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对中国佛教各派的影响都很大,尤其是禅宗一派。根据记载,达摩来华传教,在开悟以后曾用这四卷经书传授给慧可,并且说:“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慧可依言奉行,并且对这本经书进行了自由阐发,要求弟子们“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慧可的门徒从此修习这四卷经书,游行在村落,行头陀行。禅宗的禅师们主张“专唯念慧,不在话言”,坚持“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旨的禅法,逐渐形成独立的一种派别,被称为楞伽师,发展成为以后的禅宗。
慧可在修行中“依南天竺一乘宗”,开悟以后讲四卷《楞伽经》,“其经本是宋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慧可之后的数代禅宗祖师,一直都将《楞伽经》作为重要经典递相传承。
达摩传授的《楞伽经》是结合如来藏思想与阿赖耶识思想的经典。这本经书反复强调,人们沉迷于无始以来的习气,不能了知诸法实际上是自心的显现。如果禅师们修行中能够彻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能达到无所分别的解脱境界。后世的禅宗汲取弘扬了《楞伽经》中的这些思想,发展成了中国禅宗睿智深邃、澄明通脱的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