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禅定分类比较多,但是归其大意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人划分的五种禅,一种是以法划分的四种禅。以人划分的五种禅包括的就是一般提到的: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如来禅。以法划分的四种禅是佛教对禅境的理解,包括:世间禅、出世间禅、亦世间亦出世间禅、非世间非出世间禅。还有一种说法是具体的实相禅法,指能够超越一切的佛法。这种分类的修法内容有九种大禅、百八三昧、念佛三昧、禅宗的参悟、般舟三昧、天台止观的实相禅等。
还有三种禅定的分类:世间禅、出世禅、出世间上上禅。
根据印度佛教经文《楞伽经》中的说法还可以分为四种禅:一是愚夫所行禅,即执有法不空而行禅;二是观察义禅,即于定中对义谛作静虑之禅;三是攀缘如禅,即圭峰宗密禅师所说“欣上厌下”之凡夫禅;四是如来禅,即自证圣智境界之禅。
而按照圭峰宗密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将禅分为五种,他的分类是专就学理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