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 习仲勋 > 全文图书 > 习仲勋传(上)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一章 守卫边区1北大门 初到绥德
《习仲勋传》编委会
    
  一九四三年农历年刚过,延安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人民领袖毛泽东情致颇高,他热情地称赞:“边区高干会(党政军民三百余人)展开彻底的自我批评,对过去历史,当前任务(生产与教育),整顿三风,精兵简政,统一领导诸问题都获得圆满解决,气象一新,各事均好办了。”①
  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里,会见了即将去绥德赴任的习仲勋,听取了习仲勋对今后工作的意见。毛泽东热情地鼓励说:绥德是边区最大的一个分区,政治情况比较复杂。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没有那么敏感了,到新的地方去也是锻炼嘛!②亲切的话语给习仲勋以莫大的精神鼓励。
  习仲勋还清晰记得:一九三六年,自己两次赴关中工作之前,党中央领导周恩来、张闻天也先后找自己谈话,也同样给予了许多鼓励和支持。这次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亲自约见,听取意见,指示工作,慈祥可亲的笑容、真挚殷切的话语,寄托了无限希望,从而增加了他克服困难、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二月中旬,习仲勋移交了西北党校的工作,离开延安到绥德赴任。
  绥德地处陕北重镇榆林以南,无定河与大理河在县城交汇向东注入黄河。自北朝西魏时期,取“绥民以德”之意而得名,古有绥州、上州之称,被誉为“天下名州”,陕北“旱码头”。绥德城在古时就处于陕、蒙、甘、宁等省区的交通要道,商贾云集,经济较为发达。历史上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汉武巡边都从这里经过。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陕西早期中共党员、革命先驱李子洲等均出于此地。在县城东疏属山上和城西马鞍山下,有秦始皇长子扶苏和秦名将蒙恬之墓。城西北存有汉太守李广寨;城南“一步岩”处修有纪念韩世忠的蕲王庙;城西合龙山上有明万历年间兴建的十八处刹宇和仿木结构九级砖塔,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千狮桥”与“龙凤大桥”遥相呼应,构成了陕北石雕工艺和桥梁建筑完美结合的独特景观,记录着当地历史的悠久和传统的文明。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
  家住绥德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和了个三哥哥,
  他是我的知心人。
  叫一声凤英你不要哭,
  三哥哥走了回来哩!
  有什么话儿你对我说,
  心里不要害急。
  三十里铺来遇大路,
  戏楼子拆了修马路,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
  咱们二人没盛够。
  ……
  诞生于此地的这首浑厚、淳朴而又粗犷悠扬、传唱不衰的陕北民歌,生动道出了绥德一带特有的黄土风情,反映了当地民间文化蕴藏和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
  由于绥德人口众多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对陕甘宁边区全局发生着重要影响,所以党中央、毛泽东决定将在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工作富有成效的习仲勋调至北大门主持工作,足见用意深远。
  习仲勋到达绥德后即到地委机关驻地的九贞观和同志们见面。
  九贞观位于县城西门内的雕阳山,是明清时代一座道观,分为前后院。习仲勋被安排在后院一孔朝南的窑洞里住了下来,既作宿舍,也是办公室。习仲勋特地把毛泽东写在漂白布上的“党的利益在第一位”题词挂在墙上,以时刻鞭策自己。习仲勋的到来受到了春节前到职的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白治民等领导同志的欢迎。地委的同志还在九贞观大院的墙壁上贴上了红绿色的标语,上面写着“欢迎习仲勋同志来绥德地委领导工作”等语,表达了对这位青年领导者的信赖与拥戴。
  在习仲勋来绥德前,八路军一二〇师独立第一旅接替绥德警备司令部防务,同时受中共绥德地委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领导。习仲勋兼绥德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独一旅旅长王尚荣兼任警备司令部司令员。三月中旬,以徐向前、何长工为正副校长、李井泉为政治委员的抗大总校从河北省邢台县浆镇迁至绥德西山寺。一些从前方回来的军事干部即留在抗大学习。同时,中央还在绥德设立青年干部学校。一时众多的高级干部云集绥德,无疑加强了这一地区的领导力量。当时,中央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这对于任地委书记的习仲勋来说,既要兼顾全局,抓好全盘,又要做好各方的组织协调工作。
  习仲勋通过走访调查,座谈讨论,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包括地方士绅等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很快对绥德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有了全面的了解,尤其对抗战以来该区复杂的政治状况与斗争形势做到了心中有数。
  早在苏维埃运动时期,绥德就是严重的赤白对立地方之一。一九三七年冬,当日本侵略军进逼黄河东岸,妄图西犯之时,中共中央就十分关注陕甘宁边区北大门——绥德地区的安全。经国共双方商定,特划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五县为绥德警备区。毛泽东电令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四局局长陈奇涵任警备区司令员。同时,中共中央决定在警备区建立秘密的中共绥德特委,机关设在绥德警备司令部内,对外以警备司令部民运科名义发生关系。特委下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五个县委。为了巩固河防,边区政府于一九三八年九月于绥德界首村设立河防县,管辖吴堡、清涧、绥德各一部分区域,同时成立中共河防县委,隶属绥德特委领导。
  但是,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在绥德地区却委派了一个第二行政督察专员何绍南。随着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磨擦的加剧,何绍南与侵华日军坂垣师团长曾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又颇得蒋介石器重,是一个政治上极端反动、蓄意制造磨擦的反共专家。他以确保“地方治安”为名,调来保安队兵力四百余名,又收买兵痞、土匪等,合编成五个保安队,分驻各县,制造磨擦。其在绥德两年,多次绑架、暗杀共产党工作人员,公开袭击八路军官兵,贪污侵吞群众钱财和救灾款,制造了大量磨擦事件。中共绥德特委领导警备区军民同何绍南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了彻底粉碎何绍南制造的反共磨擦,加强河防,一九三九年八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从抗日前线调回绥德,接替陈奇涵防务。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兼绥德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翌年二月,何绍南逃离绥德,陕甘宁边区领导下的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王震兼任专员直至一九四三年一月。此后,警备区五县党的组织开始公开活动,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相继建立,中共特委机关公开对外办公。
  习仲勋认识到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何绍南的反动统治,加之国民党连续对边区发动武装磨擦和党内右倾错误的影响,干部成分比较复杂,思想认识比较模糊,许多群众对共产党缺乏认识,政治觉悟较低,还有人幻想反动军阀何绍南卷土重来。据此,习仲勋根据西北局高干会议精神和毛泽东的指示,结合形势和任务及绥德实际提出:深入调查研究,扩大党的宣传,用党的宗旨、方针、政策宣传教育干部群众,同时做到整风、生产两不误。鉴于绥德当时由中央和各根据地调来干部较多,又有当地干部和一些旧职员教师等实际情况,他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地方干部和军队干部、当地干部和外来干部、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的关系,彼此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于留在机关、学校中的旧职员,也要着眼于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使他们更好地为人民政权和其他社会事业服务。
  后来的实践证明,习仲勋提出的这些意见,是很有见地、符合实际的,对于调动全地区军民抗日热情,团结各方人士,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时的习仲勋还不足三十岁,但已担负起领导占陕甘宁边区三分之一人口的地区的历史重任。
  ① 毛泽东致周恩来、林彪电,1943年2月9日。
  ② 习仲勋:《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1978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11 
  ---------------
  

习仲勋传/《习仲勋传》编委会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