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禅者应培养的志趣和人生观就是要自信、自尊,不执著在外界的价值观,对世界充满爱心,从而努力去发掘人生的价值。这就是说,凡是学禅的人,首先要建立一个确定的人生观。认为人的一生,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明白自身的价值,因为禅宗认为每个人赤手空拳、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一无所有。长大成人,吃的穿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众生、国家、父母、师友们给予的恩惠。每个人只有负别人,别人并无负自己之处。因此,要尽自己的所有,尽自己的所能,贡献给世界的人们,以报谢他们的恩惠,还清自己自有生命以来的旧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而为世为人,济世利物。
另一方面,禅学的要旨是标出世间一切人、事,都是“因缘”聚散无常的变化现象。“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在自身的世界里本来无我、无人,也无一成不变之物的存在。因此对苦乐、顺逆、荣辱等境,都应当视为如梦如幻的变现,而了无实义可得。所以禅宗禅师们所谓的“放下”、“不执著”、“随缘销旧业,不必造新殃”,也便由这种要旨的扼要归纳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