。 
  接到红军总部电报后,二、六军团领导人几经讨论,于一九三六年三月决定北上。四月八日四师抢占了普渡河的铁索桥。四师、五师和六军团在普渡河沿岸给滇军孙度纵队以重创,使滇军无力穷追。四师连日急行军赢得了时间,于四月二十四日到达金沙江畔的石鼓镇。能否顺利北上,抢渡金沙江是关键的一仗。石鼓渡口江宽水急,地势险要,对岸有敌人的一个团防守。敌人据碉凭险,封锁了渡口,並将船全部拖到江北岸。卢冬生派侦察连长朱玉庭找渡船,空手而归。卢冬生当机立断,命令扎木筏、竹排,他亲自给船工做工作,宣传红军是人民的军队,讲北上的意义,并在生活上给以优厚的待遇。在船工的协助下,从上游找到了渡口渡江。部队渡江后,消灭了敌人,夺过渡船。二军团用二天的时间渡过了天险金沙江(23)。卢冬生由于指挥有方,受到嘉奖。
  六月,红二、六军团分别向甘孜进发。红六军团为右纵队在理化以南之甲洼与前来迎接的红三十二军(原九军团)会合;红二军团为左纵队在绒坝岔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会合。七月二日,红二、六军团齐集甘孜和红三十二军组成为第二方面军。这时才知道张国焘成立了伪中央,盗用中央的名义发号施令。贺龙、任弼时、王震、卢冬生等坚决支持朱德、刘伯承同张国焘的斗争。张国焘见二方面军拉不过来,恨之入骨。北上时,四方面军先走,二方面军殿后。甘孜一带,地广人稀,物质匮乏。前面留下的粮食有限,有时前面的部队把野菜采光了,二方面军连野菜都难以找到。卢冬生左腿受伤,行走不便,组织上给他配了一马一骡。因为没有吃的,一天夜里战士们偷偷地将他的骡子宰了。有人要追究,他知道后,下令不准追查。
  过草地后,军分会开会,有人说五师的后卫团团长支援友邻部队不力,使骑兵连被藏族土司武装歼灭,要枪毙这个团长。保卫局局长马上派人把团长反绑起来,关在保卫局。会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无人讲话。卢冬生挺身而出,说明情况:这个团离骑兵连几十里地,连枪声都听不见,支援不力,从何说起。再说战士们天天吃野菜、树皮、皮带,忍饥挨饿,体质大减,即使听到枪声也不可能驰援。他心情沉重地说:雪山爬过来了,草地也走过来了。过去多少干部被错杀,长征中牺牲了多少干部战士。干部宝贵啊,我们不能再随随便便地杀干部了。他又说:这个团长当红军当了这么多年了,身上挨了多少颗子弹,因为一个过错,就杀?!我们看干部是看他一时的表现,还是看他一贯的表现(24)?!
  整整争了一夜,卢冬生说得那位提议枪毙的同志哑口无言,说得大家点头称是。刘伯承赞许地说:卢冬生说得有理。
  军分会决定不杀这个团长。卢冬生仍不放心,拿出自己的毛毯和二十块大洋,派警卫参谋罗坤山送到保卫局,亲手交给这个团长,让这个团长想办法买一点青稞吃(25)。
  部队继续北上,二方面军计划从六盘山的南山脚下直奔洪德、环县。突然遇到敌人骑兵,总部决定四师留在南山脚下狙击敌人,掩护全军转移。
  卢冬生亲临前沿阵地,观察地形。他对营连干部交待任务:“咱们是一个师,只不过一千多人,而敌人有两个军,上有飞机支援,下有骑兵,任务艰巨。这是关系到全军的一战,必须打好。”正说着,敌人的飞机呼啸着从头上掠过,卢冬生马上命令各就各位,进入阵地。一场恶战开始了。在飞机的掩护下,敌人的骑兵出动了。卢冬生命令炮兵集中火力打骑兵。一颗颗炮弹在敌群中开花,受惊的战马四处乱跑,敌人抱头鼠窜。第一次进攻被打垮了,敌人又发动第二次进攻,炮火越来越激烈。卢冬生鼓励战士:沉住气,骑兵的目标大,越近越好打。坚持到天黑就有办法了。战士们奋勇杀敌,血战了两天,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坚守住了阵地,掩护主力安全过了六盘山。
  (五)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卢冬生任一二○师三五八旅旅长。部队开拔前线前夕,中央同意他的要求,决定张宗逊接任他为一二○师三五八旅旅长,卢冬生调回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回到延安后,毛泽东亲自接见了卢冬生,并和他谈话。
  一九三七年底,中央决定从抗大、党校选一批身体不好的同志到苏联边养病,边学习。卢冬生是其中之一。临行前周恩来和卢冬生谈了话。一九三八年二月,卢冬生同刘亚楼等一起离开延安,经兰州、新疆,五月到达莫斯科。
  在共产国际安排下,卢冬生等先到黑海边疗养、治病。一九三九年初回到莫斯科学习。学校设在郊外一个庄园里,学校分为军事班和政治班。卢冬生在军事班学习。一九三九年二月,共产国际的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和中央驻国际的代表团团长任弼时到学校参加了开学典礼。军事班是由苏联伏龙芝陆军大学的高级教官讲课,所以又称为伏龙芝陆军大学特别班(26)。
  卢冬生从小没有念过书,参加红军后,在戎马倥偬中,坚持学习,能够看报、写信。在军事班不单学习中文,还要学习俄文,学习军事、政治、经济、马列主义理论。他刻苦学习,圆满完成了学业。卢冬生还和其他同学到共产国际各国共产党代表团做报告,介绍中国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情况,增进各党之间的了解,扩大我党的影响。
  一九三九年秋,周恩来、邓颖超到莫斯科治病,特地到学校看望同志们。见到卢冬生,周恩来勉励他努力学习,并赠送照片签名留念。在此期间共产国际领导季米特洛夫接见了中国同志的代表,卢冬生是代表之一。
  一九四一年九月,卢冬生从陆军大学毕业。因苏德战争爆发,回国的交通断绝。卢冬生被派到远东地区,在苏军八十八旅工作。八十八旅是由一部分东北抗日联军编成的,为了方便编入红军序列,卢冬生成了一名苏联红军军官(27)。
  一九四五年八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卢冬生和周保中一起回国,先到达长春,后到哈尔滨。当时八路军还未大批进入东北,哈尔滨市的秩序混乱。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三日,陈云到达哈尔滨,连夜召开会议,研究东北工作。会上决定卢冬生到淞江军区任司令员。会议开到次日凌晨结束。因陈云等的行李在离会场几百米处的地方,考虑到安全问题,大家请陈云不要回住所。卢冬生自告奋勇为同志们取行李。他带了一个警卫员扛着行李在回来的路上,碰上几个行为不轨的苏军战士利用夜深人静,仗着人多势众拦路抢劫。卢冬生十分气恼,批评他们,并拿出红军军官的证件。这几个人见他是军官,自知闯了大祸,为了逃避处罚,起了歹心。把卢冬生和警卫员押到僻静的铁路边枪杀(28)。
  卢冬生遇难时只有三十七岁。他无儿无女,在家乡湘潭订婚一个月的妻子,因为敌人的迫害疯癫早死。贺龙得知卢冬生牺牲的消息后,悲痛地说:“正当党和人民需要他作更多工作的时候,不幸与世长辞了。这是党和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作为卢冬生的一个同艰苦共患难的战友,我深切知道这一损失的沉重”(29)。(李海文)
  ①参见陈赓:《从南昌到汕头》,载《星火燎原》第1集。
  ②傅涯:《报国何什女儿身——王根英烈士传》,载《红旗飘飘》第23集。
  ③卢冬生自传。
  ④1980年11月4日访问杨秀山记录。
  ⑤卢冬生自传。
  ⑥贺龙:《回忆二方面军》,载《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1册。
  ⑦1980年11月4日访问杨秀山记录。
  ⑧贺龙:《回忆二方面军》。
  ⑨1984年2月17日访问廖汉生记录。
  ⑩1984年1月访问罗坤山记录。
  (11)周恩来:《关于湘鄂西苏区发展的几个问题》。
  (12)1984年1月访问罗坤山记录。
  (13)贺龙:《回忆红二军团》;1980年访问杨秀山记录。
  (14)蹇先任:《尊重历史,端正党风——关于湘鄂若干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党史研究资料》1981年第3期。
  (15)1983年6月,访问杨秀山记录。
  (16)1980年11月4日访问杨秀山记录。
  (17)贺龙:《回忆二方面军》。
  (18)贺龙为卢冬生写的碑文。
  (19)贺龙:《回忆二方面军》。
  (20)1983年6月访问杨秀山记录。
  (21)1983年访问朱绍日记录。
  (22)王绍南:《鸭池河上》,载《星火燎原》第3集。
  (23)1983年访问朱绍南、1984年2月访问罗坤山记录。
  (24)1984年1月访问罗坤山记录。
  (25)1984年1月访问罗坤山,1983年1月访问李文清记录。
  (26)1983年访问方志纯记录。
  (27)1983年10月10日访问彭施鲁记录。
  (28)1980年2月访问刘达记录。
  (29)贺龙为卢冬生写的碑文。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