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修行佛法是要解脱人生烦恼的系缚,是一种智慧实践的学问。禅宗提倡“教外别传”,教就是佛经,教外别传,就是不使用文字,直指其心的方法,直接让人开悟的方法,直接显示其真如本心的方法,也就是禅,禅被证明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修行方法。基于上述前提,在“见性成佛”的顿教理念下,慧能既将修行的意义置诸“心”地转化的功夫操作上,相应的也就提出了如何“见性”得解脱境界的“成佛”路径;而其具体内容,便是“定慧等学”的“无念”、“无相”、“无住”等禅修方法论。也正是这个原因慧能也提倡不轻传顿教,慧能曾经说过,他的禅法是讲给有大智慧的人听取,因为人的资质不同,“顿”的过程也不同,为使修行者不至于背离“顿教”的一贯精神,应该首先确定慧能有关禅的根本见地。
另外,在“顿”的传授过程中也有难点,比如在传授中对“顿”的认定,以及会引起学人急于求成的心态,其实顿悟还须渐修,顿渐不可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