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良价原得法于云岩,学成辞别云岩时有一段公案。当时云岩说,你走以后恐怕很难再见了。洞山表示这也不一定,但他向师傅提出一问题:假若和尚死后有人来问你的面貌,应该怎样回答呢?这是禅宗的一种“禅机”问题,语义双关,另外的一种意思是说云岩讲法的精神是什么,他要对别人宣传的是否就是云岩本来的思想。云岩当时也用了一种“禅机”回答“即遮个是”。这句话使洞山沉默好久,不得其解。云岩便接着说,此事应该仔细慎重,你的担子不轻。这样,洞山就离开了。
在离开的途中,洞山过一段河水,见到水里自己的影子,于是恍然有省,认为自己懂得了云岩“即遮个是”的含义了。认为师傅所说的话就像这影子就是本人,不必再另外去找了,到处都会有的。
后来云岩入灭,他供养云岩的遗像,有人也曾经问他:“即遮个是”是否就指这遗像。他回答说:云岩说话时候,他是不懂的,后来涉水见影时,也只是似懂而已,只有在看到遗像后才是真懂。遗像才是“遮个”,也就是代表本人,以前是误会云岩的思想。
这里说的水中影和遗像都是外相,不是本体,都是他,不是我。洞山的理解是从形与影的关系认识到了自我与影像的关系,从而理解了云岩“即遮个是”的真意。这里所说的水中影也并非一般的水中倒影,而是洞山的影像,洞山可以理解自己与自己的影子的关系,也就明白了云岩与其影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