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印度梵文禅那的略称,其含义就是静虑,是制心一处,思维观修的意思。在印度佛教中还有“三昧”一词,中文意译有正定、谓直定等含义,这个词语与禅那合称为“禅定”,包括了止观、等持等含义,其中的正义就是以持心平等到达不动寂静的相应状态。禅定就是修习者的内心远离一切妄想执著后的明朗思维观照,所以停止一切妄执就是寂静心,思考各种法的真理而截断疑惑就是审虑的真智。所以说禅定是佛教中获得开悟的重要手段。
佛教实行禅定修行的前提是承认众生具有清净的本性智慧,而修习禅定是借助寂静的止观力来消释一切覆蔽于自性上的无明妄执。因此禅定不是目的,借助禅定的修习以达到断惑证真才是目的。所以一般来说,禅定不一定能悟道解脱,但要悟道解脱却离不开禅定。
佛教禅法是从本性上建立方便的法门,这样就可以从修习中不断地深入,最后完全呈现自性的本态,功德圆满,智慧无缺,这就是所谓成就佛果,究竟道业。所以佛教中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