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图文百科 1000个你应该了解的禅宗问题》 第七章 修禅 为什么禅宗要参“父母未生之前”?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父母未生之前我是谁?”这是禅宗禅是经常要参的话头,就是要教人们从现量上体会出自身不依色身有无的“本来面目”。这种参话头的方法,是要直接从自己的性地上参个水落石出,修行者要抛弃来自于父母、师长和社会的知识,从毫无依傍的地方穷究“生从何来,死向何去”的含义,这自然非得靠自己去证悟。

    佛法的最高问题被禅宗归结为世界、我、佛三者的关系。北禅宗的神秀主张“我”不要让“尘埃”所污染,我与世界分离就是“佛”,这也是传统佛学的意思。神秀理解“世界”、“我”、“佛”三者关系时,把“世界”放到了最高地位,在修行者和“佛”之外,修行者是否“佛”,取决于外在的“世界”,修行者的佛性是由外物给予的。所以神秀虽然宣称“我”已是“佛”,但实际上就是说修行者成不了“佛”。而六祖慧能的悟境更进一步,理解慧能偈语的关键在于“何处惹尘埃”,不承认有一个外在于修行者的“世界”,同样也不承认修行者外在于“世界”,所以他认为禅宗的正宗思想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境界。因此,禅宗是一切心性是统一的、同一的存在,修行者即“世界”即“佛”。这也是后世禅宗所说的第一义——“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之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