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山水画画风的演变与禅宗思想密切相关,并伴随写意画的发展历程,因此,禅宗可被看做中国水墨山水画写意精神的重要渊源之一。
唐代晚期由于禅宗思想的兴起,水墨画作品进入寺庙,由此形成禅师与文人之间在审美趣味上的沟通与互动关系,使传统的佛教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民族绘画的制作样式。由于禅宗思想的兴盛,这种绘画风格也引发社会整体审美取向的变化,对水墨山水画的审美理解倾向大众化,客观上促进了唐代晚期水墨画的形成、发展和兴盛。
唐代存在大量具有鲜明禅宗思想倾向的水墨山水画家,他们直接参禅或与禅师交往而达到主体精神的净化,并对画家山水画作品风格的形成起到直接影响,如王维、张璨等,他们在美术史上的地位都举足轻重。
禅宗对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具有历史的持续性,通过水墨山水画的题材形式的延续和发展,最终在两宋时期达到高潮,形成深远,淡泊的禅宗画风格,梁楷、法常、玉涧都为此作出了贡献。其后受禅宗思想影响下的水墨写意画一直是元、明、清三代最主要的文人绘画形式之一。