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堂是丛林对禅宗寺院建筑中要求必备的,这是为了真正建立禅宗的规范,禅堂是讲习佛法的场所,这成为佛教寺院的共识。后世佛教的寺院,不论宗于何种宗派,大多数都有加上禅寺名称的匾额。但真正的禅门丛林,它的主要目的,不止在于创建寺院,还在于建立禅堂,可以供养禅僧,使之可以有一个专志修行的所在。唐、宋、元、明、清以来,丛林中的禅堂,一般都是可以容纳数百人到千余人的坐卧,可以安禅打坐,又可以放身倒卧。在禅堂中各个座位之间,又互相连接,所以古人又叫它作长连床。但禅僧在每一座位间,必须各记自己的姓名,张贴于坐席之间。全寺的僧人,常住的僧人备有登记簿,俗名叫做草单,也相当于现代的户口簿,名字就是根据这些单子来分配。
整个禅堂中光线明淡,调节适中,符合禅僧简单的生活起居的习性。在以往的禅堂建筑中,不太注重通风设备,对于空气的对流,比较差些。禅堂四面都是禅僧的座位,中间则完全是个大空庭,可以提供给僧人踱步行走,这种踱步,便是佛经所说修禅定者的适当活动,叫做经行,在丛林里便改作行香与跑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