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图文百科 1000个你应该了解的禅宗问题》 第七章 修禅 什么是“禅七”?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禅七的起源是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进入禅定,七日后才证道。当时佛陀在菩提树下发下誓愿:如果不能成道誓不离开树下的位置,这就是七日成佛的故事。后世禅定的修行者为了能够集中精力,规定一定的日期内求证佛法,修行者必须经常作限期的修行。在一定时期内,除了必要的饮食睡眠之外,专心致志地在佛堂坐禅修习禅法。通常大多以七日为单位,所以被称为“禅七”。禅七的时间是以七天为一个七,最长时间达到七七四十九天。

    在长达四十九天的七期禅七中,禅僧只有在吃饭、一个礼拜一次的沐浴时间里,可以离开禅堂。在这种修行中为了使气氛更为严肃,修行者通常会把平常的修行略经修改。在禅堂中的巡视者有两位,他们不叫“巡香”,而叫“监香”,因为他们所持的香板上写着“监香”两个字。他们在禅堂中以相反的方向巡行,因此每位禅僧都会接受加倍的监视。跑香时,如果站板响起,他们并不像平时一样,在座位上听讲开示。他们就地站立,两腿叉开,伫立不动,班首则继续跑香,并一面讲授开示的言语。

禅七是寺院一年中最重要的佛事。在一定时间内,修行者期望通过长久而高强度的坐禅,来提高自身对佛的领悟,以及境界的提高。图为禅僧们陆续步入禅堂,准备长期“闭关”禅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