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图文百科 1000个你应该了解的禅宗问题》 第九章 禅宗丛林清规 禅堂建筑风格在元明以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禅堂建筑风格演变是中国佛教思想演变的现实写照。元明以后,所谓禅寺的丛林,渐渐已不同于以往的建筑风格,同时其他各宗各派,也都按照禅宗丛林的规矩兴起丛林。在其他宗派的丛林中,禅堂也有变成念佛堂,或观堂等的,所以说真实的禅堂和禅师们,已经是凤毛麟角。到了近代民国以来,研究佛学的风气由于几位著名禅师的推广应运而兴,所以一些禅门丛林转变为佛学院建制。

    元明以后,中国的寺院布局和建筑风格基本定形,不同地区的寺院修建也因地制宜,借势而建,以求给人一种自然而成的美感。这其中禅宗寺院的建筑风格大体相同,规划严格,布局合理,正殿(大雄宝殿)后是法堂,两边一是禅堂,一是斋堂,最后是藏经楼。禅堂一进门先是一间过厅,正壁一般有“行须缓行,语要低声”的字样。禅堂坐西向东,中间设置正门。另外禅堂中也开始设置佛龛,供奉药师佛或毗卢佛,禅堂中还设有“圣僧”像。这些都是禅宗寺院修行转向禅净统一的表现。

元明以后的禅寺建筑风格渐趋相近,逐渐转向禅净统一。从“不立佛殿”转为佛殿、法堂并存,更有甚者其大雄宝殿美轮美奂。图为中台禅寺的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